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本帖最后由 姚洪宇 于 2017-8-4 19:21 编辑


简介: 人类在长期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各种载体表达的水文化,中国水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中国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伴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关键字:学术报告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1.社会的发展与水利事业的进步
  水利事业的发展由来已久,数千年来人们对水利的需求基本保持在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方面。即使如此,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人们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洪涝灾害一直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类对大江大河的干扰能力也比较小,一直到近代大多数河流还能够保持比较自然的景观和特征。但是在建国后的近五十年,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在得到防洪抗旱的相对安全保障的同时,人们发现,人类活动对这些自然的河流湖泊的干扰过分严重。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等重大问题相继发生。与此相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流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们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之外,在经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水环境,80年代以来开始关注水域的景观,90年代以来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进步。在湖泊水环境的治理中,比较普遍重视湖泊的生态修复,采用生态技术改善河流湖泊的水质。如湖滨带的修复、湿地净化、生物氧化塘、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分解等。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一些大城市,在城市河道的整治中,把改善城市景观作为主要的目标,深受市民的欢迎。
  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中考虑了生态景观,比较注重文化氛围,受到了联合国的奖励(图1)。引进法国的现代技术观念,以喷泉和水幕电影为主的宁波水广场,深最受群众喜爱,居民经常网上相约,志愿打扫广场。上海市提出了投入1000亿打造上海市的水系统。北京市也提出了在奥运会之前建设环城河、奥运湖的计划,同时在温榆河的改造中提出了把河道两岸建成绿色生态走廊的规划。广州市在最近完成的珠江堤防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景观、亲水、生态等方面的要求。在我国的城市水利建设中已经提出了景观环境、生态修复、水文化等许多新的课题。水利建设的工作内容、基础理论、施工方法等都在不断丰富和进步,对水利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丰富多彩的水域景观
  原始的水域及周边的景观是自然生成的景观,水域景观由水域、过渡域、周边陆域三部分的景观构成。水域的景观由水域的基本特征所决定,或是碧波万顷的湖泊,或是奔腾咆哮的大河,或是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几乎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水域都具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风貌。水域的景观基本是由水域的平面尺度、水深、流速、水质、水生态系统、地域气候、风力、水面的人类活动等要素所决定。
  过渡域的景观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在平原地区湖泊和河流周边多是水草茂密的湿地,大片的苇草,鸟飞鹤舞。在山区的河流两岸、湖泊的周围大多是因为水位剧烈变动造成的裸露坡地。
  河流周边的陆域景观,主要是由地理景观所确定,但是在人口稠密区,更多的是受人文景观的影响。如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长江、黄河源头的涌泉、沼泽、草原;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绝壁;……。
  各不相同的水域、过渡域、陆域景观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水域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成为祖国的宝贵自然遗产,成为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赞叹、欣赏、讴歌、献身的壮丽河山。现在又成为祖国的重要旅游资源,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为世界所认知,许多自然景观由于长期人类的巧妙营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样宝贵的自然遗产,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域的自然特征正逐渐消失,自然景观被人工化。如大江大河的堤防多采用人工材料;两岸湿地消失;沿河开山修建公路,边坡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城市的河道用混凝土包裹,完全变成了人工渠道;……。同时,由于河道水质的污染,许多城市河道变成暗渠,原有的河道空间变成了道路或其它建筑,自然景观彻底消失。目前我国的很多河流已经变得和运河没有什么两样。
  现在,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立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中特别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自身健康发展、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保持环境的自然特征已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景观问题,它已经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必须的条件。所以现代水域景观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景观建设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几百年不变的单调人工景观很难满足几代人的审美要求,每天看着同样的人工环境,用不了几年就会感到厌倦。而具有自然特征的环境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显得多姿多彩,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的审美要求。
  回归自然成了水域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尽量少采用人工建筑材料,或用天然材料覆盖必须使用的人工材料(图2);又如在已经被渠化的河道中恢复弯道,变均匀断面河道为宽窄不一,深浅变化的,适合多种鱼类生存的河道(图3)。家乡河更多地表达了成年一代对于童年时代家乡河流的记忆和怀念,几十年前的河流有着丰富的自然特征,童年时代大多有戏水、捕鱼捉虾、野游等美好的记忆。实际上家乡河就是指这种具有丰富自然特征,可以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水域环境。
  城市河流的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要求,建设一些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河流公园,使城市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  为了便于居民欣赏水域景观,在景观建设中还需要有亲水性,即创造人与水接近的条件。如亲水平台、亲水广场等(图5、图6)。  河道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观赏者可能到达的角度和位置。比如站在桥上沿水流方向所看到的景观称之为“流轴景”;站在此岸看另一岸的景观称为“对岸景”;乘船在河上由近处看到的河岸景观称为“水上景”;由空中看到的河流景观称为“俯瞰景”。好的景观设计应当使各种景观都精彩。  河流的景观设计应当考虑到整体景观的和谐、景观的个性化、景观的透视效果、景观的耐看和居民的接收程度。设计的内容包括:岸线形状、护岸形式、护岸材料的选择、护岸材料的纹理和亮度、河岸休闲娱乐空间的创立、亲水活动空间、近岸水生物的活动空间等。河流景观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工程的要求,又要考虑景观和生态的要求,不能简单地把园林设计搬到水边来,要创立独立的河流景观设计理论。
3.历史悠久的中国水文化
  河流的景观以及河流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感受和联想,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和活动都可以称为水文化。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化。历史水文化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灾害和社会变迁等。我国的水文化大致包括了以下一些形式和内容。
  诗歌类:在唐宋诗词中,讴歌大江大河、湖泊壮丽景观的作品随手可得。表达水灾之后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惨民谣也有很多记录。
  碑刻类:在石碑和岩石上刻记曾经发生过的水现象。如三峡白梦梁的鱼纹石刻及相应文字记录了历史上发生过的长江枯水位;都江堰的石碑记录了李冰的治河原则;黄河花园口蒋介石题刻的石碑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人工决堤的惨剧。
  绘画类:山水画一直是我国文化的主流,表达了人们对水域景观的追求和向往,其中以清明河上图最具代表性,它精细地记录了黄河下游曾经有过的繁荣。
  史记传说类:在中国数千年的治水活动中,涌现过许多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文字记载,或经过长期口头流传,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学。如关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
  信仰类:由于人们对水灾的恐惧和对治水人物的崇拜,逐渐形成有宗教色彩的信仰。如随处可见的龙王庙、禹王庙、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纪念韩愈治理韩江的韩王庙等。英雄人物逐渐被神化,至今香火不断。
  祭祀类:在历史上每当遇到干旱和洪水,民众苦不堪言,迷信地认为是上天在发怒,常常举办各种祭祀活动,祈求降雨、平安。
  民俗类:长期在水畔生活的人群或民族,为表达人与水的亲密关系,或为了纪念某一事件和人物,或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而举行的活动,长期以来演变成为民俗。如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洞庭湖区的赛龙舟等。
  科学著作类:在长期的治水活动中,人们也加深了对水的认识,也涌现了一些治水的专家,形成理论,汇聚成书。比较有名的如《山海经》、潘季训的治水方略等。我国的水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有很多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
4.倡导现代的水文化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水域的严重污染,说明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文明,缺少优秀的水文化。优秀的水文化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落后的水文化使人水关系紧张。在现代的水利建设中也应当倡导水文化,既要注意保存我国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
  既然有水文化存在,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充分注意保护该地区的优秀水文化,这应当成为水利工作者的职责。例如对三峡白梦梁鱼纹石刻等文物的保护;在水文化活动、民俗盛行的地方,要为居民从事水文化活动保留足够的场所(图7)。如在赛龙舟盛行的水域,堤岸建设要方便人群观看比赛,又如钱塘江堤防的建设既要便于大规模的观潮活动,又要有足够的安全保证。但是,如果在水利建设中缺少水文化意识,就有可能破坏了当地的水文化。例如河流污染、断流、渠化等都可能从根本上破坏了地方水文化的基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样家喻户晓的歌词,如今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
  由长期历史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特定水域周边的人文景观,例如能够充分体验江南人水和谐的有代表性的古城镇,也应当通过综合整治,使其重现当年风貌。
  在保存历史水文化的同时,还应当将现代技术、文化、观念引进代水利建设中来,创造现代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图8)、大型喷泉(图9)、水上娱乐、水幕电影、音乐广场、水上夜景游览、焰火晚会等。
  现代水文化的创立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现代人们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反映现代人与水的关系、体现现代科技进步。在不断总结现代水文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水利建设理论,充分展现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文化内涵。并且通过水文化的发展,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5. 让祖国的江河更美丽
  我们进行水利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国土的安全度、舒适度和富裕度,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域的景观建设、水文化的体现也是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须的。
  提高水域的舒适度就是要满足人的感官需求,概括来说就是眼、鼻、口、耳、皮肤等五感的需求。人们来到水域附近,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嗅到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植物的芬芳、听到的是水的流动和鸟语虫鸣、能品尝到水的清甜、皮肤接触到水时感觉到的是爽快和舒适。这也可以说是广义的景观建设的目标。  有了这样的景观环境,人们就会接受到良好的刺激,产生良好的感受和联想,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优水文化。首先我们要有美丽的山川,然后才有优秀的水文化。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5 1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