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间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31 10:4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同资源配置、能源消耗模式的差异给我国的启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王元京

世界上两类发达国家和地区空间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国情决定了经济建设应当走空间节约型发展道路。无论是城市化布局还是工业化布局,只要坚持集约化配置资源,就可发挥基础设施的“共享”功能,从而实现空间节约。

“空间节约”概念界定

所谓节约,就是生产同样单位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尽可能少地耗费能源(资源)。目前,谈到节约能源、水资源、土地、矿产等等问题时,人们谈论的更多地是技术节约、产业节约与消费节约。一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替代我国目前的高消耗型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低消耗;二是通过产业政策控制高耗能(材)产业的发展,促进这些产业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等等;三是通过宣传与鼓励政府与居民在日常消费中千方百计地节约能源(物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上述这些节约显然是必须的。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还需要从空间节约入手。所谓空间节约,就是在社会经济的空间布局中,要努力使资源配置按照集约化即集中节约的原则进行配置,使城市、交通、工业、生活设施在集约化布局中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中外经验证明,最大的浪费是空间的浪费,最大的节约是空间的节约。

从全世界来看,根据人均占有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四类地区:一类是人均资源占有较为丰富的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二类是人均占有资源水平比较低,但经济同样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比如说像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等国家与地区。三类是人均占有资源比较低,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家,比如说印度和中国大陆。第四类是人均占有资源水平比较高,但是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比如说像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来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印度、俄罗斯与巴西,均要学习发达国家节约方面的共有经验,在技术节约、产业节约与消费节约方面提高节约潜力。但是,在资源空间布局方面则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借鉴与吸收国际经验。

美、加、澳模式:分散布局 空间耗费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人少地多,自然资源丰富。从人口密度来看,美国每平方公里仅30人,加拿大为3人,澳大利亚也为3人,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远远地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样,在资源配置模式上往往呈现土地资源开发空间强度低、生活与生产设施分散、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个性化(排他性强)、能源消耗强度大,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城市化走的是以中小城市为主的格局。目前美国三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有1100多个,大约占城市总数的90%,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78个,30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13个。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化格局的典型特征就是生活设施建筑密度低、住宅布局较为分散。从总体来看,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大部分都居住在低密度住宅里面,而美国的富豪家庭的豪宅更是数千平米,屡见不鲜。

产业化是空间大分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大工业是建筑在区域大分工基础上。在辽阔的国土上,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使得上述国家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容易平面扩张,依靠具有专业化分工的大农场、大工厂、大商场、大文化获得规模效益。但是,这种空间的规模效益相伴的却是经济密度(即每一平方公里土地的GDP)的低下。美加澳等土地宽松型国家与地区实现的是“广种薄收”式的经济效益,而土地资源紧缺型的国家与地区实现的是“精耕细作”式的经济效益。

社会基础设施排他性强。交通、电水气等社会基础设施固然服务于公共需求。但是,这些国家的生产与生活设施相对分散,使得公共设施也必须分散建设与分散享用。美国大力发展私人交通体系。在美国客运交通结构中,客运总量的80%属于私人小汽车,航空占18.2%,公共汽车占1.1%,火车仅占0.7%。居民从家庭到工作单位、到购物中心、到学校、到儿童活动中心,都要驱车前往。美国家庭取暖、供电、供水系统也必须适应分散居住的需要,实行的是分户供电、供暖与供水系统。

分散配置导致资源空间高耗费。一是高耗地。正是由于土地的粗放式使用,使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土地资源耗费惊人。而分散居住体系,同样对土地资源有很大耗费。二是高耗能。美国可再生能源协会日前发出公告称美国正面临着近20年来的最严重的能源不足的局面。美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能源的高消耗,需要巨大的能源供给体系相匹配。三是高消费。由于美国家庭居住分散,私人交通体系难以适应大容量的交通流量的需求,使得交通拥挤十分严重,交通消费的综合成本(包括土地、能耗等等)十分高昂。这样的家庭能源消耗系统的建设成本与消费支出是较高的。

日、新、韩模式:集约配置 空间节约

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人多地少,属于人均占有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与地区。从人口密度来看,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均属于高密度国家与地区,每平方公里中国香港为6115人,新加坡为6772人,日本为337人。所以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基本上采取高密度、集约化的居住方式、交通方式、办公方式、生产方式等等。

高密度配置空间资源。珍惜土地在这里是不需要强调的,寸土寸金决定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要努力提高生活区与生产区的建筑密度、运输网密度等资源配置的密度。从城市化发展模式来看,日本走的是以大都市圈经济为主的路子。也就是说,日本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围绕组团式的大都市圈做文章的。日本的人口与工业高度密集在大都市圈之内,这与以中小城市为主的美国式的发展大相径庭。

社会基础设施共享性强。为了适应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大都市圈中共享社会基础设施的外部化效益,日本等国家与地区无论是交通系统、还是城市水电气系统,均是建立在相对集中的配置模式之上。

资源空间配置效率高。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土地密集型经济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空间配置效益高。一是能耗低;二是土地效率高。在土地密集型经济的格局下,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单位面积土地所产生的GDP远远高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实行土地密集型经济之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单位土地面积进行“精耕细做”,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设施的分享功能和节约功能,从而使单位土地面积的资源成本明显偏低,取得的综合效益更高。

这说明在同等条件下,实行“土地密集型经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精耕细做”式的资源配置,可以在空间上实现低能耗交通、低能耗工业区、低能耗农业区、低能耗生活区等等,从而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而实行土地宽松型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则由于“低密度、高成本、大消耗”的资源配置模式而导致能耗相对较高。

未来我国应当走“空间节约”的道路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战略性资源相对稀缺,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既不具备“平面扩张即外延式”的工业布局和城市布局的条件,也不具备低密度、小型化、分散化的配备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可能。因此,在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就要走空间节约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道路。

目前,谈到节约能源、水资源、土地、矿产等等问题时,人们谈论的更多地是技术节约与产业节约,一方面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替代我国目前的高消耗型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等等,这些显然是必须的。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还需要从空间节约入手,也就是从集约化即集中节约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布局中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

我国走空间节约即集约化布局的道路势在必行。鉴于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战略性资源相对稀缺,人地矛盾、人水矛盾、人能矛盾较为尖锐,这就决定了社会经济空间布局必须走高度集约化的模式,而不应该走分散布局的模式。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是城市化布局还是工业化的布局,只要坚持集约化即集中节约式的配置资源,就可以发挥社会基础设施的“共享”功能,从而实现空间节约;反之必然为分散布局付出高昂的资源代价。因此,要借鉴新加坡、日本的经验,坚持从空间节约中提高布局效益。

目前社会经济空间活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布局过于分散,缺乏集聚效应。不仅小城镇建设成天女散花状态,大中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缺乏合理布局和整体筹划,而且各类开发区更是遍地开花,功能紊乱,使资源配置由于空间不合理布局而严重浪费。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将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向开发潜力大的空间加以引导与积聚,以增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效率,避免城市布局和产业分散布局带来的资源浪费。

我国走空间节约的发展道路,就要在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生活区规划布局的思路上全面调整与创新,走“精耕细作”的发展道路。走空间节约型发展道路应优化五大布局:追求立体化布局、追求大型化布局、追求集群化布局、追求大容量布局、追求高密度布局。

来源:《中国改革报》2006年4月27日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5 22: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