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普教育并非科学家的“分外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8-2 08:4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姜澎 报道

  本报讯 华东地区唯一的森林生态站――天童生态站今年接待参加科普的中小学生数字为零。而在2001年,生态站还因为出色的科研和科普工作而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科普工作是科研人员的职责之一,尽快将科普工作纳入到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考评体系,这是不少高校教师的建议。

  据天童生态站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系的王希华教授介绍,过去每年假期都有中小学生到生态站来进行一些小的生态考察,作为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也是环保教育。但是这些都是生态站的“义务劳动”。随着近年来生态站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也变得力不从心。“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不管是学校还是主管部门,对科普本身都没有措施支持。要投入的人力、资金等都得生态站自己解决。而且不论是学校的考核,还是国家有关部门的考核,都不会考虑到科普这一部分内容,与其费尽心力地搞科普活动,还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多搞点研究,写点论文呢。”

  翻开不少高校的教师手册和职称评审的规范,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和等级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对于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等公众服务的内容几乎没有一所高校提及。曾经被评为“科普标兵”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青年教师卢大儒教授自己也称,自己平时做一些科普讲座完全是靠自己的责任心来约束。

  在不少高校采访时,教授们都说:“我们也很想走出校门为老百姓,为孩子们做点科普讲座啊。但是这些额外的事,只能看自己的良心了。忙的时候,谁会去考虑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分外事’啊。”事实上,一位名牌大学的老师说,现在对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考评指标的导向让不少老师连课都不想上,只想着拿经费、发论文、出成果,很少有人会考虑到,科研经费都是来自纳税人,为纳税人进行科普等公众服务也是自己“分内”应尽的职责了。

  专家建议

  有专家称,“剃头挑子一头热”是科普教育目前虽然受到重视,但是却无法落实的原因。虽然国家设立了科普基金,上海市也设立了专项的科普工程,但是起到主导作用的各类评价体系都没有将这一项纳入其中。

  不少专家建议,是否可以把教师的公众服务也纳入到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考评中,就像高校的大学生都必须有从事志愿活动的学分才能毕业一样,让为公众服务成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工作的一部分,逐步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公众服务和科普意识。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7 14: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