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1|回复: 1

汪永晨:大部分河流不能入海的警告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15 14: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永晨(北京学者)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水安全再次走进舆论的视野。3月16日,第四次世界水论坛在墨西哥城举行,这次会议上,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水源发展报告》发出警告:地球河流、湖泊和其他淡水水源情况正“惊人地恶化”。世界第一长河流尼罗河下游的水量,以前每年有320亿立方米,现在已“缩水”到20亿立方米,缩减了94%;有“亚洲尼罗河”之称的巴基斯坦印度河,在过去60年里,水量减少达90%;由于冰河退缩,黄河源头正在干涸,过去35年黄河大部分时间河水流不到大海……

  报告指出,“我们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河流的自然秩序”。全球最长的20条河流上都筑了大大小小的堤坝,全世界大约有45000余个大型堤坝,将至少15%的水流限制在堤坝内而非流入大海,堤坝覆盖的总面积已接近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

  河流不能入海会造成什么影响?以黄河为例,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集刊》对黄河断流和入海量锐减所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有如下解释:河流每年向海洋输入巨量的淡水、泥沙和各种营养盐类,并在河口和近海区形成了适宜于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海洋中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大部分营养物质是从陆上河流输入海中的。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分析,黄河断流所引起的影响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断流引起三角洲海岸严重侵蚀,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势必加重风暴潮的危害,威胁该地区的土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滩涂和其他资源;二是,近海海岸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渔业资源的大量减少,由于淡水注入量减少导致近海海域盐度发生变化,进而使中国对虾等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栖息地发生变化,已经形成不了资源。研究结果还表明,黄河的入海物质不仅影响河口前近海区,而且可以通过环系统搬运到深水区,影响整个渤海和南黄海北部。三是,黄河断流导致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退化。而我们都知道,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地球之肾。专家说,随着入海口径流量大幅度减少,水、沙补给量锐减,预计原有湿地将逐渐向荒漠方向发展。

  河口是流域和海洋的枢纽,既是流域物质的归宿,又是海洋的开始,海岸陆地与海洋的纽带。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重要聚散地带。传统的观点认为,河水流入大海是一种浪费,现在看来,海洋环境与资源所需要的生态用水绝不容忽视。

  联合国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应该禁止在尚保存完好的流域开建新的堤坝和水库项目,让“自由奔腾”的大河继续奔流。这样的建议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各国认真对待。

 楼主|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15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断流与生态承载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水污染、水源枯竭等原因,黄河中下游河段经济鱼类数量、产量逐年下降,著名的黄河大鲤鱼濒于绝境,天然捕捞量由70多万kg/a减少到目前的寥寥无几,水域承载力下降约0.53万ha。
20世纪90年代由于断流缺水,下游沿黄地区年均损失小麦7-8亿kg,三角洲地区年均损失水稻4200万kg、水果23万kg,、蔬菜22万kg、淡水鱼50万kg。生态承载力约减少81.79万ha。
但是引黄灌溉每年至少可以增加300亿kg的粮食,相当于增加了3000万ha以上的生态承载力。正负效益比达到30:1以上,因此引黄灌溉是提高了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任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才是不利于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
补充:黄河断流与渤海环境
如果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观察,黄河断流与渤海生态环境恶化应该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黄河历史时期大规模的改道,为我们研究河流与海洋的关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资料。有史记载以来,黄河有五次大改道。改道范围遍及黄淮海大平原。每次大改道,对原来的旧河来说,便是一次永久性的断流。这么多次的改道断流,并没有使黄淮海大平原形成大面积的荒漠,黄渤海的生态环境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原因在于黄淮海平原处于半湿润气候带,在这样气候条件下,是形不成大片荒漠的。当然每次大改道,残留河槽的某些河段,确实也遗留下一些风沙区,但都是局部的,并且大多已治理好。下游断流出现的局部且能治理好的风沙区,不能称为严重荒漠化。同时,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内海,其补给面积(即使不包括黄河流域)很大,补给系数远超过其它海域的一般水平,入海径流、泥沙、营养盐类丰富,对海洋生态环境威胁最大的是污染和过度捕捞,如果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即使黄河入海径流再充沛,对生态恢复也是于事无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17: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