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标题: 星空草坪下的鄂伦春文化丨一个急需抢救的“正在消失的文明” [打印本页]

作者: 扬州一怪姚大鹏    时间: 2017-7-4 17:23
标题: 星空草坪下的鄂伦春文化丨一个急需抢救的“正在消失的文明”

2010年官方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仅存8659人,七年已过,如今鄂族人生存状况更令人担忧。

昨晚,为宣传鄂族文明,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群青年学生们在东林“红房子”草坪上举办了“大兴安岭鄂伦春族口述史分享会”;

搭建了鄂伦春族的“撮罗子”,一种游牧民族的圆锥形“房子”;学习鄂伦春语言。在星空的映照下,一切显得那么美好。

活动发起人之一的大三学生何文珍曾三次前往大兴安岭地区,寻访鄂伦春族文化,记录老一辈鄂伦春族的人生。随着现代文明的侵蚀,鄂伦春族文化正快速消失,鄂伦春的孩子也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老猎人已经打不到熊了。在呼玛河,望不见鄂伦春人划着划皮船顺流而下去捕鱼的场景。

鄂伦春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文字的民族

鄂伦春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文字的民族,老人们不能写作,在大兴安岭期间,他们学习鄂伦春语言,昨晚给学弟学妹们每人取了一个个鄂伦春族的名字,“莫日根”(英雄)、啊马(你好)、克托克托 (谢谢)、地了洽(太阳)、鳖亚(月亮)、唔热(大山)……这些只会出现在六十年前的丛林中的交流,那一刻却出现在林大草坪上。

何文珍和同学在2016年6月发起了“青年古村公益普查游学”活动,一年来,他们自费前往牡丹江横道河子古镇,两次前往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呼玛县、黑河等地进行古村古镇、少数民族文化探访活动。2016年冬天,发起“高校青年学生牵手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活动,一天内吸引了全国八十多所高校的报名参与。今年4月底,他们再次前往大兴安岭,形成了10万字的口述史资料,酝酿出了这次“草坪活动计划。”

“撮罗子,也叫斜仁柱,根据大小,大约需要15-20张狍子皮,最多要50张。房子是有神灵保佑的,前后不能随地大小便。”

“姑娘在七八岁左右,同母亲学习针线活,俗话“做活儿,也称奥架。”

另一活动参与方,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工作人员罗佳莹向记者介绍。

东林大二学生刘向宛跟记者说起从来没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但很喜欢民族文化,“感觉会很有趣,所以就来报名了。希望大家多去关注中国的角落文明,而不是在影视中寻找它虚幻的影子”。

来源:新晚报

记者:陈悦







欢迎光临 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https://bbs.epda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