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吕忠梅解读土壤污染防治法:用法治解除污染的心头之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10-11 19:5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家吕忠梅解读土壤污染防治法:用法治解除污染的心头之患
  今年8月3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全票通过那天,吕忠梅正在出差,这一结果让她喜出望外。这部法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列入立法规划到最后出台,历时5年,期间几易其稿,争论颇多。
  吕忠梅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曾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工作启动之初就受邀参加起草、论证工作。
  “土壤污染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土壤污染造成的因素复杂、污染后果具有长期潜伏特性,是一种综合性污染,治理比大气、水都更加困难。如何用法治方法解除心头之患,是法律人努力的目标。” 吕忠梅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说,《土壤污染防治法》里“许多新的制度安排是此前的环保法律里都不曾有过的”。
  她认为,纵观世界各国历史,环境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后果治理——质量管理——风险管控。我国目前处于环境质量管理阶段,重点还在于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的“危险”,《土壤污染防治法》则明确提出了环境风险管控的概念,并将环境风险具体分为生态风险和公众健康风险,“这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最有意义的进步,将为环境治理从质量管理走向风险管控提供法律依据”。

  保障公众既吃得放心也住得安心

  吕忠梅从事环境法制工作30余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是继《环境保护法》之后,她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法律。在5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专题调研、领导课题研究、参与地方相关立法等形式,为这部法律的制定发现立法需求、突破理论难题、积累立法经验。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工作,吕忠梅受邀参加相关座谈会、承担相关立法论证工作,提出了草案的基本结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体系建议。在随后的立法过程中,向全国人大环资委立法工作组提供了多项专题咨询报告。
  吕忠梅多次应邀参加《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征求意见会,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后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征求意见稿草案)》组织课题组撰写专题报告,并做出了完整的法律草案修改建议稿;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后的再次征求意见稿,又提出了20多项具体修改意见。其中许多建议得到采纳。
  例如,在总则中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立法宗旨,取代原有的“保障食品安全”,就是吕忠梅一直坚持的。她认为,土壤环境对于人的意义不仅是吃的安全,还有住的安全;原法律草案中也分别对农业用地、建筑用地做了规定,如果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立法宗旨,既不妥当,也不完整。
  在《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上会表决前,吕忠梅还提交了一份咨询报告,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这部法律。由于这部法律在制定中一直存在分歧,吕忠梅没想到能够全票通过。
  在吕忠梅看来,《土壤污染防治法》许多制度安排是具有“标志意义”的,这些制度对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未来中国的环境治理可能在这部法律实施中产生质的飞跃。
  这部法律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提出分类管控,从保障公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两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体现了保障公众健康的立法宗旨,也第一次将《环境保护法》第39条规定的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进行了实施性规定。这部法律建立了不同于过去环境标准体系的“风险管控标准”制度,首次在法律中规定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首次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概念……

  首次明确规定环境风险及管控制度

  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同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得知消息的吕忠梅连发两条“朋友圈”。她写道,“终于有一部法律将环境风险分为生态风险、公众健康风险,并规定制定相应标准。《环保法》第39条规定的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有了具体的安排。”
  吕忠梅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不同于大气、水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最大的亮点在于专门对环境风险做出规定。
  早在2016年11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的刘晓峰率领全国政协社法委与农工党中央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到湖南、江西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与土壤资源保护”调研,形成《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报送有关部门。这份报告建议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提出在立法中将环境风险区分为生态风险和公众健康风险并建立相应风险控制标准的具体意见。
  吕忠梅是这份调研报告的主笔。她说,《土壤污染防治法》在中国环境法律中首次明确规定环境风险,并把环境风险分为生态风险和公众健康风险,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管控制度,这是中国环境立法进入风险控制阶段的标志。
  此外,针对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已在全国推开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实际情况,2018年3月,吕忠梅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首先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提案》,建议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解决重大改革推进无法可依的“燃眉之急”,保证改革“于法有据”。
  2018年5月,吕忠梅应邀参加全国人大法工委组织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评估会,再次提出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正式通过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七条明确规定,对“污染土壤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也为完善相关制度预留了必要的立法空间。
《澎湃新闻》-2018-10-9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0 13: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