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錢究竟相當於多少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11-28 14:0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论是在进行学术研究还是在古代医籍的阅读、整理或者临床医疗方面,都经常要将古代药物剂量折算为现代公制计量单位。这个问题虽很简单,但不少人却偏偏将它搞错。他们因受中医院校教材中存在的纰缪影响,总是不假思索按以下方法计算:
 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两) ÷10 =3.125g (1钱)。
 其实这种算法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错把古代的一斤等同于新中国1979年度量衡改革前的1市斤的重量了。其实,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唐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明以后,一斤固定在595g。直至中华民国18年政府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但仍沿用十六两为一斤、十钱为一两之进制。新中国1959年计量改革时,将500g一斤之重量不变,只将其进位制中十六两为一斤改为十两为一斤。还应特别指出,民国18年的改制和新中国1959年改制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如果有一把完好的明朝药戥,完全可以不加改造一直使用到1979年。所以,折算旧制中药重量为公制单位,不能使用上述计算方法,而应以595÷16÷10的公式计算方为正确。
      当然这种算法仅限于明代以后,但此前直至汉代的漫长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当如何折算呢?罗志平先生曾于1998年在《国医论坛》增刊中发表文章做过认真考证,其考证结论均有确凿实据,可信度甚高。  现据其考证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
  历史时期         每两重(g)    进位制     每斤重(g)
  东汉至隋          14               16        222~2269
  唐至元            40               16        640
  明至公元1979年   37.3                     16        595
  —————————————————————————————
一斤等於十六兩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從秦始皇制定統一度量衡。
關於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劃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天下公平共十六筆劃)
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當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南宋楊輝有首“斤價化兩價”的歌訣:“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記……”意思就是一兩等於0.0625斤,二兩等於0.125斤……

而過去漫長時期內度量衡變動很多,查看《歷代度量衡簡表》,歷代一斤等於多少克。
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24克,
隋代初期668.19克,末期222.73克。
宋代的一斤,根據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銅則,自記重一百斤,實重64公斤,相當於每斤640克
明代以後一斤基本在595g。
目前台灣一斤是600g
祖國一斤是500g


祖國從1959年開始改一斤等於十兩=500g。(而文中,中藥計量仍襲舊制不變)
一斤=10兩
一兩=10錢
一錢=10分
一斤=500g
一兩=50g
一錢=5g
一分=0.5g

1979年,中藥計量單位也改用了美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兩、錢、分”舊制。
一錢相當於多少克?(舊制十六兩為一斤,十錢為一兩)
500g(1斤)÷16兩÷10錢=3.125g(1錢)

目前一些中醫院校教材中是以3.125g為1錢,但實際上,這個換算方法也是有紕漏的。

古代量制歷經多次變革,明代以後才大體穩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
1929年~195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g一斤改為500g一市斤。還特別指出,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如此,錢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為595÷16÷10,1錢約等於3.72克才對。
台灣目前仍是用一斤十六兩的市制。合西方度量衡的600g。
一斤=十六兩
一兩=十錢
一錢=十分
一斤= 600g
一兩=37.5g
一錢=3.75g
台灣過去移民是從福建、廣東來的,所用度量衡即是一斤十六兩。合西方度量衡的600g,到目前仍是沒變。台灣中醫師,目前開藥方,仍是以錢制來開方,一錢合3.75g。
個人是自學中醫,當學習方劑劑量時,最初也為漢朝傷寒論劑量、金元四大家劑量、明清二朝劑量,搞的頭痛不已。後來弄清楚移民來時的市製,及明、清二朝書藉劑量無多大變化,自此,就以明、清二朝前賢書藉為架構,書裏劑量是多少,就以此為基底來增減開方劑量。而過去漢朝、金元時期的劑量,畢竟是彼此不相同,到了明清時期的醫家其學習過程中,我想,前賢他們自然會將劑量轉換成他們時代的度量衡。
台灣人服用中藥的體質,早以習慣一錢=3.75g。而祖國是以一錢=3g來開方,自也符合祖國人的體質。也因此,每每看到近期醫家以10g、6g摸式來開方子,自然的,我就會以符合台灣人的體質來加量。
另外,過去醫家所用的藥材是天然野生的,其藥效自是比目前農家種的要好,少數除外。因此,是不是在劑量上要增量,或服用天數要加長。
另外,每個朝代的度量衡,自是符合當時人民的體質,今人適不適用,看看下面文章,自學的我,自然會重新思考。
以下,是李可老醫師在火神討論會裏提到的,「用古方就必須用古代劑量」。
原則上折算方法,就是漢代一兩,等於現在15.625克。如果少於此量,就不能治大病!關於古方,特別是傷寒論的劑量問題,過去大家都講,好多古人認為仲景方不傳之秘在於劑量。我在一生當中,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發現了這個秘密。我在60年代初期從甘肅回到山西,曾經治過7例心衰。心衰毫無疑問是少陰病主方四逆湯,但是用四逆湯這些人都沒有救過來。以後我就想傷寒論四逆湯原方是,炙甘草2兩,乾薑兩半,生附子一枚,生附子毒性超過制附子5倍以上,一枚大約大者30g,小者15-20g,一兩照3倍來計算,四逆湯用制附子,起碼3-5兩左右,就是古代劑量!但是從明朝李時珍開始,對古方作過一番研究,認為古今度量衡變化不太清楚,究竟應該怎麼辦,他最後來了個折中,說: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也就是古方傷寒論只用到原方量的四分之一,這樣就等於把傷寒論閹割了。
我怎麼樣能發現呢,有一次,一個老太太,病得很厲害,她兒子和我是朋友。醫院下了病危通知,他就抬回家準備後事,然後就找我去看,我一看四肢冰冷,脈搏非常微弱,血壓測不到。當時開了方子,用了一兩半的附子,開了三劑藥!我說回去以後給他煮上吃,看情況,如果四肢冰冷全身冰冷,吃了藥後溫度回來,就可能就回來。結果第二天他又來找,說我媽情況很好,已經能夠坐起來,已經吃了很多東西,同時自己張羅著要下地幫媳婦做點家務活。我說不對,我昨天給你開了三劑藥。他當時,老太太病重的時候,手忙腳亂,又要準備後事準備老衣服,又要熬藥,所以三副藥熬在一塊(一笑)。一副一兩半,三副就是100多克,這就誤打誤撞,病人好得很快,據他兒媳告訴我,因為她急急忙忙,藥熬得過火了,剩下不多一點,加了水量不夠,過一會喂一匙,喂了四十多分鐘,老太太眼睛睜開,藥吃完了,老太太第二天就下炕了,所以藥量問題是個關鍵問題。用藥這麼大劑量會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這個大家過慮了,這個劑量,我是從60年代初期開始做的,
一直到81年7月,我們國家考古,發掘出東漢的度量衡器——權。當時發現有量液體的,量固體的,量粉末藥的方法,很全面。最後經過一些學者,特別是上海中醫藥大學柯雪帆教授,作了系統的總結。我當時就是誤打誤撞,發現這個奧秘後,我就逐漸的查找歷史上為什麼發生斷層。為什麼張仲景傷寒論的方子治不了病。查來查去,從李時珍開始就是現在的小方子,幾錢幾分,雖然可以治好些個病,但是治不了大病。在重危急症領域起不了多少作用。(用古方就必須用古代劑量。原則上折算方法,就是漢代一兩,等於現在15.625克。如果少於此量,就不能治大病!關於古方,特別是傷寒論的劑量問題,過去大家都講,好多古人認為仲景方不傳之秘在於劑量。我在一生當中,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發現了這個秘密。我在60年代初期從甘肅回到山西,曾經治過7例心衰。心衰毫無疑問是少陰病主方四逆湯,但是用四逆湯這些人都沒有救過來。以後我就想傷寒論四逆湯原方是,炙甘草2兩,幹薑兩半,生附子一枚,生附子毒性超過制附子5倍以上,一枚大約大者30g,小者15-20g,一兩照3倍來計算,四逆湯用制附子,起碼3-5兩左右,就是古代劑量!但是從明朝李時珍開始,對古方作過一番研究,認為古今度量衡變化不太清楚,究竟應該怎麼辦,他最後來了個折中,說: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也就是古方傷寒論只用到原方量的四分之一,這樣就等於把傷寒論閹割了。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0 18: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