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0后小伙手机拍新疆:这是生活的日常,也是天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牛思源,生于1987年,生活在中国新疆,是一名手机摄影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纪录片工作者。团队代表作有《杰克卡特的生命》(在CCTV纪录片频道播出)、《马坎和鹰》(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乌鲁木齐我爱你》(网络公益短片)等。

这几年,牛思源一直在做一件事——用镜头记录新疆的日常,驱散误解、传递一种美好。2016年,他用一部旧手机,拍了一张柯尔克孜族老人与鹰的照片,并一举夺得iPhone全球摄影大赛年度总冠军。他说,相机就像我们手中的笔,无论笔的好坏,笔本身是写不出诗歌来的,写诗的是人。



乌鲁木齐的小姑娘,莞尔一笑,马的刘海儿也被编成辫子。

“拍下生活的日常,讲给大家听”


剥洋葱: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手机拍摄的?
牛思源:我2010年大学毕业后,到叔叔的摄影工作室工作,系统学习了两年摄影。我最主要的工作是拍摄纪录片,大部分时候身上扛着很重的机器。大概2012年、2013年的时候,开始在工作的间隙,用手机拍下一些有意思的场景。也是那时候,加了一个全国手机摄影的微信群,开始有意识地拍摄。
剥洋葱:当时拍摄有明确的主题吗?
牛思源:没有非常明确的,主要是上下班路上,或者拍纪录片途中,遇见有趣的场景就拍下来。在我求学和工作的过程中,有一种感觉,就是对新疆了解不多的人,存在一些误解。比如,总是有人问,“你们新疆的小孩都是骑马上学吗?”“新疆是不是比较危险?”……
所以就有意识地拍下身边的生活,都是生活的日常,也是天堂。想讲给大家听。

“坐在我对面的乘客”系列里,牛思源最中意的照片之一,“它有生活和情绪在里面”。

剥洋葱:2016年是第一次给IPPA投稿吗?
牛思源:不是。2013年,有个朋友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IPPA比赛的链接。当时看到了很多国际摄影师的作品,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个比赛。器材都是手机,不用拼设备,而且分了植物、人物、风光、儿童等很多类别,对摄影师来说挺公平,就想参加。但那时候我很“菜”,需要积累作品和眼界。
2015年的时候,试着投了一次稿,因为不熟悉投稿渠道,最后好像没投成功。它的报名需要visa卡,每张照片还要交一定的参赛费用,2016年,我让在美国的朋友帮我提交了5张照片。
剥洋葱:获奖的《老人与鹰》这张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
牛思源:当时我在新疆的阿合奇县拍纪录片,身上扛着很重的设备,拍得是一个柯尔克孜族训鹰的老人和他的伙伴金雕。那时候大地被刚下的雪覆盖,但是河流还没有结冰。老人骑马带着金雕,来到水边,看有没有可以狩猎的野兔。

当时我正在拍摄眼前的冰雪风景,金雕似乎感觉到我的活动,比较躁动,不断地煽动翅膀和发出刺耳的叫声。老人用他的手和声音安抚它,渐渐的金雕平静下来,正当我被这神奇的画面所吸引时,老人嘴角轻轻上扬,露出微笑。非常的迅速,我没有反应的时间,迅速拿着手中的iphone按下快门,完成了这一张。

《老人与鹰》。《时代周刊》的评语是:“你能看到威严的老人、高傲的老鹰,但他们在碰触的一刹那,这就是自然。”

剥洋葱:你觉得什么样的照片是一张好照片?
牛思源:我刚开始学拍照的时候,叔叔培养我摄影的一些“感觉”。比如对光影的运用使得照片的表现力比较立体。一张好的照片,应该是对构图、光影、情绪、故事和意义都能充分展示的。比如,在邮电局门口睡着的老汉,拍下来那一刻,我就觉得挺好的,它有生活和情绪在里面。
又比如,那张《少年与马》,当时是去拍一个叫“香港”的蒙古族少年,遇见了他的一个小伙伴。那个小伙伴趴在马背上,马的眼睛望着远方,一瞬间你感觉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特别感动。
摄影是一件能让人有情绪波动的活动,能让观者和画面所表达的故事产生共鸣就是令人满意的。

《少年与马》。那达慕大会上,少年眉目低垂,马鬃飘扬,马与少年是要好的朋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剥洋葱:你是第一个获得IPPA年度总冠军的中国摄影师。我看到你在接受《时代》采访时,用了几个影视作品的场景形容当时的感受。
牛思源:是的。
那种感觉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最终爬出下水道,在雷雨中拥抱自由时的感觉。就像《阿甘正传》里当RUNNINGON EMPTY 这首配乐响起,阿甘挣脱束缚奔跑起来时的心情。就像《海上钢琴师》1900和JellyRoll Morton斗琴的第三回合,当马克斯·托尼看到1900把香烟放在钢琴弦上一下子被点燃时的心情。就像《泰坦尼克号》杰克拿到船票的那一刻心情。就像《狮子王》小王子辛巴被巫师狒狒Rafiki举起的那一刻心情。
当时《时代》杂志的记者告诉我,他是跑着去要求主编把这一段内容加进他的报道里的。哈哈,我猜,他们可能是没有想到,中国距离大海最遥远省份的摄影师会看过那些电影吧。

牛思源。他说,“我不是创造美的那个人,我只是在记录美。”

剥洋葱:这次获奖对你来说有哪些影响?
牛思源:非常开心。有点“人生巅峰”的那种感觉吧。之前一直属于比较慢慢摸索的状态,也比较害羞。摄影让我更加懂得观察,更加热爱生活了。
从现实上来说,找我合作的人多了。比如,去年滴滴打车原本计划是找一位英国摄影师拍摄的,但是对方档期没排开,他们看到我的作品,就通过微博@迷思特牛找到我拍了。这些合作反过来,让我有机会到更远的地方拍摄不同的题材,比如去云南出差,我能拍云南的故事。
剥洋葱:这些合作者看重你什么?
牛思源:应该是我拍得比较人文,然后和国际文化接轨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哈哈。

新疆街巷里,自由自在的少年。

剥洋葱:我看到你微博上晒了一些粉丝的故事。
牛思源:对。有一个做泥塑的老师,他挺喜欢《老人与鹰》那张照片,就拿去给学生做样片,结果一个小朋友用泥塑重新表现了老人和鹰。我觉得挺好玩的。
我拍新疆的照片都是为了公益的交流和传播,向大家讲述和新疆有关的故事。

剥洋葱:在拍摄上,手机和单反相机有什么不同吗?
牛思源:我记得Annie Leibovitz曾说过“最好的相机其实就是你能时时刻刻都装在身上的,比如说你口袋里的iphone”。手机更加方便,让摄影师更加注重摄影本身,而不是一些镜头或者器材的选择。
手机摄影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技巧说明,你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怎样的。

剥洋葱:手机摄影会降低摄影的艺术性吗?
牛思源:手机摄影相当于让更多的人有了拿笔的机会,但写好一首诗需要长期的积累,要对生活充满感情,对人生有所感悟。我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也说过,相机就像我们手中的笔,无论笔的好坏,笔本身是写不出诗歌来的,写诗的是人。
剥洋葱:未来有什么计划?

牛思源:目前正在整理以往的一些照片。这些年新疆差不多跑遍了,打算出一本关于新疆的书,更多元地向大家讲一些新疆故事吧。

以下为牛思源更多作品:



新疆的老人们。“这一美丽又神秘的热土,每一次总会让我热泪盈眶。”——牛思源

“我不是创造美的那个人,我只是在记录美,随身带一部手机足矣。”——牛思源



小孩在模仿大人弹琴。



男孩儿在玩轮胎,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课堂上的新疆孩子,条件很艰苦,但他们很快乐。



一家人站在自家房子前。



一名儿童在空旷的土地上翻跟头,尽情玩耍。

新疆民间制陶人。

新疆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斗鸡。


一名老人披着花布,在街边理发。



他拍摄的人物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带着纯净的笑容。







牛思源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新疆,他说,“我没去过什么天堂,我只是生活在我的家乡。”
文|新京报记者李兴丽 编辑|苏晓明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5-19 09: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