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垃圾“处理”跑不赢“产生”,成为城市建设的短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10-11 20: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垃圾“处理”跑不赢“产生”,成为城市建设的短板——
垃圾分类的难点究竟在哪?

  □记者  黄红 文 蔡斌 摄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处置,若“处理”跑不赢“产生”,垃圾问题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的短板。自2011年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连续8年成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今年更是打响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攻坚战。上海绿化市容部门统计显示,从7年前的100个示范小区试点起步,垃圾分类现已覆盖全市500多万户家庭。然而,来自复旦大学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不到四分之一。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发现,要想高质量、长时间地坚持做好垃圾分类这项工作,让垃圾分类从“盆景”变成“森林”,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居民家庭分类有难度 后期分拣处理有压力

  “具体应该怎么分,还是有很多不清楚。”市民陈先生坦言,分类标准不明确是难以在家实行准确分类垃圾的重要原因,他说:“我打个比方,如果说花生壳是干垃圾,那么煮过的花生剥出来的壳是湿的,那么我该怎么分呢?虽然社区里时不时也有宣传,但还是很难分清楚具体的标准,尤其是对老人来说,很难做到。”在随机采访中,“垃圾分类标准不能太复杂,要易懂易记”是许多市民的共识,部分市民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具体的分类办法和标准编制成便携的小册子或者图表,分发到各个家庭中,以便随时查阅。“就算告诉我某个东西属于哪一类,具体操作中还是有可能会记不住,如果有一个可以方便随时比对的东西,那么就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长期坚持下来养成习惯之后,每个家庭的垃圾分类工作可能会有很大的提高。”市民王小姐说,“当然,我觉得相较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动辄十几类的分法,上海已经算是蛮简单的,但大家还是懒得记,所以需要有更多贴近生活的提醒。”
  事实上,从1999年至今,上海用过5次分类标准: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废玻璃、有害垃圾、可燃垃圾、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玻璃、废旧衣物、厨余果皮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不同时期的垃圾桶上,分类标识也不同。对此,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主任厉明认为,“数次改变让人无所适从”。绿化市容部门解释,分类标准只是随时间推移或概念变革而微调名称,并无根本性改变。比如,有机/无机、干/湿、可堆肥/不可堆肥,三组概念基本类似。又如废电池,随工艺演变,学界对其危害性和处理方式也有争论。从大方向看,始终遵循着“干湿分类投放、有害和可回收分类收集处置”的思路。目前,上海已确定,本市生活垃圾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四分类标准,鼓励各单位和居住小区根据区域内再生资源体系发展程度,细化分类可回收物。标准已经确立,但深入人心并变为自觉行动,依然任重道远。
  家庭分类难以保证,便导致了后期分拣压力工作强度的加大。上海孜诚置业有限公司荣乐小区物业经理陈洪天表示,荣乐小区共有3300多户人家,目前配备15名保洁员,由于每个家庭的垃圾分类程度有限,所以分拣员的工作压力较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分拣主要还是要靠保洁员,我们小区的保洁员每天5点开始工作,一直要到晚上9时才能结束。小区的智能化垃圾房目前已经初步建好,预计11月份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候有望缓解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压力。”陈洪天表示,除了改造小区垃圾房,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制度保障及时跟上,用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保障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商圈垃圾分类如何破 物业管理到位是保障

  除了居民区之外,商业区的垃圾分类也存在不少困难。强有力的物业管理,或许可以成为一道有力保障。在闵行区古美社区,就有一个“强势”的商业街物业,商户入驻前,必须签署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租赁合同,并愿受合同条款约束,为错误投放、分类垃圾等失信行为付出代价。物业不是行政执法部门,不能罚款,究竟能让商户付出什么代价?这些代价,商户在乎吗?在龙茗路上的十尚坊商业街,一家火锅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十尚坊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进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但自己所在的火锅店直到去年底还存在乱扔垃圾的陋习,结果很快付出代价:有消费者拿着消费凭证去停车场,被告知一直可以减免的停车费不再减免,这停车费减免一下子就停了两个多月,一些熟客因此逐渐流失。一肚子怨气的老板找到物业办公室,本来“理直气壮”的他却被工作人员的一句话吓出冷汗:“再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物业将暂停收运,让垃圾烂在店里!”火锅店老板感觉“苗头”不对,马上改变态度,联系物业工作人员上门对服务员做垃圾分类的指导培训。
  “签约入驻了商业街,就要遵守合同,受到合同约束。”十尚坊物业经理表示,倒逼商户做好垃圾分类,未必要动用执法部门和罚款这些刚性手段,有条件的物业可以通过契约来“软约束”商户的不文明行为,尤其是取消停车费减免这样的福利,效果明显。此外,十尚坊物业最近开放了大屏幕,给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商户免费打促销广告,“痛失”这项优秀资源的不文明商户只好“干瞪眼”。
  借助合同“软约束”,十尚坊逐渐在商户中树立了威信。随着被分拣出的湿垃圾越来越多,与去年相比,现在该商业街50多家商户日均产生的湿垃圾量增长了近三成。同时,少了混入的湿垃圾,干垃圾桶“轻松”了许多,商业街日均干垃圾产生量比去年降了约四成。

  两网融合体系有特点 我区垃圾分类显效果

  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可实现生活源再生资源与其他类别生活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两网融合体系建设正是我区垃圾分类的一大特点。
  早在2013年,我区就开始初步尝试低价值废品回收,2015年在全区启动了废品回收体系建设的3年行动计划,前年,我区代表上海接受国家十部委农村垃圾治理的验收,上海也成为全国首批通过验收的4个城市之一。在松江,垃圾分类最大优势是广大居民和企业参与热情、支持积极。我区现有568个小区、77个行政村推行了垃圾分类,覆盖45万户居民,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也做得非常到位。到现在为止,我区已经建成了点、站、场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废品回收体系。全区6家废品回收企业,布局了290个小区回收点,23个公共部位的交投站,13个街镇级的中转站,还有1个区级集散场。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五公开、五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即回收人员的信息公开、回收价格公开、回收种类公开、便民热线公开、投诉电话公开;回收队伍的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统一衡器、统一服装、统一服务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区每天回收的废品达到200吨,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每年又可以节约3000万元的处置费。全区各街镇、各小区都积累了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如泗泾镇润江花园小区是一个动迁小区,有3000多户居民,小区不仅有垃圾分类收集点,还有垃圾分类科普点、积分兑换机、两网融合的服务点,并配置了3台小型的500公斤型的湿垃圾生化机,基本做到湿垃圾不出小区。泖港镇南乐苑小区把垃圾箱房建设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垃圾分类工作在小区里深入人心,在这个小区,垃圾分类已经变成了居民特别是老人们的自觉行动。再比如,方松街道喆苑小区面积不大,只有不到100户居民,小区有别墅、复式和多层公寓,但是小区的管理比较到位,垃圾分类的定时定点投放做得比较好。今年上半年,我区第一张生活垃圾分类处罚罚单在九亭镇发出,对九新公路上一家未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未在期限内及时整改的营业场所,作出行政罚款300元的决定,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我区对单位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制度,目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菜场、公园等3200多个公共场所实行了单位垃圾的强制分类,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520家实体企业,也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
  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我区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全程体系的建设要做到标准化,运行要做到有序化,管理要做到精细化。下一步,相关职能部门还将持续发力,切实抓好源头分类工作,认真做好分类运输工作,加快做好末端处置设施建设。

  约束和激励机制欠缺 各界呼吁制度化管理

  经过多年宣传,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概念已被市民普遍接受,但推进成效还有待提高。缺乏有效法律保障是重要原因,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市人大代表顾立军指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主要依据是部门规章法则,对市容以外的其他部门约束有限。然而,相关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导致制度执行呈现碎片化,效果不明显。此外,上海还没有湿垃圾处置设施的系统布局和顶层设计,造成湿垃圾处置能力跟不上产生量。顾立军建议,要加强人大立法,为垃圾减量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合理布局湿垃圾的处置设施,建立智能运输处置一体化系统,利用物联网建设成果,联通湿垃圾产生、收集、运输等通道,构建全市湿垃圾分类运收信息数据库和调度中心。
  如果垃圾后端处理跟不上,前端分类再合理也会功亏一篑。市政协委员安翊青认为:“在后端处置各项成本中,开销最高的是物流环节。很多企业不太积极,关键是激励不够。”她建议,适当减免垃圾处理企业的税收,同时研究再生资源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可尝试引进日本、欧洲等垃圾分类处理先进国家的企业进驻上海。
  另外,在提高服务的同时,也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安翊青指出,垃圾分类制度不够健全,关键是缺乏刚性约束。在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居民们往往都要为自己制造的垃圾埋单。“比如,法国对生活垃圾收费包含在地产税里,居住面积越大,缴税越多;美国许多城市向居民征收分类垃圾费;瑞士部分城市采取定额收费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垃圾费则随袋征收。”安翊青建议,上海可以适度征收垃圾处理费,“金额不用很高,主要是为了加强居民的垃圾减量意识,并逐渐转化为日常习惯。”
  事实上,垃圾分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政府层面的宏观规划,也要有一手基础数据的积累,通过科研技术、政策管理和工程试点等方面齐步推进。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楼紫阳认为,现有的垃圾多是各个源的混合体,不能有效追溯产生源的特征,因此在科研层面上,建议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居民家庭、单位和街道,研究不同源垃圾的产生特征,并设计操作性强的正面清单模式,改善收集容器布局方法,设计不同源垃圾投放的指导性意见。在政策管理层面上,则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约束性指标,贯彻“污染者付费”原则,建立垃圾收费制度;单纯依靠社区机制和道德约束,缺乏经济激励或者惩罚,垃圾分类难免是一笔糊涂账,可通过设计代金券等方式,采取先发放后补足付费模式,逐步建立垃圾收费模式。而在社会层面上,垃圾分类则涉及民间团体的第三方监督、舆论宣传和民众教育等多个层次,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可通过市场完成,但分类管理的软系统还是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调推进,要引入公众参与及监督机制。

  本市垃圾分类将升级 或推进源头减量投放

  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将于2020年底前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为实现这一目标,日前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出,将对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予以进一步推进。其中拟涉及果蔬菜皮减量、限制过度包装、消费环节倡导可循环利用产品的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闲置物品交易,以及办公环节实行绿色办公、绿色采购等。与此同时,对干垃圾与湿垃圾的混合投放,条款专门予以明确禁止,并设定了对应的罚则。
  源头减量是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条例(草案)》从生产、流通、消费、办公等环节作了全面规定,包括生产环节遵守清洁生产规定和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流通环节实行果蔬菜皮减量和限制过度包装,消费环节倡导可循环利用产品的使用和闲置物品的交易,以及办公环节实行绿色办公、绿色采购等。
  同时,《条例(草案)》重点针对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这一方向,形成了若干具体规范,为确保果蔬菜皮就地处理措施真正落地,进一步明确了新建和既有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配置就地处理设施的具体要求。对于快递包装物减量问题,《条例(草案)》主要通过制定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快递企业使用电子面单和中转箱等措施,减少快递包装物的消耗。
  《条例(草案)》还对分类投放作了专门规定:一方面,明确四类生活垃圾应当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并对部分投放行为作细化指引,如可回收物还可以交售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回收服务点;另一方面,对于实践中易发生的、严重影响分类质量的部分混合投放行为,包括将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以及干垃圾与湿垃圾混合投放的,专门予以明确禁止,并设定了对应的罚则。同时,《条例(草案)》延续了《办法》已经确立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
  实践中,还将通过车辆、船舶显示收运类别标识等方式,接受公众监督。针对违反分类收运规定的行为,《条例(草案)》同步设定了罚则,除了处以最高10万元罚款外,情节严重的,还将吊销收运单位的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
《松江报》-2018-10-10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4 08: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