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65|回复: 0

湿地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2 16: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相识恨晚-湿地概揽
 
一 从一首“诗”谈起
二 揭开湿地神秘的面纱
三 自然之肾
四 湿地大家庭
五 湿地魅力
六 编者述评
七 读者思考
一 从一首“诗”谈起
 
我有一位挚友,颇有才气,经常舞文弄墨,特别喜欢旅游,每到一处观光,必赋诗,目前正准备自费出版诗集。他在给我的信中说,“我的诗不受格律的约束,有感而发,岂不快哉!”最近,他去了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等被列入世界湿地名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那里饱享了湿地的恩赐,豪情大发,赋诗多首,听说我正在进行湿地方面的研究,更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毫不吝啬地将最近新作《湿地情结》寄给我,声言与我同乐。我读了此诗,不禁哑然失笑,同时陷入深思。现将此“诗”照录于兹,以飨读者。
 
湿地情结
 
在我尘封的记忆里
你曾是毫无价值的荒烟
多年的奋战
将你塑造成摇钱树
我们欢呼
你却流泪
 
长大了
我才认识你
你是
人类摇篮
自然之肾
你有众多姐妹
如花似玉,
多才多能
让我
为伊憔悴
魂牵梦绕
我悔恨
恨不相识未嫁时
 
好一个“我们欢呼”,好一个“你却流泪”,好一个“为伊憔悴”,好一个“恨不相识未嫁时”!此诗果真如他信中所言,不讲韵律,信手粘来,仔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充满了深情,它用艺术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短短的几句话高度地概括了湿地的一切,同时将我们人类对湿地的认识过程和人们现实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至。我相信,当您读完此书的时候,您就会对这首诗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深深地爱上他,因为湿地确实是特别具有魅力的神秘的“宝地”。
 
 
二 揭开湿地神秘的面纱
 
 
人是神造的,圣经如是说!
人是猿猴变来的,达尔文进化论证据确凿!
湿地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强调湿地重要性的学者信誓但但!此言一出,语惊四座!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相关,不仅增添了湿地的神圣感,同时为湿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添加了无穷的魅力。
什么是湿地?国内外对湿地的理解是否相同?有没有共同的认识?为什么说湿地是人类生存的摇篮?种种的疑问因它的神秘而诞生,也因为它的神秘而被探索,最终被逐渐地揭开和被认同。
湿地就在我们身边!
一个水池子就是一块湿地,海滩是一种湿地,稻田也是湿地。
我们所认识的,未必是所了解的,我们身边蕴藏着许多科学,正如我们天天与各种人打交道,熟知各种人,但什么是人,人如何产生、如何演化以及人类的未来怎样等,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认真研究还真说不清楚。
要想给湿地下一个浅显、完整科学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有人说湿地就是地湿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认识是正确的。的确,所有的湿地确实是地湿或曾经湿过的地方,但“地湿的地方”并不一定是湿地,例如,你在清扫室内卫生的时候,将地面弄湿,湿的地方是湿地吗,显然你也不承认它是湿地,说明这样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不是全面的,必须加以改进。
  事实上,对于湿地概念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各人所处的立场、知识层次、社会背景等诸因素差异,对湿地存在不同的的理解,属于正常现象。
那么,世界上湿地的定义究竟有多少种?杜根(Dugan)对此曾进行过调查统计,其结果是:目前,仅学术界就大约有50种,而且都比较流行。
溯本求源,是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深刻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湿地认识和利用上,同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古代,我国常常将湿地称之为沼泽,并不叫湿地。湿地的概念是近年来为了与国际研究接轨而渐渐使用的。根据史料记载,一万多年前,我国古代人就对湿地有了充分的认识,关于这一点,已经得到历史学家公认,并且从发现的一些被保存于原始社会遗址中的碳化稻谷子中得到充分证明。我国古代认为湿地是由过湿土地或由地表有浅层积水水体所构成的自然体,该定义实质上确定了湿地概念中的水分范围,它是科学可取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了湿地的生态经济意义,认为它是一种“富国之本”的资源,并且将它作为“国之宝”。
如今,我国学者在继承传统的湿地知识基础上,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迎合世界湿地热的潮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爱好,对湿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对湿地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定义。我国国内最完整湿地定义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佟凤勤、刘兴土及赵魁义等界定的。他们认为,湿地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期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这样的定义学术味道较浓,如果作通俗的解释,可以认为该概念主要强调了构成湿地的三大要素,即有积水、过湿地及生物群落。1987年,我国制定出版了《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在此纲要中将湿地阐释为“现在国际上通常将沼泽和滩涂和称为湿地。”
洋为中用,是我们学习、借鉴外国科学文化所遵循的一贯原则。现在,将我们的视线移向国外,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定义湿地的。
本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对湿地开始了系统研究。最早给“湿地”下定义的是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1956年,该局在其发布的《39号通告》中,认为湿地是“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所覆盖的土地。”在此定义中,它首先强调湿地是一种土地,不过该土地是被浅水覆盖或者曾经被水覆盖,其实质上指出了水与土地是构成湿地的重要因素。1979年,为了对湿地和深水生态环境进行分类,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对湿地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土地,该土地经常存在水,或者水接近土地,或者为浅水所覆盖…,同时,湿地必须至少具备下列特征中的一个:(1)土地以水生植物生长为优势(并非年年如此,只要满足周期性就行);(2)地层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3)土层为湿土壤,并且在生长季节部分时间里被水浸或水淹。
湿地的定义呈现百花齐放状态。各国科学家根据各自需要和研究经验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定义。
【例一】加拿大:将湿地定义为“水淹或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或浸润时间足够长,从而促进湿成和水成过程,并以水成土壤、水生植被和适应潮湿环境的生物活动为标志的土地”;
【例二】英国:将湿地定义为“一个地面受水浸润的地区,具有自由水面,通常是四季存水,但也可以在有限时间段内没有积水,自然湿地的主要控制因子是气候、地形和地质,人工湿地还有其它控制因子”;
【例三】日本:湿地是“湿地的主要特征是潮湿,其二地下水位高,第三至少在一年的某一段时间内,土壤是呈饱和状态的”。
上面的定义是很费解的,各种概念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的地方。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进行概述,以下三点构成了湿地定义的基本骨架:(1)湿地的确定是以水的出现为标准的;(2)湿地通常具有独特的土壤与高地土壤相区别;(3)湿地生长着适应潮湿环态环境的植被,如果没有这种植被,抗旱植被非常少。
统一的湿地概念是国际湿地研究交流的基础,这种概念的不一致局面为各国科学家自由交流设置了障碍,阻碍了学术研究顺利发展,统一湿地概念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越来越迫切。
正因为如此,有关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讨和交流,在《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理解达成了较一致意见,并将其写进公约中。《湿地公约》是政府间相互认定的合同,它为湿地保护与国际合作提供了非常具有理论且实际的框架,于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小城签署和通过,当时参与会议且签约的国家只有十几个。随着时间的发展,参与国逐渐壮大,截止到1997年12月,已经有105个国家签约,成为缔约国。我国政府于1992年加入了该公约。《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也许是翻译的原因,也许是湿地本身复杂的缘故,该定义无论听起来还是读起来特别吃力,但我们必须承认,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概括性。根据该定义,湿地包含内容极其广泛,它包括海岸带地区的珊瑚滩、海草床、滩涂、红树林;也包括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湖泊、盐沼及盐湖,同时将稻田、污水处理用地等人工湿地也包括在内。
尽管这个由概念堆砌而成的世界很复杂和丰富多彩,但我们终于揭开了湿地神秘的面纱,湿地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了。
 
 
三 自然之肾
 
你是“自然之肾”,我的朋友这样赞美湿地!
肾是生物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是一种过滤器,担负着将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的特殊重任,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织。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湿地亲切地称为“自然之肾”,强调湿地的重要性,很形象,很生动。大概我的朋友也受到这种思想的熏陶,借科学的昵称来表达他激动心情。那么,湿地何以被称为“自然之肾”呢?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得从湿地净化污染物的生态功能谈起。
当我第一次来到吉林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时候,环顾左右,沉浸在空旷无垠的大自然怀抱中,心情无比激动,内心的杂念得到彻底洗涤,一切烦恼都随风而去,精神得到升华,这是湿地对我心灵的过滤。
我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忽然发现,我所在的湿地,水比较浅的地方,长着丰富的植被,尽管我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她们婀娜多姿,随风飘拽,刹是楚楚动人。由于植被的阻碍和河道宽大,水缓缓地流动,恰似一位千金小姐慢迈金莲。如果你不仔细地观察,很可能误认为它是静止的。一些容易沉积的物质,如固体小颗粒,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失去运动的能量,变得格外温顺懒惰,悄悄地沉下去睡懒觉。也许是固体小颗粒常常很贪婪,或者是营养物质和一些有毒的污染物很无奈,也许是两者本身就有缘份,他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窝居在茫茫的湿地中。
对于一些营养物质,如氮、磷、钾及其它一些有机物质,它们在湿地中并不是静止不变的,他们很活跃,常常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新陈代谢。他们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很难逃脱他们的纠缠,常常成为植物或动物美餐,经过复杂的化学或生物学的变化被贮存起来,或者通过如下途径永久地脱离湿地,如将植物收割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捕鱼等),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湿地中有相当一些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浮水和沉水类型的植物,它们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一些湿地植物净化污染物中的毒物这一生态功能,有效地清除污水中“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一】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高浓度重金属镉、铜、锌等;
【例二】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实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湿地具有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
【例三】人们利用湿地这种功能,建立了许多人工湿地来净化水源。印度卡尔库塔市,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场,该城市的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处理费用相当低,而且从废水中同时获得大量的食物,成为世界性的典范。在该湿地中,污水被用来养鱼,鱼产量可达2.4吨/公顷?年,同时用来灌溉稻田,水稻产量达到2吨/公顷?年,此外,还在倾倒固体垃圾上种植蔬菜,并采用这些污水进行浇灌,通过这些措施,大量的营养物质以食物的形式被排除掉。
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湿地能够有效地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相当于一个天然的过滤器,因此,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自然之肾”是很自然的。
 
 
四 湿地大家庭
 
“你有众多的姐妹”,我的挚友在本章《湿地情结》诗中,用艺术化的语言描述了湿地家庭成员。
湿地“如花似玉”,那么就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近由这些青春少女组成的大家庭吧。
对湿地进行分类,是一件很复杂的事,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形成湿地的原因多样,五花八门,所以,当前,湿地的分类就象湿地的定义一样,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尚不统一。
美国将湿地系统分为六级,即系统、亚系统、类、亚类、主体型、特殊型,据此,将湿地分为滨海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五类;
加拿大将湿地系统分为三级:类、型、体,由此将湿地分为藓类沼泽、草本泥类沼泽、湖滨湿地、森林泥炭沼泽湿地、浅水湿地等五类;
中国将湿地分为沼泽湿地(根据有无泥炭积累,又分为泥炭沼泽、无泥炭沼泽两个亚类)、湖泊湿地(包括湖滩和河滩地)、滨海湿地(包括海涂、河口)等三类;在《中国沼泽》中,将沼泽分为泥炭沼泽、无泥炭沼泽,并进一步划分为草本泥炭沼泽、木本泥炭沼泽、木本-草本藓类泥炭沼泽、藓类泥炭沼泽、草本潜育沼泽、木本-草本潜育沼泽等。
最近,亚洲湿地局、国际水禽和湿地研究局及美洲湿地局联合出版了《湿地效益検?囟苑⒄沟那痹谧饔谩罚?993年5月)一书,该书作者根据《湿地公约》中湿地分类方法和相应的湿地定义,将湿地作如下分三大类:
一、咸水湿地,包括海洋、河口、环礁湖、盐湖(内陆排水区)等湿地;
二、淡水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湿地;
三、人工湿地,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农业(池塘,灌溉田和灌溉渠道,季节性泛洪耕地)、 采盐的盐池、城市和工业开采出的湿地(包括采石坑、取土坑、采矿池;废水处理区,包括污水处理场、沉淀池、氧化盆)、储水区(⑴水库、用于蓄存灌溉水和饮用水,具有缓慢的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格局;⑵水电坝,具有按周或月规律变化的水位)等。
概而言之,他们将湿地划分为三类,即咸水、淡水和人工湿地,每类湿地又进行了细分,如在淡水湿地中,又进一步划分为河流、湖泊和沼泽,并且具体规定了哪种情况可以判定为湿地。该种分类是极其详细的,它对于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湿地类型具有很大的帮助。
 
 
五 湿地魅力
 
 
我再次仔细品尝朋友的诗句:
如花似玉,
多才多能
让我
为伊憔悴
魂牵梦绕
我悔恨
恨不相识未嫁时
湿地究竟具有何貌何能,其魅力之大,竟然使我的朋友“为伊憔悴、魂牵梦绕”,以至于“恨不相识未嫁时”?!
我走访专家学者,翻阅图书文献,终于明白,原来如此!
 
(1)湿地是地球上最能干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犹如众多的动植物一样,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储存起来,供其他生物享用。固定太阳能的多少是衡量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用初级生产力来进行度量,初级生产力高,固定的太阳能就多;反之,固定的太阳能就少。如果按照初级生产能力大小对各类生态系统进行排序,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最高,可以说湿地是地球上最能干的生态系统。
【例】纸莎草、香蒲、浮游植物及沉水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常见的植物,在不需要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纸莎草年初级生产量估计为100吨/公顷,香蒲为30~70吨/公顷,浮游植物为40吨/公顷,相对上述植物,沉水植物产量较低,即便如此,其产量也较高(如眼子属的种类可达40吨/公顷)。与此相对比,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水、化肥和农药等,甘蔗产量为63吨/公顷,玉米为60吨/公顷。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如此高的生产能力,是一件非常令人瞩目的事,在能源危机的呼声遍及世界的今天,其潜在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此外,随着人口的激增,土地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不断恶化,粮食短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而湿地在初级生产能力上所表现出的惊人高大,极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潜在的另一个“粮仓”,其战略地位不容忽视。
 
(2)湿地充满了爱心,赡养了大批动植物
湿地是众多动、植物的家园,是他们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以三江平原为例,看一看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三江平原湿地位于黑龙江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着众多精灵。三江平原湿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从动物上来看,仅水禽就有80余种,如丹顶鹤、白鹤、枕鹤、大天鹅、大白鹭、白鹳及雁、鸭等。其中一级保护鸟类9种,二级鸟类7种,上述两种占全国保护鸟类的26.8%,丹顶鹤是国际红皮书中的珍稀和濒危动物,世界上仅有1 000余只,而三江平原湿地拥有318只且为繁殖群,可以说它的兴衰关系到这一物种繁盛与绝灭,本地区还有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种类130 种,占该协定种数的57.3%。
从植物上来看,三江平原湿地已知有植物资源550多种,包括药用植物250多种,纤维植物54种,密源植物57种,料科植物58种,芳香植物51种,绿化用植物87种,其中包括一类保护植物人参、三类保护植物刺加五、水曲柳、核桃湫等,还有稀有植物猕猴桃、山葡萄等。由此可见,三江平原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此众多的生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之一。每个物种的存在和繁延,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均是经过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果,每种的物种的灭绝,意味着它的基因丧失,也许该物种对于我们还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或科学价值,但对于我们的子孙来说却是财富的来源。
 
(3)湿地“热情奔放”,神通广大
地球在发烧,这是我们在广播、电视等传媒中经常的最富有挑战的意味的事情之一。据研究,这与湿地“热情奔放”有很大关系。
大多数科学家承认,地球发烧与“温室效应”有关。
“温室效应”是近年来普遍关注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它象一层棉被,覆盖在地球的上空,使能量不能反射到太空中,引起地球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常谈到的“温室效应”。
据分析,近100余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一直在增加,目前已达到350PPM(PPM是浓度计量单位),预计下世纪中叶可达到600PPM;
有资料表明,自工业化革命以来,大气中的甲烷浓度也由0.7PPM上升到0.8PPM。
据预测,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预计今后50~100年内,全球气温将确升高2~5℃,海平面上升0.2~1.4米,由此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如一些处于海拔较低的城市将消失在大海之中,冻土地区的公路由于冻土的渐渐融化出现蹋方,使交通陷于瘫痪,干旱地区更加干旱,导致水资源危机加剧等,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湿地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温室气体重要源之一,有机质经过湿地的分解转化,最后以CO2、CH4等形式放出。
据估算,全球自然湿地每年释放的CH4为100~200×1012克,平均为115×1012克,占全球总释放量的22%。有人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湿地每年经过土壤呼吸作用而返回大气的炭素约为55×1012克左右,小叶樟草甸白浆土,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约19.56×1012克左右,由毛果苔草泥炭泥沼泽土向大气释放的CO2每年可达10.98×1012克。因此,湿地对气候的影响是不能忽视。
湿地“热情奔放”,神通广大,给我们人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千万不能不能忽略这种副作用。
 
(4)湿地是我们生存的摇篮。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句成语很适合湿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充分地说明了湿地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摇篮。
让我们通过以下两个实例说明这一切。
【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一直在不可遏制地增长,致使地球上的湿地资源逐渐减少。在欧洲人刚踏上美洲大陆时(18世纪80年代 ),美国本土上的湿地面积是8 900万公顷,经过200年的发展,即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4 200公顷,减少了53%。湿地被转作他用,虽然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却使湿地生养水禽、保持水质等许多重要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全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未人类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例二】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各个气候带。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多样的气候条件,使她成为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也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湿地有着不可忽视的依赖关系,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河口三角洲地区、主要江河沿岸、冲击平原及大型湖泊周边地区,由于具备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特别是交通、水利、土地和生物资源等优势,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最快、最富有活力的热点地区。可以说,湿地具有的各种生态功能对维持中国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渐渐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然而,我国湿地正在遭受重大破坏和严重威胁。围垦和城市开发使湿地面积锐减,尤其是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致使局部地区生态恶化;大量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油气资源的开发严重污染和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降低了湿地的各种价值;泥沙淤积使湿地面积日益缩小;酷渔滥捕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平衡,都大大降低了湿地对国民经济的支持能力,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危害程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如1991年长江流域洪水不及1954年洪水流量大,造成的损失却远远大于1954年,湖泊天然调蓄能力的减少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三江平原的大规模开垦,是我国沼泽湿地减少的典型例子。三江平原的开垦始于50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的垦殖,大部分沼泽均被开荒利用,仅三江平原的东北部还剩少量湿地。沼泽湿地被大量开垦后,湿地所具有的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的能力丧失,使该区洪涝灾害加剧、降雨量减少、区域气候变干,同时由于地表植被破坏,风蚀日益加剧,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局部地区出现沙化和盐碱化现象,已垦土地的生产力普遍呈下降趋势。因此,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到战略组成部分。
湿地的减少和破坏,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人类生存摇篮受威胁,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5)世界的呼声:珍爱湿地,
我们在关注湿地
中国在关注湿地
世界在关注湿地
全世界关心环境的人都在为保护湿地呼吁和奋斗
1971年,十几个国家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签定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自此,湿地的保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截止到1997年12月,《湿地公约》缔约国已达105个。
自1980年以来,湿地缔约国大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并且自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作为“世界湿地日”,以唤起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1990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在瑞士蒙特勒市举行的第四届缔约国大会,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1992年我国政府在《湿地公约》上庄严地签了字,对湿地保护承担着义不容辞的国际责任与义务。
自从我国加入《湿地公约》以后,对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极为重视。
《中国21世纪议程》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纲要,其基本内容将在“九?五”和2010年规划纲要中得到具体实现,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议程在第14章“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强调:“对现有的湿地资源进行依法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保护好一批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全面制止随意破坏湿地资源和湿地生境”
与《中国21世纪议程》相对应,《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分别将湿地保护作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内容。最近,由林业部牵头,有17部门参加制订的《中国湿地行动保护计划》也即将完成。
尽管我国政府对保护湿地极为重视,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我国湿地资源开发出现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并且正在日益恶化,严重地威胁了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引起了环境学界乃至世界有关组织的关注。
正因为如此,湿地的魅力吸引每一位关注者的目光,令有关工作者朝思暮想,犹如维纳斯的微笑,叫人魂牵梦绕,它的研究和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六 编者述评
 
生我养我的地球,是由各种丰富多彩、令人产生无限遐思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不论是莽莽苍苍、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还是牧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美丽草原、抑或是水天一色的无垠海洋,即使那人迹罕至、荒凉严酷的北极冻原、浩瀚沙漠和寂静的高山荒漠,无不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沉,油然而生一种对自然恩赐的无限感激之情。在这万千世界中,湿地可能是一种十分独特、颇具神秘感、同时又孕育了宝贵自然资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
由于湿地往往地处荒凉、偏僻,难以进入,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其看作是孳生污秽、需不断加以改造才能利用的烂泥地,所以,它常常成为我们战天斗地的对象,改造湿地、开发湿地,“变废为宝”,从未停止过。
我们对湿地的认识既古老又年轻,所以我们对湿地的态度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异,为我们对湿地保护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当我们陶醉于将湿地改造为“粮仓”胜利的时候,请别忘记,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早以悄悄地开始,它们逐渐积聚可能给人类致命的还击。
1998年,长江洪水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震憾了世界。
谁是罪逵祸首?
“厄尔呢诺”难逃其责!这是“天灾”,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人祸”在其中占据重要角色,“天灾人祸”是造成这次洪灾的根本,这是专家给我们的回答。
“人祸”是多方面的,其中湖泊等湿地大面积减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八百里”洞庭今安在?徒有虚名令人悲。
认识湿地,开发湿地,保护湿地,是我们人类关于湿地永恒的话题。
珍惜仅存的湿地吧,别再让我们的后人慨叹“恨不相识未嫁时”了。
 
 
七 读者思考
 
1 恰当的比喻是认识复杂事物的捷径。如果将湿地形象地比喻为“自然之肾”,那么你能说出“自然之肺”、“自然之血液”是谁吗?
2 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还不成熟,总是在不断深化。我们对湿地认识既古老又年轻。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目前在你的案头正有一份申请大面积开发三江平原湿地的报告等你批复,你将如何处理?
3 诗言志。“为伊憔悴”、“恨不相识未嫁时”,包含了作者复杂的内心,请仔细体会,作者为什么“为伊憔悴”和“恨不相识未嫁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8 16: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