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家拟用人造雪保护瑞士国宝级冰川 20年内能增高800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参考消息网5月5日报道英媒称,瑞士莫特拉奇冰川是备受推崇的旅游景点,全年都可以滑雪,但这座冰川正以每年40米的速度消融。它只是正以惊人速度消融的数千座冰川之一,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升温。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5月3日报道,如今科学家想出了一个详尽的计划以拯救这个滑雪胜地。就在公布这个离奇计划的几周前,一些科学家宣布将实施耗资5.18亿美元的项目重新冻住北极。
研究人员将用4000台造雪机向莫特拉奇冰川吹送人造的雨夹雪。提出该计划的科学家称,在冰上覆盖人造雪将防止冰川在夏日的阳光下融化。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约翰内斯·乌尔莱曼斯博士在维也纳举行的会议上说:“雪最重要的作用是反射阳光。”他在欧洲地质学联合会年会上说,瑞士夏天的阳光会使雪融化,但“只要上面有雪,下面的冰就不会受到影响”。
莫特拉奇冰川被认为是国宝,因为它是人们很容易抵达冰川口——冰河的终点——的唯一冰川。乌尔莱曼斯博士说:“当地人称,这是你坐轮椅都能到达的唯一冰川。”
报道称,当地人特别喜爱这座冰川,以至于他们筹款委托科学家想出一个可防止它进一步消融的方案。
乌尔莱曼斯研究发现,冰川如果被雪覆盖,可在20年内增高800米。根据他的计算,如果每年夏天都向冰川上的高原吹送几厘米厚的人造雪,这座冰川就能得到保护。
他计划用4000台机器制造人造雪,这些机器将循环利用从冰川侧面收集到的融水。
【延伸阅读】新疆天山一号冰川消融退缩 50年后或彻底消失
央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新疆台记者李刚 云南丽江台记者袁扬)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到冰川,我们首先会想到喜马拉雅山上的皑皑白雪、阿尔卑斯山的滑雪胜地,还有在赤道烈日下乞力马扎罗山上千年不化的冰雪。在感叹冰川巍峨壮丽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冰川也是人类重要的淡水水源。众多知名大河都是发源自冰川。
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地冰川消融的态势已经愈演愈烈。科研人员近期在天山上进行的研究无疑证实了这一现象。连日来,中科院科研人员登上位于新疆天山末端海拔3800米的一号冰川,经过初步测量,一号冰川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一年间,退缩约13.5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冰川退步如此之大?冰川消融是否与你我无关?怎样才能留住冰川?
新疆天山更有“中亚水塔”之誉,是确保新疆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寒区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水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加速消融,短时间内可以增加河川径流量,但长期消融大于积累,将导致冰川退缩乃至消亡。
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部的天山一号冰川,是我国观测时间最长、资料最为详尽的冰川。一位长期从事冰川观测的科研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天山一号冰川的雪线逐年上升。由于冰川快速融化,天山一号冰川末端在1993年分裂为东、西两支,近年来退缩态势明显。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一年时间里共后退缩了13.5米,倘若按照现在这个消融的速度计算,预计50年以后,一号冰川就会彻底消失。
近年来科研人员观测到的数据显示:受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增多等因素影响,新疆区域的冰川近年来呈现加速消融态势。为了保护干旱区的这些“固体水库”,2016年起,新疆全面取缔了冰川旅游。不过这位科研人员表示,导致冰川消融的诱因仍有很多。比如天山一号冰川距离乌鲁木齐市区约130公里,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冰川。但在距离冰川几十公里外的后峡,多家工厂沿公路分布,有的已经关停;附近公路上,仍有一些大型车辆往来。“客观上讲,人类活动促使冰川消融速度越来越快,一号冰川就是很显著的例子。比如附近公路上过往的大型车辆、附近工厂排放出的废气,使得冰川周边气温小幅上升;同时,冰川上也覆盖了一层冰尘,影响了冰川对光热的反射,加剧了冰川退缩。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过度放牧引发的草场退缩、土壤退化等等,都是冰川加速消融的诱因。”
目前,新疆冰川总数达18311条,冰储量2600多立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储量的46.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冰川加速消融,许多小冰川已消融殆尽,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据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新疆天山将减少一半的冰川体积。保护冰川绝对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科研人员提出,“在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川本身就会加速消融,我们全社会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的保护,尽可能的延缓冰川消融。”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冰川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其他自然、人为的原因,冰川退缩、消融不再是个案。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距离市区25km。南北蜿蜒约35公里,东西纵横约13公里,是我国位置最南的一座雪山。作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玉龙雪山无疑是丽江的一张名片。在冰川旅游火爆的同时,冰川保护又是刻不容缓。那里又是怎样的情形?
“五一”小长假期间,来丽江攀登玉龙雪山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游客表示,“近距离的感受雪山,这里空气很好,来到这里很舒服。”
但游客高涨热情丝毫不能打动长年研究冰川的科研工作者。何元庆,中科院冰冻圈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丽江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站长。他告诉记者,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玉龙雪山冰川正在快速退缩, 19条冰川现在仅存13条,冰川总面积由1982年的11.9平方公里缩减到现在的4.84平方公里。原来平坦的冰川积累区已形成冰面河和冰面湖等,冰体崩塌时有发生,更加快了冰川退缩速度。
怎样才能把雪留在玉龙?这是何元庆与同事们正在面临的挑战。“人工造雪,0.6平方公里要补给2米到3米的雪,需要大量的水,在山上要修蓄水的地方,而且让他不渗透存起来,这就是一个难题。4800米的以上的高度上,要保证管道在冬天不冻裂,或者是不会让他破裂,因为玉龙雪山非常陡峭,每年有大量的山崩,这是第二个输水的难题,第三就是把这些水造成雪以后,要让这个雪保持冷冻的状态,夏天的时候,让他不是很快的就化掉。”
要想留住冰川,不但要关注天气趋势,还要尽量减小人为活动对冰川带来的不利影响。丽江玉龙雪山管委会营销中心主任和程红介绍,他们从旅游的角度来说,一是采取了冷湖效应,在玉龙雪山的周围恢复了很多的湖水面,二是用了绿色交通,只要进入玉龙雪山游览,都采用达到欧式排放标准的车辆,特别是玉龙雪山的环保车在运营,三是森林消防,同时,我们让游客按照他的游览线路和行程进行游览。
(2017-05-01 10:48:01)
【延伸阅读】北极在哭泣 镜头下冰川融化震撼景象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6日报道,摄影师Diane Tuft在北极、挪威和格陵兰岛的冰山取景,拍摄到了极地冰川融化的震撼场景。她在即将发行的新书里公布了数十张照片,为人们记录了“冰封之国”消失之前的“末日景象”。图为北冰洋上拍摄的冰山。编译刘扬子、周倩雯(参考消息独家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报道,北极冬季浮冰的面积降至1442万平方公里的新低。这比2015年的水平减少了约9.7万平方公里。去年海冰的数量比2015年略多一点,但也几乎持平。图为北冰洋上的浮冰。


图为格陵兰岛的冰山。据报道,南北极去年11月的海冰面积为38年来最低。以北极为例,2016年11月海冰平均面积为908万平方公里,比起1981年至2010年同月平均面积少了195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丹麦的面积。


图为格陵兰岛西部迪斯科湾的冰山。


Diane说:“过去20年来,我一直都专注于拍摄我们居住的星球在视觉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非常惊人。”图为格陵兰岛迪斯科湾。


Diane说:“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比地球上其他地区更快,我只能在这些景观消失前把它们用影像记录下来。”图为挪威Isfjorden地区的冰川。


Diane说:“我希望公众能通过我的照片看到气候变化的实证,我们需要在一切无可挽回之前想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对策。”图为格陵兰岛迪斯科湾。


Diane想通过这一组纪实照片呼吁人们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图为挪威Isfjorden地区碎裂的冰川。


迄今为止,Diane的作品展已经在各地展出,反响热烈。图为格陵兰岛一处融化的冰川。


Diane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看到冰川消融的沉重心情以及气候变化的相关随笔。图为北冰洋内的北极圈区域。


Diane为了拍摄照片,使用了各种交通工具(飞机、船、直升机等)以前往各个地区拍摄,整个拍摄周期从2015年夏季持续到2016年。


Diane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震撼的经历,“北极冰川消融,海平面上涨,我一度以为北极之行无法实现了。”图为格陵兰岛消融的冰川。


“几千年来,北极冬季的海上浮冰都太厚了,导致船只无法行驶到北极圈内。而现在,由于气候变暖,我们的船只一路行驶到了北极圈中。”图为挪威境内的一处冰川。


Diane希望通过自己拍摄的照片可以引起社会对于遏制碳排放量的相关讨论,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产生的各种恶劣影响。图为挪威境内的冰川。
(2017-03-28 06:05:00)
【延伸阅读】网友沉默 美媒曝光北极冰川百年对比图


据美国boredpanda网站报道,在20世纪初,北极冰川是最神秘且未被发掘的自然奇迹。经过100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开发,北极冰川的变化已成为气候变化的实证。瑞典摄影记者Christian Aslund与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合作,从挪威极地研究所收集了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冰川的早期照片,并把这些照片与他自2002年起在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图为冰川的对比图。


从这些对比照片可以看出,这一个世纪里北极冰川的变化简直令人瞠目结舌。Christian正在用这一系列的对比照片推广一项由《国家地理》杂志发起的环保公益活动,希望引起大家对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图为冰川的对比图,这片冰川已融化成几片浮在水面上的碎冰。网友评论:“太可怕了!就是我们人类造成了气候变化问题。”


据报道,气候专家通过卫星观察发现,南极洲的冰层面积达到了38年以来最低水平。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地球另一端的北冰洋也遇到了冰层面积的历史新低。气候科学家称,冰层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导致地球大气和海洋升温。图为冰川的对比图,可以明显看出山体上白雪覆盖区域减少了很多。网友评论:“基本什么都没剩下了,这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吗?”


Christian表示,发表这些照片也是为了抗议挪威石油公司在逐渐消融的冰川上钻井。网友评论:“这不仅仅是气候变化……这是人类的贪婪和无知。”


图为冰川的对比图。网友评论:“看到简直痛心!想象我的孩子们以后怎么面对这些,如何在饱受我们蹂躏的地球挣扎求生?”


图为冰川的对比图。网友评论:“太震惊了!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些照片,真正认识到全球变暖的危害。”


图为冰川的对比图,百年前的大片冰川大部分已经融化。网友评论:“这么大片冰川都变成水了,我们真应该好好考虑怎么解决气候变化这个世界性难题。” 编译/刘扬子(参考消息独家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03-16 06:41:03)
【延伸阅读】《国家相册》探索南极冰川奥秘
冰川是地球的年轮,里面刻满了时光的奥秘。
施雅风、秦大河、康世昌等一代代冰川学者,在探索冰川的过程中,经历过哪些生死瞬间,见证了哪些绝世美景?
让我们走近冰川,感受它的壮美。


1964年,施雅风教授(中)跨过危险的冰桥,到希夏邦马峰的冰塔区进行考察活动(资料照片)。


1964年5月,科考人员在位于西藏聂拉木县境内的希夏邦马峰的冰川区钻孔,以便测量冰川深处的温度(资料照片)。


1959年,冰川考察队员们在天山山系冰川地带观测冰川的流动速度(资料照片)。


1989年7月至1990年3月,秦大河参加了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行程5986公里,胜利完成考察探险的壮举,成为中国第一个横穿南极大陆的人(资料照片)。


1964年,施雅风教授(右)在希夏邦马峰的冰川区指导年轻同志测量冰河温度和采集冰样(资料照片)。
(2017-01-16 09:13:42)
【延伸阅读】男子在冰川里追寻北极熊踪迹


据《每日邮报》报道,尼古拉斯-皮尔福博士是地道的加拿大人,今年34岁,他是一名研究北极熊的专家,这份工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冷的工作——今年,他要和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团队一起到北极圈以内追寻北极熊的踪迹。


皮尔福博士从小就很喜欢熊,也很向往那些遥远的地方,他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份把这两个爱好结合起来的工作。


第一次参加了北极的考察工作以后,他立马就被吸引了,觉得研究北极熊就是自己要终身为之奋斗的工作。


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北极熊之间的交流方式,生活在加拿大波夫特海的北极熊和海豹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今年是圣地亚哥动物园成立一百周年,这个动物园如今是三只被工作人员从野外救回来的北极熊的家。


动物园的北极熊围场里有一个水池,参观者可以隔着玻璃看到在水下游动的北极熊。


卡鲁克和塔奇克是一对兄妹,2001年,它们被工作人员从阿拉斯加送到圣地亚哥动物园时才几个月大。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妈妈时,母熊已经被射杀身亡。


2008年北极熊被列入了美国濒危物种名单。据估计,全世界现在共有约22000到31000只存活的北极熊。


幸好有像皮尔福博士这样的动物保护人士的努力,北极熊的数量正在慢慢增长。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9-23 01: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