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55|回复: 0

台湾推行环保自然葬:人生最后事 简洁最美好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7-7-5 08: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山环保生命园区内,亲友们站在草坪边,为逝者举行骨灰植存仪式。张曜钟摄
  家属在林园内植存逝者骨灰。 张曜钟摄
  “……2017年4月6日植存在金山环保生命园区,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精神永存!”在20余位亲友的目送下,王先生的骨灰被家人倾入3个2米深的洞中,而后填入鲜花和覆土。亲友哀悼、默祷,整个葬礼不到半个小时。不立碑、不设牌,没有花圈和香火,没有沉痛的背景音乐,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环绕,青草茵茵,一片静谧中,间或传来几声鸟鸣。
  这是位于新北市法鼓山的金山环保生命园区常见的一幕。
  丧葬,堪称人生最后一件事。以往人们追求葬礼隆重、墓地豪华,认为这样才是对逝者的尊重。台湾近年来挑战习俗,改变观念,大力推动树葬、花葬、海葬等环保自然葬,令回归自然蔚然成风。
  挑战传统丧葬习俗
  以俭朴代替奢华
  到台湾“走透透”,经常可见一处处被戏称为“夜总会”的墓园。台湾地狭人稠,早年没有特别规定,人们通常选择土葬,导致墓葬杂乱无章,甚至占用良田森林。1985年,台湾确立以火葬为主的长期丧葬政策。虽未强制火化,政策宣导下火化率仍逐年提高。根据“内政部”数字,1993年,全台火化率占当年死亡人口的45.87%;至2015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95.65%。
  就习俗而言,台湾与大陆同样风行厚葬。丧仪奢侈铺张,死亡变成高消费,一场普通葬礼花费也要20万元新台币(以下均为新台币)左右,有的甚至上百万元。殡葬业也成暴利行业。“那时,成本不到2000元的骨灰罐,可能要价5万、10万。”金山环保生命园区专员张国雄回忆。
  上个世纪90年代,为改变社会风俗,台湾主管部门大力推动“改善丧葬设施及葬仪计划”,一方面补助各地修建公园化墓园、纳骨塔、殡仪馆、火葬场等设施,倡导骨灰入塔,即火化后骨灰罐存放在灵骨塔中;另一方面,倡导俭朴办丧。
  1994年7月,台湾佛教团体法鼓山文教基金会与台“内政部”合办台湾丧葬仪式的省思与改善座谈会,针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提出改善之道。依据这个思路,当年8月、12月,法鼓山与台北市政府分别举办了两场联合奠祭。张国雄说,“两场联合奠祭可谓开台湾风气之先。”
  台北殡葬管理处副处长施淑梨介绍,联合奠祭一般由10位逝者组成,举办共同告别式。先各自举行家祭后,再由政府官员、民意代表或民间团体为亡者公祭,整个仪式庄严隆重。公祭结束,再各自出殡。为鼓励民众参加联合奠祭,政府通过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为民众尽可能提供免费服务。不但告别仪式不收费,遗体冷冻、化妆和火化等项目也都免费。家属只需承担牌位、寿衣、棺木等费用。
  陈先生的父亲5年前过世。当时,他咨询葬仪社,最低廉的也报价在10万元以上。有人向他推荐联合奠祭,最终不到3万元办完仪式。陈先生说,“如果像我们家这样,不讲究一定要华丽的礼堂布置,而且也没钱的话,可以考虑这种方式。”他认为,“毕竟礼俗只是给活着的人看,对于死者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如今,全台各县市都在推行联合奠祭,并逐渐成为常态。台北市从每月举办一次增加到每月十几次,依据台北殡葬管理处公布的数字,2016年有1324人选择联合奠祭。不过,限于民情,台湾南部县市的联合奠祭,仍以贫困家庭为主。
  名人示范带动风潮
  从入塔到入海入土
  目前,台湾民众已普遍接受骨灰入塔的观念。台湾各地墓园以及一些寺庙均建有灵骨塔,也有私人购地修建家族灵骨塔。
  4年前,王女士的母亲去世,她精心挑选后,将母亲骨灰安置在台北市护国禅寺的灵骨塔中。她欣慰地表示,此地交通方便,便于祭奠,花费9万多元,价格也可以接受,“这样的塔位现在已经很难找了。”也有人理性地认识到,入塔也并非长久之计。张国雄就表示,“你的子孙记得你,但三代之后、50年后可能就没人记得了,100年后要留给谁?”
  2002年台湾主管部门开始推动环保自然葬,包括树葬、花葬、海葬等方式。除了做观念上的宣导,政府补助殡葬设施建设,鼓励兴建环保园区。目前,全台湾已设立29处树葬园区、2处植存园区。树葬、花葬园区环境都非常优美。台北富德公墓的咏爱园树葬区,松柏青翠,绿草如茵;阳明山臻善园花葬区,种植了樱花、流苏、罗汉松等乔木,以及杜鹃、茶花、桂花等灌木,如同一座大花园。树葬、花葬须选址墓园,植存园区就设于普通林园。
  然而,将骨灰撒入海里或土中,不立碑、不留名,民众心理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台湾的经验是名人示范,带动风潮。“内政部”2001年在一场殡葬改革研讨会上,首次举办净化殡葬仪俗意愿书签署活动,希望通过社会精英带头,超越死亡禁忌,勇敢地说出自己想要的殡葬方式。
  2004年,著名导演李安父亲李升病逝。告别式后,李安按照父亲的遗愿出海举行了海葬。李安告诉大家,父亲生前交代要将骨灰撒至海中,以完成其遥望大陆故乡,守护台南之心愿。他说:“海好美,水好清,这一切都很美。父亲走得很干净,我也不掉泪了。”2005年,台湾舞蹈家罗曼菲辞世,她生前也公开表示要以最简单、洁净的方式完成身后事。最后她的遗体火化后,撒在她父亲墓旁的松树下。
  2007年前后台湾各地修建了多处环保自然葬区。法鼓山2007年把一块400多坪的山坡地,捐给台北县(现为新北市)政府,设立金山环保生命园区,用于骨灰植存——树葬设在墓园,植存则撒入林园中。张国雄介绍,第一位植存在生命园区的就是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的师傅东初老人。
  2009年2月,圣严法师圆寂。他留下遗嘱:“不发讣闻、不筑墓、不建塔、不立碑、不竖像……”按照他的遗愿,骨灰也植存于金山园区。当时,各行各业3万信众上山观礼,很多是从中南部包车而来。各大媒体广为报道,“那一次,让植存观念传播很广,也获得更多认可。”张国雄介绍,“植存简洁、清洁、节约,不仅得到法鼓山弟子、新北市民的认同,更有外籍人士、基督教徒甚至伊斯兰教徒选择在这片草地植存。”金山环保生命园区一度紧俏到需提前半年登记,新北市为此增建了另一处植存园区。
  我的葬礼我做主
  让生命回归自然大地
  与此同时,台湾地方政府也对环保自然葬推出了很多鼓励政策。大部分环保自然葬是免费的,有的地区会收取2000元、5000元不等的少量费用。不仅如此,施淑梨介绍,台北市民如果从骨灵塔迁出,改选环保自然葬,会得到经济上的奖励。比如迁入富德墓园树葬,奖励1万元;迁入阳明山花葬园区,则奖励2万元。去年共有近60位已入塔者改为环保葬。
  选择环保自然葬的人越来越多。台北、新北、桃园三县市合办的海葬,最初每年1场,至2013年已增加到4场,2016年则达到9场。而据台“内政部”统计,选择环保自然葬的人数也从2004年的225人,增加到2015年的9136人,占当年死亡人口的5.58%。
  树葬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张国雄介绍,最初,骨灰放在可融解的玉米罐中,后来发现即使是玉米罐3年也没有融化,于是改为棉纸袋,又发现棉纸袋虽然半年可融化,但骨灰却结块,不易融入土壤,所以金山环保生命园区目前是直接将骨灰撒入土壤。
  然而,毕竟这是一场观念之战。相对于只是触及习俗层面的丧礼奢俭,丧葬方式挑战的是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相对来说,都会区接受度很高,比如台北市,据施淑梨介绍,2016年,选择环保自然葬的人占当年死亡人口比例近16%。南部和乡下则没有这么成熟。
  即使逝者认同树葬、花葬,家人却可能不接受。因为不设墓碑、不办法会、不设贡品,对亲人是否不敬?一位名叫克利斯的网友就坦承,老爸之前提到想要树葬,但他和老妈都没有确定,最后用了在灵位前掷杯的方式,否定了树葬,还是选择让老爸入灵骨塔。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台湾相关部门2002年特别修法,允许预立遗嘱或以意愿书的形式,选择环保自然葬,而家属要尊重逝者的选择。事实上,选择环保自然葬有利于环境永续,也就是让逝者得到了最好的安排。如同圣严法师所说,“生命过程如同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的变迁。当我们在人生最后的阶段,选择回归自然大地,就是让生命圆满,无限地延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23: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