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能量不守恒论”(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陈兴禄_APxEF 发表于 2018-1-5 11: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能量不守恒论”(论文)
中文关键词:能量,力,机械能转换,守恒,不守恒,热力一、二定律
作者:陈兴禄
单位:三台县疾控中心退休主管医师
摘要:在独立用系列实验设计实验,立题解题,和对古今力学发明分折,证明《物理学》 “机械能转换守恒定律”是偏见和发现“机械能转换不守恒论” 之后,则进一步深入研究“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了大量问题,完成“能量不守恒论论文”。现将论文公开。
论文:
笔者在工作岗位需要和业余爱好,在多领域立项数十个,坚持探索四十余年,终于用实验证明《物理学》 “机械能转换守恒定律”是偏见和发现“机械能转换不守恒论” 之后,则进一步深入研究“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了大量问题,完成“能量不守恒论论文”。
现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综合报告于后。
一、查对“力”的认识史:
西方科学界公认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的“力观”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的运动, 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 这个力被撤销,物体最终就会停止运动.。”是最早系统性的研究“力”的。
分析:
1、据《墨子》(是墨子约完成于公元前388年的包括“力学”的著作)中记载的“力,刑(形)之所以奋也。” 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使物体运动的作用叫做力。对此,他举例予以说明,说好比把重物由下向上举,就是由于有力的作用方能做到。接着,墨子又给出了“动”与“止”的定义。他认为“动”是由于力推送的缘故,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的观点,意思是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的话,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这论述,被认为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先驱,比同时代全世界的思想超出了1000多年。比亚里士多德的“力观”还早!
2、古今中外,科学界都公认:“力,形之所以奋也。”意思是“力,是推物体运动的原因。”
分析:在赞同“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原因。”的同时,还理解有另一重要含意:“力,形之奋也。”也就是“力,形之所以奋也。”即“力,是物体运动所产生的。”之意思。
依据之一、因为墨子及墨派,在那个年代里,他们只有从生活直观中发现物体运动,可产生“力”,如人力(人体肌肉运动)产生“力”推、拉、举物体;水力(水运动)产生“力”冲毁房屋、桥梁、道路;风力(空气运动)产生“力”吹动帆船,吹毁房屋……很多物体运动产生“力”的现象。
至于牛顿(1643-1727)在墨子一千多年后,抽象地去探索“力”,说是因他在蘋果树下,蘋果掉下来打着他的鼻子受启迪,而发现牛顿三定律。不仅涉嫌是牛顿的谎言,而应该肯定是牛顿窃取《墨子》中记载的“力,形之所以奋也。” 和墨子又给出了“动”与“止”的定义。他认为“动”是由于力推送的缘故,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的观点,意思是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的话,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的论述,综合提出三定律的。所以牛顿探索“第一推动力”大半生,临死时把第一推动力,归于神力,应该是科学史上的悲哀!
二、查墨子的宇宙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
析:墨子的宇宙论,表明他早就跳出力学圈子,成为人类看透、发表:“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不灭的,和物质运动也是不灭的,物质运动而形成物质的千变万化。”含义哲学理论的伟大哲学家。
三、查《物理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对外界做功就必须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界做功,因此第一定律也可以表达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反过来,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能造成,也就证明了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析:
在探索水的奇异特性中,从《生物圈》(〔美〕G.E.赫钦逊等著)查到,发现一个没有引起科学界重视的现象:水,不仅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而且具有在放热降温过程中,体积先收缩,到4℃后,竟然开始膨胀,则可产生破碎土块、粉碎岩石表面成细粒的巨大能量。
小结:这个直接涉及热力定律的现象,能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吗?如果不能,只好质疑热力学第一定律是错误的啦!
四、查“热力学第二定律”,先复习《物理学》(南京工学院等七所工科院校编)202—203页中相关理论要点:“曾有人企图制造这样一种循环的热机,它只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全用来作功,而不放出热量给低温的物体,因而它的效率=100%,这种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假如这种机器能制造成功,只要使海水温度下降0.01℃,就能使全世界的机器开动十几个世纪。但这只是幻想。大量的客观实践一再证明:热量不能自动地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说法。”
析:
1、  在探索水的奇异特性中用实验发现:水在常温暗室里也要蒸发。水蒸发所需的汽化
热(蒸发一克20℃的水,需吸热585卡),谁传给它的?不能用太阳能来搪塞吧?
2、水,甚至在4—5℃的冰箱冷藏室中也要不断蒸发,如何解释?
3、江、湖、海水无论白天、黑夜里都在蒸发,而且在严寒的冬天里也要蒸发,为什么
水,在只吸热、蓄积热量升温时,不向密切接触的,相对低温的上面的空气、下面的水体传热?难道是表面之水为了蒸发,可夺取下面水体的热或上面空气的热吗?不可能是下面水体或上面空气,主动地给相对的较高温的待蒸发的表面水传热吧?!
五、查达.芬奇研究永动机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达.芬奇曾经花费不少精力研究永动机,最后得到永动机不可制造的结论。”
析:
在我国发明“筒车”技术,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启迪掀起探索“永动机”的热潮中,法国人享内考,仿“筒车”技术,研制成有名的“不永动”的永动机,如下图,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达芬奇照搬享内考“不永动”的永动机原理(见下图),探索永动机半生,因为多次失败而得到永动机不可制造的结论。各国科学界却把它当珍宝传扬。真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天大的可悲的笑话!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
六、查沙漠的沙层平均约3.5米厚,沙层的最高温度(酷暑最高温度达67.2℃,)。可是,在沙漠里,有产生“晨雾”的自然现象(规律)。
析:
在沙漠里,这厚厚的沙层,无论下好大的多久的雨,肯定很快就溜过沙层,汇入地下河流。试问:沙漠里,有产生“晨雾”的自然现象(规律),这雾(即空气中带有许多小水滴)中的“水”是从何而来?是水的奇异特性:她想上天,形成雾上天,地球引力阻止不了她;她想回到地球上,引力还必需热诚助她;她想停下来休息,就在雪山冰山上休息,引力不敢去打挠她;……,所以沙漠里,产生“晨雾”的自然现象(规律),就是水从地下河流中主动爬出来的!用热力第一和第二定律如何辩解?!
七、查大到宇宙小到太阳系的永动现象:本来就是物质不灭,运动不止,即永动机式的表现形式。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范围内,古人一直在为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能源,无畏、艰难的探索创新精神,不该被遗忘!可悲的是,在近代于人们发扬古人开发能源的探索精神中涌现出永动机探索高潮不久(仅短短一百多年),由于人们迷信地球上的能源来自太阳。加上迷信《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掀起“永动机不可能论”妖风。甚至利用教学讲坛灌注一百多年,也就阻碍了人类去深入探索新能源的思路与实践。难道不是科学史中的悲哀?!
八、列举大量自然界的永动机式的永动现象:
1、“水循环”,就是一部自然界的永动机。
析:
“水”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内,从江河湖海中以液态水吸热蒸发成气态(水汽),在空中环流途中遇冷放热凝结成液态(雨)或固态雪、雹,回落到海洋或陆地上停在冰川、雪山上,或经江河回流入海洋。在这永无休止的循环中,为孕育、哺育生命世界出大力,无怨无悔。她就是一部自然界的永动机。
2、“马”,就是一部动物界的永动机。
析:
在此讨论马出生不到半小时,为什么就不教而自动站起来,还不教能找到母马和会吮吸母马之奶,继之代代繁衍不止?在这一循环运转链中,难道不是马可本能(不是被动)利用自然资源求生(维持运转)和代代永远轮回的吗?所以它们是动物界的永动机。
3、“风车”,就是一部利用风力的永动机。
析:
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汉朝)前,就科学地设计制造成功风车(从汉墓中发现风车图),一经制造安装好后,就永远运转和造福人类。
这风车,看来简单,实际它含有巧妙超前运用风叶在风力中转动角度受力不同的力学科学原理。才成功地立于风中,让动力臂方的叶片尽量受力;同时让阻力臂方,的叶片尽量少受力,从而获得风能,从理论讲风力不会止,则让风车永远转动。这是人手脑并用发明的,利用风力的永动机的祖先。
4、“筒车”,就是一部间接利用地球引力的永动机。
析:
这应该是受我们祖先发明风车的经验启迪,在唐朝前设想探索开发利用水力的杰作。他巧妙地运用挡水板及水筒的角度设动,完成在水力中和在转动动态的中既受力,又要提水、倒水等复杂的科学原理。从而将水提到数十米高的山坡上去引灌农作物。
从表面上看,筒车是利用的水力,所以后人称它为“水转筒车”。其实,经深入分析:虽然水的循环,具有主动的特性,但她在空中遇冷放热成为雨、雪、雹,下落和到陆地后的液态水的流动,的的确确离不开地球引力相助。可用栏河筑霸,提高水位就增加水的重力而增加重力势能,和转换成重力动能。因此,它是一台古老的间接利用地球引力的永动机
九、查能量守恒定律定义: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说能量是物质运动转换的量度,简称“能”。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能量守恒的概念,在力学领域内,经历了二三百年之久。才由英国学者开尔文采用T·杨所提出的能量的概念,采用“势能”代替“弹力”,以“动能”代替“活力”,在力学中延续了近200年的概念含混不清的情况得到改变。
析:
能量守恒定律,以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为依据,用“永动机不可能论”攻击、压制、诬蔑、讽刺、谩骂、恐吓,探索新能源(包括利用重力、温差、浮力、风力、太阳能……)的设计,真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天大的可悲的笑话!
还说什么: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能量守恒的概念,在力学领域内,经历了二三百年之久。才由英国学者开尔文采用T·杨所提出的能量的概念,采用“势能”代替“弹力”,以“动能”代替“活力”,在力学中延续了近200年的概念含混不清的情况得到改变。
试问:采用“势能”怎么代替“弹力”?!采用“动能”又是怎么代替“活力”的?!
那所谓“在力学中延续了近200年的概念含混不清的情况”,又是怎么得到改变的?!
根本是拿权威编造的谎言,自欺欺人?!
十、查原子弹之威力是怎样产生?原子弹的装药有铀-233,铀-235和钚-239.,只要高能炸药推动和压缩反射层以及核装料它的体积或质量超过一定临界值,原子弹就会发生爆炸,在爆炸时具有非常强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组织。
析:不管原子弹之威力有多大,总之是由高能炸药引爆的。不管所用的高能炸药之威力有多大,总之比原子弹爆炸时之威力,要小亿倍千万亿倍!
试问:能量守恒定律如何解释!?
综合分析:
各国用来教育子孙后代的《物理学》,本该以传讲科学知识为手段,以启迪他们发扬人类特有的动脑动手结合,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发明创造,为人类可持续和谐幸福发展奉献的精神与实践为目的。不知为何,以热力学第一和笫二定律为依据的能量守恒定律,统统都针对永动机探索与实践,露骨地传讲“永动机不可能论”。再通过迷信的教师口授时夸张渲染灌注,尊重教师的学生们,当然大多数都会认定永动机探索者(实际是能源探索者),要么是骗子,要么是疯子,或者是愚蠢加财迷的综合典型。这不仅歪曲了永动机探索史,埋没了永动机探索史的历史功绩,侮辱了永动机探索者们的无私无畏的探索精神与实践,最严重的是给世世代代学生灌注了保守、自私、畏缩意识!
    “能量守恒定律”,它是“机械能转换守恒定律”的理论基础,其危害性比“机械能转换守恒定律”更甚。因为“机械能转换守恒定律”改成“机械能转换守恒论”,对在引力扬中还有用。而“能量守恒定律”只有百害而无一益,无可救药!
    所有的以科学名义提出的“定律”、“不可能论”,统统都对人类的探索与发明创造精神与实践,和对科学发展,只有百害而无一益!!!
   请 注意“能量不守恒论”(论文)是老夫申请“重力发电站”发明专利的理论依据及“飞轮重力发电站”设计的理论依据!
三台县疾控中心退休主管医师:陈兴禄
修改定稿于成都2017—10—1
作者现住址:成都市高新区中和会龙怡丰新城二幢一单元202
手机15882081121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8 收起 理由
扬州一怪姚大鹏 + 24 很给力!
释无尘 +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3 15: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