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瓮安:持续改善水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在瓮安南部,占地约40万平方米的瓮安县清莲湖湿地公园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山与城之间,形成了“山城相守,城河相映”的景观风貌。2015年,瓮安县下大力气,投资2.2亿元将原来的荒山和棚户区建成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湿地公园。如今,碧蓝的天空下翠绿的山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阳光下湖水波光粼粼,如此美景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休闲游玩。
对瓮安而言,每一份美丽景致都来之不易。背后不仅包含瓮安坚持“生态是第一品牌”的生动实践,还涵盖更长远的生态文明建设智慧。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容,一个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都会面临着严峻考验。为守住绿水青山,留住最美乡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这些年,瓮安直面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欠账和新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向污染宣战。
环境治理,治水是关键。在全省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号召下,瓮安全面实施水环境保护“河长制”。


一个地方,有水就有灵气。
瓮安属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为乌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70余条,小二型以上水库45座。瓮安河为乌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福泉市道坪镇西北面的谷顶大坡,全流域面积864 km2,主河道长70km。瓮安河上游称岩根河、中游称马颈河,下游称清水河,主要支流有雍阳河、白水河、草塘河。
河水的治理,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
为此,瓮安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其他县领导担任县域内较大河流的“河长”,乡镇(街道)、村(社区)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河流的管理,“河长”由乡镇、村主要领导担任,同时明确专人对河流进行巡查和清理。
饮用水源地保护、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矿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河库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和水源的涵养保护,都是水污染治理的源头,是“河长们”要抓的重点工作。
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库一策,县级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办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体制机制的建立,构建了分段而治、各尽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强大的治水管水合力。
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机制,让“河长制”实现了“河长治”。
铁腕治污,倾情护绿,瓮安环保力度历史空前。


今年,从县委书记环保工作专题会开始,关于环保工作的安排部署一个接着一个,督查调研持续不断,拟定的责任清单限时办结,环保成为了瓮安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通过“五个一批”攻坚行动,开展“爱护环境卫生,建设大美瓮安”万人宣誓签字等活动,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为“河长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针对瓮安河总磷超标问题,瓮安敢于“亮剑”,对涉磷企业进行“五长”约谈,停业整顿、限期整改。设置21个监测断面,全天候开通环保热线,第一时间受理投诉。


仅用1个月时间,依法全面拆除乌江流域瓮安县水域内非法网箱。


瓮安县青坑河、岩根河,经过修建生态透水坝、生态沟渠,种植各类水生植物治理,对沿线没有达到相关环评排放标准的磷矿企业进行关停或停产整顿,还了河流一泓清水。
清淤疏浚、扩宽河道及两岸绿化、美化,河道治理工程处处如火如荼进行。
先后投入23.17亿元生态环保建设资金,率先在全州建成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部取缔县域内45座小(二)型以上水库人工养殖。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94.6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建成区绿化率33.18%。


在对河流源头、水源涵养区、水生态敏感区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利用中,瓮安根据流域分区、地理特征和水资源状况,进行生态修复。依托山形水系,筑坝成湖,沿河打造水体景观带,真正把河变成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清涟湖湿地公园、西门河生态景观带、龙坑公园、湖心岛公园、飞练湖湿地公园、 草塘“十二塘”等一批生态项目的建设,突出生态水系特色,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水体景观与城市相融,让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厚植青山绿水,从瓮安母亲河-西门河到乌江流域,从城市到乡村,处处绿水青山的底色更加鲜亮,呈现出一个活力迸发、幸福和谐的新瓮安。也让广大市民在享受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成果的同时,感受绿色生态带来的实惠。
瓮安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遵循,对生态文明的反思,对河流治理的检验,都在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实践中展现更清晰的前景。
到2020年,瓮安县要实现所属29条河流中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和排涝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区域内工矿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污染养殖得到全面治理,沿河乡镇(街道)、村(社区)垃圾实行集中处理,牲畜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状况得到有效治理,河流水质标准长年保持Ⅲ类以上,饮用水源区水质长年保持Ⅱ类及以上,主要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欢鱼跃。(文/陈辉碧 蔡兰 李航 陶堃)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19 20: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