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40|回复: 1

绿与红:“天边小城”的新色彩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8-7 18: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于熙
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且末县,曾经有两种主要颜色,一种是黄色,一种是灰色。黄色是无边无际的沙海,灰色是绵延不绝的戈壁滩。
如今,这座距离乌鲁木齐上千公里的“天边小城”已然换了新色彩,一种是绿色,一种是红色。绿色是生机勃勃的生态林,红色是硕果累累的红枣树。
从灰黄黯淡的地域底色,变身为葱茏盎然的生命力旺盛的样貌,且末县在时间的河流里,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不休不止的“绿色梦”
这些年,每到春季来临之际,且末县巴格艾日克乡科台曼艾克村村民吾布里·赛迪准时出现在且末县荒漠戈壁的植树大军中。
对于曾饱受风沙侵袭之苦的他来说,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他说,这辈子,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就一直会为荒漠戈壁添绿。
在吾布里的记忆中,沙尘曾经是且末县最让人感到沉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沙尘的色彩就是且末的色彩。
数据显示:大约20年前,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以5—10米的速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推进。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仅距2公里,只有一河之隔的且末县城,是新疆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过去,且末沙患如虎,村民就是在‘虎’口求生。”吾布里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尘暴一年来好多回。
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且末人记忆中,那肆虐的风沙,随着强劲的大风由远及近,瞬间铺天盖地,无情地吞噬着且末的田野和房屋,当沙尘暴停了之后,圈舍里的羊甚至能踩着厚厚的沙尘翻墙越圈,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能清理出来几毛驴车沙子。
“一到风季,厚厚的沙子堵在家门口,门推都推不开,院里的鸡窝鸭棚都被刮飞了,在那种恶劣天气下,人们根本没法搞生产。”且末县农民买买提明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心有余悸。
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且末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风沙鏖战的历史。
“一届届且末县委领导毅然作出了坚守阵地、保护家园,下决心打赢这场抗击风沙的‘绿色之战’。”6月4日,且末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晓华对记者说。
1998年,且末县成立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了河东治沙工程。自此,且末人吹响了风沙阻击战的集结号。每年春秋两季,且末县各族民众都会带着工具参与到治沙造林的活动中去,每年参加防沙治沙的民众达30万人次以上。
采用人工扎草方格,建立防风固沙网;大力植树造林,做大做强沙产业;成立防沙治沙“党员突击队”和“青年团员突击队”……20年来,且末县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已近中年的帕提古丽·亚森,自2005年起就在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工作。13年来,这位期待着在“黄沙海洋”中实现自己绿色梦想的坚韧女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沙漠中起早贪黑地工作。用双脚丈量着起伏的沙丘,用双手完成着滴灌带铺设、管道维修、起苗育苗等。
就这样寒来暑往,且末县城边的沙漠中,终于星星点点出现了一片片绿色。红柳、胡杨和沙拐枣等迎风伫立,狐狸、野兔、黄羊等不时出没林中。
今天,当我们登上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观测台,俯瞰沙漠里郁郁葱葱的林海——远处,株株红柳、梭梭连成片;近处,片片草方格沙障紧罩沙丘。这座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县城,已筑造起了一条长20多公里、宽约7.5公里,生态治沙造林面积达11万余亩的“绿色生态长廊”,成为南疆防沙治沙样板工程之一。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历史的长河里,自1998年至今的2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且末人来说,这20年发生的却是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从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到胡杨、沙拐枣等绿色植物林立丛生,且末人用钢铁般的意志,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
且末当地气象部门数据表明,通过20年来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有效阻止了沙漠由东向西移动侵蚀绿洲。此外,比起2013年,且末2017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了近80天。
现在,沙患少了,且末县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城更绿了。各族群众无休止地实现“绿色梦”,让这片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焕发出璀璨的色彩。
绿与红的色彩变奏
且末绿了!在大漠深处,且末的绿格外耀眼!
压沙播绿构筑生态屏障的同时,且末人还学会了“换一种思维看沙漠”:沙漠是危害,但也是财富。
近两年,记者曾多次前往且末县采访。每当站在且末县的母亲河——车尔臣河畔极目远眺时,看到一个又一个流动沙丘被梭梭林、灌木丛等耐旱植被锁住,还有以肉苁蓉、红枣、枸杞为主的沙漠药业和林果业等生态经济型产业蓬勃发展时,内心深处便深切地感到“沙漠资源观”的确立,的确让且末人找到了治沙与致富的结合点,也让且末县有了新色彩,形成了新景观。
这些年,且末县把沙漠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沙产业,成功探索出在梭梭根部种植肉苁蓉的产业化治沙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股份制经营、单位认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等多种经营方式,且末县沙漠种植肉苁蓉产业日益壮大。
“20年间,除了肉苁蓉,我们在沙漠中还种了沙拐枣、枸杞、沙枣等沙生植物树种。实现了沙中播绿,沙中淘金。”6月6日,且末县县长艾尔肯·阿不力提甫对记者说。目前,且末县人工接种肉苁蓉的总面积达到4.5万亩,成为南疆最大的肉苁蓉种植基地。河东治沙基地也形成了集种植、养殖、餐饮、垂钓和游乐于一体的休闲中心,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旅游。
敢向沙海要效益,誓将荒漠变绿洲。且末县还制定“承包治理、开发经营、收益归己”的招商原则,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目前,已有8家企业参与,不仅加快了当地生态建设的步伐,而且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当车尔臣河畔的沙漠旧貌换新颜,昔日的不毛之地被各种绿色沙生植物覆盖,变得层层叠叠、郁郁葱葱时,且末县推动了红枣产业发展与防沙治沙相结合的探索之路,让“天边小城”披红挂绿,不断演绎着绿与红的色彩变奏。
自2002年起,且末县持之以恒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超常规推动红枣产业发展,全力进军“红枣且末”奋斗目标。截至目前,且末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近20万亩。红彤彤的枣子,已成为且末人向外界递交的一张红色名片。
事实上,有着“中国红枣之乡”美誉的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属于典型的极端干旱的沙漠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种植红枣。这些年来,且末县紧紧抓住自治区在环塔里木盆地建设千万亩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机遇,通过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新疆重要的优质红枣产业基地。
“一片连一片的枣树种植区,不仅点缀了且末县的风景,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也点亮了各族百姓的幸福生活。”6月6日,且末县委外宣办主任陈雪茹对记者说。
现在,在且末这个全国县域面积第二大县的土地上,你随处可见随风摇曳的红枣树。尤其是丰收在望的时节,站在且末县高处向县域阿热勒乡、琼库勒乡、英吾斯塘乡等乡镇瞭望,红彤彤、绿油油的色彩,染绿染红了金黄色的沙漠。
绵延的红枣树,以及沙丘上的绿色生机,已让越来越多远走他乡的且末人感受到了家乡的希望。
与“人进,沙在退”相比,“人退,沙不进”则是另一种治沙成效。这两年,且末开展了多轮“天清气朗”清山行动,清理退出几十家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原有探采矿权。
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传承接力。锁住风沙这条“黄龙”,让且末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治沙精神代代传。
在且末县走访,随处都可以听到像帕提古丽一样的治沙故事。一代又一代且末治沙人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绿色长城”。
20年来,且末人与沙漠抗争的恢弘画卷,不仅为新疆大地贡献了一片林海,在大漠风沙中也铸起了一座绿色的生态丰碑。
且末县各族干部职工在沙漠中植树造林。​​​​


一本叔_a40q1 发表于 2021-6-16 16: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怕是买的个假的膳魔师,我用五六年没事啊,哈哈哈哈买净水机找我呀!","什么牌子?","来吧,快保养我俩吧,我都做-滑县网站建设-反渗透设备-滑县家居-滑县网站建设-河南代理记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19 04: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