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的立体花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17 16:2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的立体花坛展示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17 16:30:44 | 只看该作者
建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城市

城市规划中的利益之争
8 月21日出版的某杂志刊登了一位长期参与中国城市规划的美国学者———苏解放先生的文章。苏解放是美国的院士级注册规划师,他尖锐地批评了中国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尽管他的观点未必都正确,但其中有一点十分中肯,那就是我们的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不注意珍视我们的城市设计遗产,而是随意否定自己的过去。
从根本上说,这是中国城市规划中各种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中,存在着3个主要的利益主体:政府、市民和地产商。市民追求的是生活利益最大化,而地产商想要实现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在一个现代化国家,政府当然应该是公众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着城市缺乏特色,城市规划科学性不足、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够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明,市民的利益在城市规划中被忽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某些官员缺乏城市规划的训练,他们往往求助于教授和专家们的意见。而这些学者中的很多人,正在以商业承包者的身份活动,误人的咨询就产生了误导的决策。更多的情况是,很多开发商都在围着城市决策者转。在利益面前,一些政府人员让步了。结果呢,城市规划成为某些利益集团和当权人利益的代言人,某些政府部门被房地产商牵着鼻子走,远离了公众的利益。
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作为城市规划的制定者,政府部门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市民一边,从公众利益出发,代表公众利益,而不能成为某些利益集团和当权人利益的代言人。只有这样,才能建设真正的宜居城市,才能产生与人民和谐相处的城市。
城市需要让人感到亲切
当今城市建设中最时髦的口号是“以人为本”,市长们青睐“人居城市”,建筑师被要求设计“人性化空间”,房产商也以“诗意地定居”为卖点,一时“人文浩荡”,在规划和建筑中大行其道,是耶?非耶?还需要细加分辨。
对行人友善的城市,它的街道会保持一种令人从容徜徉的尺度,行人可以在街道的两边自由地穿梭,不会因为街道过宽而放弃光顾另一半街面商店和公共设施的机会。当行人可以尽情地利用全部街道的资源时,他获得的不仅是便利,而且更有安全感。
美国城市社会学家雅各布确信: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非常安全,远离野蛮和恐惧,那么这个城市在大体上也会是远离野蛮和恐惧的。
保持一个城市的安全是城市中的街道和人行道的主要任务。上海的世纪大道中央是一道精心设计的景观带,但却几乎无人注意。因为世纪大道太宽,一些步履迟缓的行人常常需要等两次绿灯才能穿过马路。行人为急切穿越大道的紧张所困,哪还有心思观赏路中景致?有些时候,最现代化的街区,常常也是对行人最不友善的地方。
上海近年来开辟的景观绿地,太精致太美丽,即便允许人们亲近也会把人“吓”得不敢亲近。绿地成为“绿色祭坛”,这是让人真正受惠的城市公共空间吗?一位建筑学家说得好,“一座富于人性的公共建筑,要使来访的市民感到亲切,感到被热心接纳,它不能有丝毫高高在上的姿态,令来访者感到压抑或使路过的市民产生被排拒感。”
让人感到亲切的城市,首先是让当地人感到亲切的城市,是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而不是一味崇洋媚外的城市。人人都感亲切和熟悉的有名有姓的环境,将成为大家共同的记忆和符号的源泉,人们因此而被联合起来并得以相互交流。
城市是因了我们的经历变得可亲可近的。然而,当人们动辄开来推土机对付这些老建筑老街区时,这还是秉承人文精神的城市建设吗?
城市必须是为人设计的
我们需要回顾城市设计的初衷:城市必须是为人设计的。毫无疑问,我们可以提供各式各样建设城市的“机器”,如电梯、有轨电车和火车以及一些有特殊功用的车。但是汽车、高速公路、低密度郊区化和廉价能源对社会和自然的发展并不是健康的。我们应该真正地按照人的肉体和精神来设计城市,这样我们在现实中才能与地球共存并到达美好的未来。
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一些误区显示出一些决策者对城市功能的认识还有偏差。城市首先是人居住的地方,创业、旅游等功能必须让位于这个功能。可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建设旅游城市、创建商业旺地的呼声不绝于耳。这固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是以牺牲人的最佳居住地这一条件作为代价的。人让位于建筑,这一现象造成我们居住的城市在压迫我们,它不光挤压着我们的物质生存空间,而且也在骚扰着我们心灵的安谧,使我们经常感到抑郁和焦躁,产生恨不得逃离城市的感觉。
什么是城市的美?这种美首先要符合城市功能、符合实用目的、符合人性化的需要。这也是“政绩工程”与“民心工程”的根本分野。城市的美,应该是绝大多数市民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的形象显现。这种美首先要符合城市功能、符合实用目的、符合人性化的需要。
香港和澳门在这方面可资借鉴。在香港中环一带,给人印象很深的是穿越在高楼之间有顶棚的高架人行长廊,它们可直通很多大商场的二楼、横跨繁忙的交通要道。香港虽然拥挤,但下雨有地方躲,暴晒有地方避。澳门主要街道旁的高楼大厦,吸收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建筑形式,拥有连贯大街首尾的骑楼。骑楼中可通过行人,可做买卖。表面上房地产商做出了一些牺牲,但实际上骑楼成为主要人行通道后,那里的铺面效益更好。
美籍华裔青年建筑师饶及人认为,好的城市规划必须以人为本。第一,规划设计要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二,要以最终的使用者为本,而非以开发商和行政官员的意愿为本。同时在规划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四个元素:一是人性空间;二是平衡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三是当前政府的市政方针;四是对所有老百姓的公平与公正。
什么人最懂城市,不是领导人,也不是专家,而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城市里的老百姓,只有他们最懂自己的城市,只有他们最清楚自己的城市怎样建设生活起来才舒服。苏解放认为,一个公正的规划程序应该起始于弘扬和整合历史文化的视角。这个视角应该包括所有与前景相关的热点话题的讨论,还要从市民那里收集意见,因为他们将不得不生活在这些决策之中。在投入建设之前,应该先要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物质问题,进而提出一些详细的规划来描述如何在综合开发的背景下维持和保存历史的资源。这些规划应通过新的法律来施行,它们与行政工具一道,是有威信和透明的并应由有见识的专业人员来管理。城市的财政要能够支持历史特征和街区的保护并维护社区和居民的利益。这样才能产生一个与人民和谐相处的城市,利在当代。只有这样,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些建筑物,才会被完整地铸造为最伟大的艺术形态。■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这些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代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是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的精品。清朝统治者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为人设计的城市:库里蒂巴
巴西的库里蒂巴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生态原则、生态政策和生态项目的城市之一。市政府很早便修建了适于公交车通行的街道,一直延伸到有高密度开发带的市中心。在高密度游廊的周围允许一定量的低密度开发,常常有大面积绿地和自然开放空间。因此,库里蒂巴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工作效率很高,为城市节约了大量能源。由于防洪区没有房屋建筑,所以洪水来了不存在对居民的危险,只会留下少量的泥沙。这种开发模式给植树造林、修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预留了大量空间。库里蒂巴有27个带有自行车道的街区,其街道铺设得很美丽,城市公共空间色彩鲜明,步行条件良好。
库里蒂巴的公交系统是世界著名的,其效率可以和地铁相提并论。据库里蒂巴政府官员透露,该公交系统的花费仅仅是地铁的l/300。这样一个系统的建成,意味着可以为城市省下一大笔钱,这一大笔钱可用于社会活动和购买土地,以利于自然保护和增加绿地。
“ 地铁站”是库里蒂巴市长Jaime Lerner在1972年生态政策刚刚开始实施时候发明的。乘车者可在一拐角处购票后进入站内,在一个漂亮的遮蓬下等车。汽车到达时,车上会放下一块斜板,可供3个人肩并肩地上下车,其速度可与地铁媲美。该系统可使得人们轻松、便宜、迅速地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被认为是库里蒂巴经济和生态成功的实例之一。
库里蒂巴有着非常现代化的建筑。但如果你走近它,就会发现很多有趣且具有生态意识的细部。比如,某个建筑有开着的窗子,可用于通风和降温。而在美国,几平所有的建筑都是一样的,都有密封的窗户且需要消耗巨大能源来通风和降温。

城市美化运动
该运动是1903年由美国专栏作家马尔福得·罗宾逊(Mulford Robinson)提出的。他希望能借此推进城市的美化与形象的改进并倡导以此来解决当时美国城市的“脏乱差”问题。城市美化运动强调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尤其强调把这种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提高社会秩序和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城市美化”的概念往往被城市决策者的集权欲和权威欲、开发商的金钱欲和挥霍欲以及规划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所偷换,把机械的形式美作为主要的目标进行城市中心地带大型项目的改造和兴建,从而使城市美化的真正目的难以实现。在1909年的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上,城市美化运动很快被科学的城市规划思潮所替代,基本上宣判了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本土的死刑,但其流毒却在世界各地持续不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19 19: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