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念佛中如何调服掉举和昏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与《观经》所说略有不同;印光大师认为:《无量寿经》就平时修行所言,在平常应随时自我训练,不可太过于放逸,否则福德因缘不具足,往生不易也。《观经》的下品下生,是就临终时所说;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也谤正法,但遇善知识启发,即能往生,最后,印光大师对两种经文的歧异,提出了折衷性的解释,他说下品下生情况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心,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注九)。在地狱相现前的情景下,一闻佛名,只求救护,专切念佛;化佛菩萨寻其音声到,一念顷即登彼极乐世界。

  从传统净土思想来看,自宋慈云遵式开始,即特别重视十念往生,如《乐邦文集》卷四所说的:修净业者,须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惟长惟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数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注一)。十念不是说只要念十声佛号,就可以往生。以十念的方法达到专心一致,绵绵密密的不间断,即有所成就。在于精专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寡,所以慈云忏主才会提倡尽一口气念佛,称为一念;连续十口气,为十念。这种念法称十念法门,是为当时的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所设立的。十念法门,是借气摄心,心自不散失,必须随气的长短,不可强求多念,否则伤气。又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则害病。这种方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但因是适合忙碌者所修行的,所以印光大师提出“十念记数“的方法: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捏珠,唯凭心记。(中略)须知此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中略)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捏珠记数者,利益天殊。

  (注一一)。

  十念记数的念法,是对治散乱心,数目以十为标准,不宜或多、或少,正好摄心。须在心中记一句至十句的数,十句再十句,常时如是,不用数珠。用十念(十句)记数,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自然无处立脚,消除杂念,即能专注一境。数珠的方法,不适于静*坐,由于手动,会使心不得安宁,而十念记数,则行住坐卧都能运用自如。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6-26 19: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