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22|回复: 2

真实历史的商纣王:雄才霸略,开疆拓土到达东海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8-4 09: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是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帝王?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杨广,当然更轮不到曹操。和他们几位被黑程度相比,一直被认为是头号昏君和暴君典范的商纣王,才真正沉冤了整整三千年。
直到了20世纪中期,才终于有一代伟人慧眼独具,为纣王翻案正名,充分肯定了他为中华民族拓土开疆,将版图扩大到江淮地区、一直到达渤海和东海之滨的伟大贡献。
“商纣王”的正式名号是帝辛,殷商王朝第三十一代天子,“商纣王”是后世对他的贬低性称谓。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帝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即约30岁即位,在位30年,60岁殉国。
帝辛本名子受,为殷商第三十代天子帝乙之幼子,以其母为帝乙之正后,又是其母扶正为王后所生,因此越过同母兄微子成为嗣君。
《史记》里称帝辛「长巨姣美,筋力超劲,手格猛兽」,皇甫谧《帝王世纪》称帝辛「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是个筋骨强劲、力大无穷,能当百人之敌的无敌勇士,此外他还「资辨捷疾,闻见甚敏」,也就是智商极高,反应极快,能言善辩,绝非一勇之夫。
殷商天子帝辛
帝辛继位后,用费仲治政,鼓励农桑,推行牛耕与灌溉排水;肃清王族内部异己,削弱贵族势力,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从亡虏逃臣中简拔健步如飞、勇搏熊虎的勇士飞廉恶来父子为将;伐黎国,破苏国,大搜于渭水,一度打压了刚刚兴起的周国,囚禁周文王姬昌。在周人臣服后,帝辛移兵向东,长年攻伐东夷。
可对比以下两张地图:
殷商极盛时期,殷高宗武丁的疆域图
周国崛起,与殷商对峙,牧野之战时的疆域图
据考武丁之后历任商朝天子的武功,主要在对西戎用兵,祖甲、廪辛征伐蚕丛氏部,庚丁征伐羌方,武乙征伐旨方,文丁囚禁逼死周侯季历(姬昌之父),
而到了帝辛的父亲帝乙即位后,面对东夷部族崛起,东西两面作战的困境,就被迫对日益强大的周人怀柔,将商朝王女嫁给姬昌,同时全力攻打东夷,打败了盂方、夷方、人方等东夷部族,商军最远到达雇(今山东鄄城)、齐(今山东淄博)等地。
周文王姬昌
继承父业,真正完成对东夷中的徐淮部族全面征服,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征服了江淮地区、拓土开疆至渤海和东海的帝王,确实是殷商天子帝辛无疑。
从这个意义上,今天的天津、连云港等沿海城市所在地域,包括江苏、安徽两省在长江以北地区,被纳入中国版图,同时让相对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流域,促进加入这一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确是帝辛的重大功劳,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一代雄主。(当然,因数千年来海岸线不断退后,不可能完全一致)
【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诗经·商颂·玄鸟》
被收录儒家五经《诗经》的《商颂·玄鸟》一诗,「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一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解作「殷高宗武丁之子孙,有武功有王德于天下者,无所不胜服」。
宋代儒家大师如朱熹,解释成「武王,汤号,而其后世亦以自称也。言武丁孙子,今袭汤号者,其武无所不胜」;都认为武丁的某个子孙,自袭先祖商汤的“武王”之号,战无不胜。
而历史上武丁之后诸子孙,武功平平,其实并没有“无所不胜服”之人。一直到帝辛即位后,平定淮夷,开疆东海,才符合诗中「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之说。因此,此诗其实正是殷商遗民建立宋国后,怀念和歌颂帝辛曾经威震四方,疆域至海,诸邦来朝的武功而做。
后世大多数的儒家门徒绝不敢想象,此诗竟是歌颂他们心目中无恶不作的商纣王,因此强行把这句次序颠倒,曲解成“商武王成汤的子孙武丁”,将该诗的歌颂对象变成了武丁,也成了一贯通行说法。
在帝辛对东夷长年战争中,西方的周国在文王姬昌和武王姬发两代英主的努力下,国力也不断增强,吞并了大批亲商部族,更有大量原来臣服于商的部族也倒戈站在周国一方。姬发会盟各路诸侯于孟津,集师伐殷,两国决战于牧野。
周武王姬发
因为对东夷战争中,殷商军队损失极大,帝辛只能仓促将大批夷人战俘武装成军,与周军交战。殷商数百年来,皆以被征服各方部族的战俘为奴隶,残酷对待,并动辄大规模将他们杀戮、生殉以祭鬼神,因此这些夷人战俘对商朝的忠诚度可想而知,在战场上他们一触即溃,全面倒戈,商军大败。
帝辛遂携王后苏妲己自焚于鹿台,是继千年前的寒朝天子寒浞之后,又一位以身死国、殉于社稷的英武天子,不失壮烈。
殷商末代王后苏妲己
他信任的两位大将飞廉、恶来也不负君王,恶来战死于牧野后,飞廉逃奔商盖氏,矢志抗周不屈而死。八百年后,飞廉恶来直系后裔建立的嬴氏秦国,攻取洛邑,灭亡周朝,也算是替祖先报却百世之仇。
其实帝辛的亡国悲剧,并非是他个人有何罪不可赦的恶行或过失,而是作为华夏原生代殷商文明的悲剧,已经落后不适应于新的时代了。
殷商文明盛行人殉和占卜,巫鬼当道,神权势力强大,甚至有考证他们祭祀完鬼神和祖先后,势必进行大规模食人行为,可说如印第安人文化那般的原始文明酋邦。在汲取了商文明先进的文字与青铜器,去除其糟粕后新生的周文明, 在其奠基者周公旦加以规范制度化后,才是真正意义上成型的华夏文明。早早将神权和原始宗教人员排除出统治中枢和政治生活,更彰显了不同于世界各地其他古文明的先进性。
周公旦制礼作乐,建章立制,推行井田,力主“明德慎罚”,并以五等爵位分封宗亲和功臣为诸侯、武装拓土四方,以一股股周人为核心,将广大中国地域内的其他各上古先民,融合同化。
周公姬旦
 楼主|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8-4 09: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人殉奴隶制殷商文明被封建邦国的周文明取代,原是历史必然;为了确定周王朝代替商王朝,周文明代替殷商文明的不可置疑合法性,就必须要将帝辛这个末代商帝、亡国之君丑化黑化到极限,因此周人便将夏朝末代天子夏桀的那些恶行,原样不动照抄一遍,甚或进一步夸大其辞,加诸帝辛其身。
帝辛被后世大肆渲染的众多罪行,很大程度上将他的列位先祖的责任一起背上了。便是与被后世称颂为三代圣君的商汤、以及中兴英主的武丁相比,真实历史上帝辛本身的行为,也未见得会比两位英雄先祖更恶劣。——这仅仅是历史进步的需要。个人荣辱殊不足道。
哪怕在帝辛“罪恶”的流传过程中,可说推波助澜不遗余力的早期儒家,其实亦对这些纯系夸大其辞的说法心知肚明,在一些细节便露出他们的实际观点,正在儒家四书《论语》和《孟子》之内。
孔子最得意弟子之一子贡就声称,帝辛所谓“不善”只是天下人将所有罪恶皆归其人的产物;孟子同样表示,帝辛为政,继承了商汤、武丁一脉相承的“故家遗俗,流风善政”。
儒家五经《春秋左传》中,也同样记述了叔向、栾书等春秋名臣言辞,将帝辛的亡国原因,主要归结于对东夷战争导致的国力和军力大损,并承认帝辛曾是一位如后世项羽、拿破仑一般百战百胜、一败而亡的悲剧霸主。
子贡:【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第十九》
孟子:【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孟子·公孙丑下》
叔向:【桀克有緍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
栾书:【纣之百克而卒无后。】——《左传·宣公十二年》
可惜这些声音,往往都被历朝历代皆以帝辛为亡国暴君和昏君代表的主流声音所淹没了。而到了后世愈传愈广,有的说辞已经罔顾人类基本智商了。比如著名的“酒池肉林”——那样的酒还能喝?不会馊?那样的肉还能吃?不会臭?
毕竟“商纣王”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后世君主以此警惕自身,后世臣子用以谏阻君主,至于历史真实的帝辛究竟如何,又有多少人在意呢?
除去历代个别文人零星为帝辛鸣不平的言论,一直到1958年,一代伟人在评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提及商品生产问题谈到商王朝,才正式为帝辛正名,充分肯定了帝辛的文韬武略和卓越功勋;并一针见血指出帝辛的败因,便是败在“俘虏问题、俘虏政策”。
【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这是夸张的说法。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毛泽东《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
【龙山文化很有名啊!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1959年,济南座谈会,毛泽东再次谈及商纣王
牧野之战,东夷俘虏临阵倒戈的根源,如前文所述,便是帝辛所继承的殷商文明,对奴隶战俘的残酷杀戮所致,是体制问题、文明问题,实非帝辛个人之罪。
当然,帝辛殉国和周武革命,同样也导致了另一个让历代统治者意想不到、却让华夏文明得益匪浅的结果。
如果说当年商汤将夏朝末代天子夏桀擒获后,把他流放于南巢,让其自然死亡,还算是勉强符合上古更立天子时的法则。毕竟晋代出土的战国时文献《竹书纪年·五帝纪》,便有「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的记载。兼修儒法的大师荀子也同样认为,尧舜禅让说是虚言,浅陋之谈。(【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那么周武王姬发将帝辛这位前任天子逼死,更将他的尸体斩首以告四方的行为,则赤裸裸地彻底宣告了所谓“天子”,上古相传天帝在人间的代表,当其“失道”之时,也是可以被人臣所弑杀的。
后来产生的儒家学说以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旦父子为三代圣贤,便不得不将周武代商革命以正义化,于是他们宣布天子一旦失道,便成“独夫”,杀之不为弑君。
在汉景帝时,儒家学说代表辕固还专门就这一问题,和道家黄老学说代表黄生在皇帝面前激烈争执,因为此话题直接关系汉王朝的建立和合法性,以及是否同样可以被新的王朝取而代之的可能性。所以汉景帝宣布话题过于敏感,不予讨论。
但此后随着汉景帝之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王朝其实正是默认了儒家一派的观点。汉武帝直接宣称“代汉者当涂高”,对众大臣表示【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因此可以说,当周武王姬发攻杀帝辛一事,被从真实历史中商周两国的天下之争,洗白成得到天命的正义臣子推翻无道天子,并且取而代之后;也便彻底确定了华夏文明朝代更迭的崭新法则:“一姓不可长王天下”成为万姓之共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上古英雄梦同样发端于此,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甚至连孔子的子孙也积极投身到这样的农民义军中,其后更诞生刘邦这样的布衣天子,以及丰沛群豪这样的布衣将相集团。


 楼主|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8-4 0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周而复始,吐故纳新,也确定了华夏文明相对于欧洲中世纪贵族文明的先进性,更非崇尚“天子万世一系”而洋洋自得的东瀛井蛙小国可比。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任英雄如虎,任红颜如玉,亦只不过是岁月长河翻起的小小浪花罢了。帝辛如是,与他同生共死的爱妻苏妲己亦如是,他们被后世丑化至恶之极致,说到底,也只是华夏文明的新生代价罢了。谨以屈子名句,以敬这位上古伟大英雄: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如果您喜欢本文,诚挚邀请您关注狐狸的微信公众号:狐言论史huyanls1012)。但求同好,泛舟史海,纵论古今。
------------------------------------------------------------------------------------------------------------------------------------------
四川大学历史系黄奇逸先生的《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其中有一个观点:世界范围内原始人与古人类的文化核心是祭祀活动与宗教精神,上古时期的宗教终极精神影响与支配着古人的生活、文化、政治的每一个角落与层面。(费雷泽《金枝》也有说明)“文化起源于敬神。”汉字亦起源于人与神交往的宗教祭祀之中,而并非产生于人们惯常所认识的日常生活与劳动中。甲骨文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祭祀备忘文字,因为是向神灵的祭祀,所以献给神的祭品、祭祀的程序步骤都是很精确、很严格的,巫师祭司为了备忘所以发明了文字,这时的文字比如甲骨文不能记录日常事务,是”非有效文字“。经过周公作《尔雅》祭祀备忘文字才渐次扩大到一般宗教事务。到孔子作《春秋》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有效文字记录语言,使语言与文字同步的人,并且孔子整理”六经“,即是用有效文字写定”六经“,这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孔子对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今天我们是低估了的。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在宗教终极精神影响下的上古社会,帝王的权力首先在于祭神、祭天的权力,其次才是军事权、管理国家的权力。在敬神尊神的社会中,帝王其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与天神交流沟通的大祭司、大巫师,周公、孔子都多才多艺,其实也是祭祀中的神职人员。后来的礼乐文化就是宗教活动的理性化,是从宗教祭祀典制中演化而来的。
《礼记·表记》中孔子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谓内宗庙后朝廷也。”是对商君殷臣精神状况的最好说明。尤其是商代后期,商王及中央巫觋集团的宗教精神状况,是处在狂肆的情绪之中。“先鬼后礼”,正表明商人在祭祀、舞弄鬼神中已失掉了理智与礼制。顾颉刚《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一文中说“我们若把《尚书》中纣的罪恶聚集起来,结果,便可以看出他的最大罪名是酗酒。”商王朝后半期,尤其是纣王时代,是充分的酒神文化精神的时期,有着充分狂热的宗教——巫术行为。
我们看一下史书中商纣王的罪行,其实大都跟宗教祭祀有关:
酒池。学者认为殷人在日常生活中饮酒作乐、嗜酒如命,其实不。“饮惟祀”,殷人只把酒用于宗教,认为宗教中人神均狂嗜饮酒。纣用酒来寻找原始宗教中的神秘主义的体验,在幻视中寻求神的显现。其实很多宗教活动中都有通过酒、药物(大麻)或者饥饿才寻求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体验,与神灵相通。一般祭祀中的理性主义,在“才华横溢的纣王”(黄先生语)看来,很难满足他的精神和宗教需求,故他“以酒为池”。
不正规祭祀。《史记·殷本纪》:“慢于鬼神,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相倮,相逐其间,为长夜饮。”“慢”即慢狎、慢泄、轻慢的意思。其实这种祭祀在后来的楚国很流行,如《九歌》中的人神相恋。弗雷泽《金枝》中也有记载说原始人有通过男女之事来祈求庄稼的丰收。
电影《达芬奇密码》有一个情节也是把男女之事作为宗教中的一个仪式。
纣剖比干之妻以视其胎。在宗教活动中,祭品、牺牲的价值越大,表示对神灵越是尊敬。以初生孩子祭神是古人最隆重的祭品,在《金枝》中有很多記載。当然这也有商纣残暴的一面。
周人宗教与殷人宗教不同,故将殷人一些宗教祭祀行为看做酗肆淫乱(即《尚书·泰誓》中武王伐纣时所列举的商纣王的种种罪行),或者在传承这些传说时故意隐去其中的宗教行为来观察指责,这对描绘纣的形象,有非常大的反响引导作用。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就是说商纣王的罪行,没有那样严重。而是当一个人的身上有了污贱之实,那天下的罪恶都聚集在他身上了。)
但是谢谦老师说,希特勒还有许多苦衷呢,比如一战后对德国的不公,德国人生活的艰难,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抹杀了二战中希特勒所犯的罪行。对商纣王,也许他确实没有后代史书中描述的那样残暴荒淫,但是后代的历史需要树立这样一个反面的符号,来警戒后来的君王,要勤政爱民,不要视人命如草芥,不要酷虐残暴,不要沉迷于一己的欲望而劳民伤财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帝辛(纣王的另一个称号)反倒没有历史所塑造的商纣王那样重要。有时人类文明需要正反两方面的标尺来激励我们前进,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
不算啥暴君,按照周武王的檄文,纣王的罪现在看起来不大。

但是纣王的行为在当时的殷商贵族和其他诸侯看起来是很大的罪过: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首先是娶了一个苏族的女人,然后是不祭祀,不理睬宗室,综合而言,娶苏妲己是个比较冒险的行为,纣王想统治东方更大的土地,和异族联姻,并侵犯了殷商贵族的集体利益。
------------------------------------------------
这个问题想得简单了,周人比商人的演化是慢半拍的,周人还是封建的,军事民主的,亲亲尊贤的,商人已经有帝国的味道了,所以纣王搞集权,和王族关系恶劣,任用后党,牝鸡司晨,任用四方之多罪甫逃,军队里满是东夷的雇佣兵。换言之,大邑商更像罗马帝国,周人更像蛮族,在周人眼里,纣王当然是堕落的,罪恶的,被天命唾弃的。
------------------------------------------------
商纣王帝辛是个骁勇善战的君王,现在考古研究商朝的祭祀制度,都是商纣王令人编写的,比之前的祭祀又省时又省事。为了控制诸侯的战力,自己是个善骑射善打战的君主;为了控制祭司的权利,他也会自己占卜。但是也因此得罪了诸侯势力。反正是个被黑的很惨的君王。哈哈哈。商朝还是个很尊重女性的社会,大元帅妇好(大元帅高于将军)讲究子凭母贵。而周朝却是个贬低女性地位的朝代,慢慢开始封建女性地位就越来越低,更别说参与政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15: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