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省一市污染呈“北高南低” 41个城市首次联动力争“双降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11-14 18:4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京津冀、汾渭平原秋冬大气污染防治战斗正酣,长三角也加入了对战阵营。蓝天保卫战三大战场的秋冬季号角,均已吹响!
与往年各城市“单打独斗”不同,今年秋冬长三角地区浙皖苏三省及上海的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首次联动,针对秋冬大气污染难题展开专项治理。《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初步提出了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PM2.5平均浓度、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双降5%”的目标。

长三角地区为何也会面临秋冬治理难题?
当前污染形势严峻三省一市污染呈现哪些特征?
地处长江以南“非供暖”区域,长三角地区为何也会面临秋冬治理难题?
2013年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2017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25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34%;安徽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下降11.1%,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然而,当前区域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PM2.5浓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苏北、皖北污染较重,PM2.5浓度明显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季节性差异明显,特别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PM2.5浓度是其他季节的1.6倍;2018年1月,长三角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重污染天气,32个城市先后出现重度污染,8个城市出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稳固,2017 年,区域内 41 个城市中, 江苏省徐州市等3个城市、安徽省淮北市等10个城市PM2.5浓度相比2016年明显反弹;2018年上半年24个城市PM2.5浓度出现反弹。
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整体改善的关键在秋冬季,频繁发生的重污染天气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当前长三角地区大气治理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结构性污染突出秋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不强,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工作相对滞后
据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预测结果,2018年秋冬季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扩散气候条件总体偏差,进一步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为持续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手段、更大的工作力度,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深化区域联防联控,着力降低重污染天气的不利影响。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抓好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面临这些难题,治理重点在哪里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减煤”任务是重点
“长三角地区不存在采暖带来的冬季燃煤污染物集聚,但不代表没有民用小型热水锅炉减煤等任务,同时要重视非电行业控煤。”中国煤炭项目研究核心组成员杨富强说。作为全国工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聚集着大量的工业园区及高燃煤企业,导致钢铁、水泥、建材等非电行业燃煤污染成为当前的治理重点所在
“减煤”任务在《征求意见稿》中也有强调。针对电力行业,三省一市将在秋冬季加强燃煤电厂电力调度,减少燃煤机组发电比例,并在确保电网供电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火电机组(含热电)可优先发电,未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燃煤机组优先调停,尽可能降低发电负荷。
针对非电行业,2018年煤炭消费量或降至行政区域煤炭消费总量的35%以下。尤其去年秋冬季PM2.5浓度超过70微克/立方米的城市,将对高排放行业实施差别化错峰生产。各地还需制定工业园区“一区一热源”方案,对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进行供热改造,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小燃煤热电机组和燃煤锅炉全部关停。
“此外,建议对非电行业燃煤情况进行一次集中、大型的拉网式排查,弄清到底涉及哪些行业、煤炭用量各有多少。针对不同行业进行研究,下一步究竟是治理、淘汰还是煤改清洁能源。”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李莉称。
“诸如上海等高密度的大城市,目前也在筹划一些工业园区的整体搬迁。”杨富强认为,“搬迁”不仅是移出城市,更是一个异地升级改造、强化污染控制水平的过程。对此,应站在全局角度,综合考虑环境容量限制、环境质量趋严等因素,实施行业排污总量控制,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41个地级市首次联动
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征求意见稿》要求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要依据大气污染现状、季节性变化特征和传输规律,制定统一的区域应急预警标准,明确各级别的启动和解除条件,完善区域会商、区域通报、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统一的环境管理政策。逐步统一区域环境准入门槛,对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区域协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能源消费政策。
要求到2018年9月底前,各城市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清单编制,报生态环境部备案。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分别不低于全社会排放总量的10%、20%和30%,VOCs减排比例不低于10%、15%和20%。
加强重点时段区域联防联控。2018年秋冬季,长三角地区将先后主办2018 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届互联网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而总体偏差的大气污染扩散气候条件增加了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难度。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要积极协调三省一市,落实重点时段联防联控措施,立足自身实际,深挖减排潜力,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周边省市要切实履行协同责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政策协同和措施协调,强化“高架源”排放管控,加强燃煤电厂绿色调度。要根据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主导风向和气象条件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靶向管控,指导重点行业精准 减排。当预测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应按上限启动应急响应级别,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加大污染减排力度。
结合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与过去各城市单打独斗不同,这是三省一市首次开展联合治理。相比更早开展秋冬治理的京津冀地区,长三角虽基础较好,但体量较大治理起来也不轻松。”
附件:
一、长三角地区 2018-2019 年秋冬季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二、长三角地区 2018-2019 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0 11: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