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标题: 记者历时48小时揭秘:垃圾的“三生三世” [打印本页]

作者: 扬州一怪姚大鹏    时间: 2017-5-6 18:47
标题: 记者历时48小时揭秘:垃圾的“三生三世”
 垃圾分类?不就是分为能卖钱和不能卖钱吗?
  曾有网友调侃,对于垃圾分类,拾荒者和中国大妈才是“先行者”。
  或许,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 下载次数: 0)

  资料图
  一提到垃圾,你会想到什么?堆满垃圾的山包?还是让人作呕的味道?无论哪一种,垃圾在人们眼中都有难以改变、废弃的模样。
  但是,你知道么?很多垃圾“活”得比人久,织物降解需要 30 到 40 年、皮革需要 50 年以上、易拉罐需要 80 年以上、塑料瓶需 200 年以上、玻璃则需要 1000 年 .......
  那么,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一线城市,居民吃喝拉撒睡产生的垃圾,要经过哪些处理流程?经历多少环节?到底最后究竟要流向何方?
  曾经有人选择去垃圾的“堆放地”一探究竟。几年前,在走遍北京周边的四五百座垃圾场后,摄影师王久良尝试将这些垃圾场的具体位置用黄色点在地图上作出标记,竟发现整个北京城已被这些点包围,俨然成了“垃圾围城”。



  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全国已有 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有 1/4 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分、每秒都在制造垃圾。不少垃圾处理专家早就提出,解决“垃圾围城”的办法只有一个:分类综合、循环利用。



  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垃圾吊车将混合发酵后的垃圾投入给料斗,再通过液压推料机推入炉排进行焚烧。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为了解垃圾从产生到消亡的全流程,这两天,央广记者实地跟踪、记录了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等多处生活垃圾运输、分拣、处理的必经地。原来,城市垃圾的“一辈子”果然有“秘密”!
  ★
  高科技!解密北京多家社区垃圾分类模式
  这两天,记者前往北京多个居民小区探访,有居民向记者反映说,自己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三类的标准,将不同的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桶。但是,垃圾清运人员却将这些不同种类垃圾全部装上垃圾清运车。



  制图:乔叶
  这几年,全国各地推行垃圾分类多年,但部分地区依然处于从小区的垃圾箱直接“飞奔”垃圾场的状态。但是,在记者走访的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苏州桥西社区等小区时,这种情况却并未出现。



  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 1 次积 1 分,目前总计 943 分 ...... ”这些数字是一台小机器给厨余垃圾打出的分值。19 日上午,记者前往海淀区苏州桥西社区,负责人李春燕告诉记者,居民将家中的厨余垃圾分类后,投放至小区内专设的厨余垃圾投放站后,这些分值通过磁卡积累在居民的“绿色帐户”上 ,积累 1 个积分可奖励 5 毛钱,以此鼓励垃圾分类回收。



  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其实,早在 1957 年,北京市就率先提出“城区将分类收集垃圾”的构想,开创了中国垃圾分类的先河。上世纪 70 年代,有遍布街巷的废品回收站。但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定点回收站逐渐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庞大的“拾荒”大军。



  垃圾分类箱 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19 日下午,记者又前往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社区。没想到,一个小小塑料瓶子的处理都能有三个不同的去向!瓶盖、瓶身和商标,这不一样的部位都有不一样的用途。
  “家里总会有一些小的塑料瓶子和纸类制品,零碎物件收购站并不回收,但应该进行分类处理。”
  小区的汪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很多旧衣服、旧床单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但现在这种专门回收箱的出现,解决了汪阿姨的困扰。
  北京环卫集团微环境公司运营经理尹明介绍,其实衣服、窗帘等的分类回收很有价值。经过二次加工后,这些织物可以变成蔬菜大棚上的“被子”,用途广泛。
  尹明介绍说,居民投扔垃圾时还要在外面的袋子上贴好识别自己身份的二维码,以便于回收站工作人员扫描、积分。居民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他以厨余垃圾回收柜为例,居民一天可投放两次,每次间隔至少三小时,一次奖励 5 积分。
  “这个箱子的制作也非常人性化,可以手推打开,也能脚踩打开”。
  这和之前的垃圾桶有着本质区别。但让尹明头疼的还是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
  “很多垃圾经常被错放地方,这也给我们后期回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尹明认为,硬件、配套设施也要到位,才能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一个好的习惯 21 天就能养成,垃圾分类也不例外。同时还要配合宣传与教育。”
  ★
  涨见识!探秘北京马家楼分选转运站
  或许,很多人不会想到,垃圾在做最后处理之前,还要经过一个垃圾分选转运站。在这里,垃圾要经过大型机器筛分后,再转运到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场和堆肥场。



  马家楼分选转运站平台卸料区 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早上 6 点,装满生活垃圾的清运车辆便抵达位于丰台区花乡的马家楼分选转运站,司机师傅们将从东城区、西城区、大兴区、朝阳区部分地区收集来的生活垃圾运输于此处。那么,垃圾究竟在这如何实现机械筛分呢?
  首先,清运车辆井然有序地在进站口排队,逐一经过称重计量系统进行称重,然后由引桥进入卸料平台,将垃圾倾倒进料仓,然后进入垃圾分选车间进行分选。
  记者了解到,目前马家楼垃圾转运站日设计处理能力达到 2000 吨,是北京市属三座大型转运站之一。



  分拣出的垃圾罐 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20 日,记者探访时发现,转运站主要是根据后端处理途径对垃圾进行筛分。生活垃圾经滚筒筛筛选,磁力分选、风力分选三种分选工艺后,被分选为焚烧料、有机料、少量再生资源(包括塑料、铁和纸)。



  链式给料机



  风选后的垃圾 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当记者走进转运站核心部分 — 筛选车间,才知道分选垃圾原来是一件如此复杂的事儿!
  垃圾处理车间里面共有两条工艺处理线,央广网记者驻足观察发现,卸入料仓的垃圾由料仓底部的板式传送带运送到向上倾斜 30 度的二级传送带 H2 上。
  二级传送带 H2 运送的垃圾被松动并且能更均匀进入滚筒筛 S1。用滚筒筛(3 米直径 10 米长的筛网)把混合垃圾按 0-80mm 和大于 80mm 两种粒径进行分离,分别经过传送带进入装箱间。
  其中,80 毫米以上的筛上物将送到焚烧厂焚烧发电,小于 80 毫米的筛下物将被送到堆肥厂堆肥处理。



  磁选
  垃圾在传送的同时,磁选机将金属物质分离出来,并通过传送带送入装箱间的敞口集装箱中;风力分选设备将>80mm 部分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分离出来,通过打包机打包后回收利用。
  这两类垃圾多数被送到北京环卫集团旗下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下一步再生处理。



  80 毫米以下的垃圾 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记者观察到,所有垃圾的筛选过程均在筛选车间进行。垃圾筛选车间为密闭式,约八百平方米,有几名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工人,利用铁锹将分选后的垃圾进行摊平封箱。
  而记者目及之处,以我们平时常用的塑料制垃圾居多。



  滚筒筛选
  一段时间过后,筛分后的垃圾被分类装箱,由垃圾转运车转运至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焚烧厂。
  今年 48 岁的刘志忠是马家楼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车间的机修班长。经过多年观察,90 年代就进厂的老刘说,如今,车间“粉尘”和臭味的改善最为明显。那时,北京冬天烧蜂窝煤的比较多,垃圾处理车间在运转时,空气中弥漫着粉尘,用他的话说到处都是“土”。
  而如今车间环境变化很大,针对垃圾产生的臭味,转运站还引进了生物除臭塔和高能电子除臭相结合的复合式除臭工艺,在 2016 年完成了密闭改造,使垃圾臭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变废为宝!厨余垃圾不出小区竟“变身”肥料
  一分钟前还是佳肴,一分钟后便成了垃圾。我们俗称的“泔水”到底咋处理的?
  20 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西城区新风街 1 号院的中直社区,有 2156 户居民在这里生活,在其餐厨垃圾处理间,记者看到两台银色的大铁箱,学名为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机,只见大铁箱“吃”进餐厨垃圾,“产”出的是却是有机肥料。



  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机 央广网记者郁雨铖摄






欢迎光临 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https://bbs.epda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