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85|回复: 5

世界各国的低碳化选择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28 13: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澳洲人成节水典范

  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人注重节约资源的意识很强。

  在极度缺水的墨尔本,市政部门则规定居民不得使用洗碗机,每天有100多名巡视员24小时不间断地在郊区巡逻,抓到浪费水的住户就立刻进行处罚,屡犯者还会被断水。

  在五级限水的昆士兰州东南部,浇花只能用水桶提水,时间规定在一周中的三天从下午四点到七点;洗车只能用水桶擦洗镜子、车灯、玻璃、车牌和污迹,不能用水管冲刷;超过 800升的住户就被划为“用水大户”,要向议会提交用水评估表,想方设法找出今后节约用水的途径。

  在干旱的首都堪培拉,政府规定居民不得自己洗车,如果要洗车,必须花钱到具备循环用水技术的洗车铺。

  而在悉尼也不例外,市民被规定只有在周三和周日才能浇灌花园,其他日期一律不允许使用宝贵的水资源,否则将受到约合1300多元人民币的处罚。

  “把淋浴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澳大利亚居民在生活用水上也是非常节约的,除了控制时间,他们还会在洗澡的时候,在淋浴喷头下放一个桶,用洗完澡的水来浇花,或者用洗完澡后的水打扫卫生,擦地洗车。


 楼主|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28 13: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王国的丹麦范例

  近年来,丹麦官方对外一直标榜的是“丹麦范例”,即丹麦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保持稳定,能源强度不断下降。自1980年以来,丹麦的经济已增长了近80%,但能源消费量却基本不变。

  在距离丹麦海岸线西边约14公里处,一排排白色发电风车徐徐转悠。这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场之一,可以提供约15万户家庭用电,为丹麦全国供应2%电力。目前,丹麦海上风力发电的产能约为420百万瓦特,占据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铸就了丹麦“风电王国”的称号。

  除了风能,丹麦在热电联产、绿色建筑、自行车及电力车等诸多方面,也悄悄展开了“低碳”的图景。

  早在1903年9月,丹麦就开始了对热电联产(CHP)的尝试。该模式通过焚烧生活垃圾为社区提供电力,而发电所产生的余热,则再度被用来实现附近居民供热。CHP对燃料的应用效率高达90%,与单独供应热能或者电能的系统相比,CHP系统产生的碳排放量显著降低。目前,丹麦约有53%的电力供应及80%的区域热能供应来自CHP。

  另外,绿色建筑也是丹麦的特色之一。来自丹麦能源署的资料显示,在2008年诞生的建筑每平方英尺的耗能仅为1977年时的一半。通过低耗能健康的材料和可替代能源利用技术带来的舒适节能空间,在成本显著下降的同时,建筑也被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灵性。

  能源与环保一体共生,这是丹麦人的生活方式。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宣布,有望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性城市(所谓碳中性,即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量降低到零);到2015年把该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5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拥有强大的风力,更拥有驾驭各种清洁能源的能力,这个北欧国度将低碳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楼主|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28 13: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绿色办公

  2009年4月,纽约帝国大厦启动了斥资1亿美元的节能改造工程,即将为整座大厦6500片窗户玻璃加装隔热层,并重新设计连接所有空调、风扇、照明设施的能源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等。完工后的帝国大厦预计每年将降低能耗38%,今后15年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约2万辆汽车的排放量。

  绿色办公,在美国正悄然兴起。美国很多公司都会在每个人的办公室和每一台公共打印机旁放置一个画着循环标志的蓝色垃圾箱,另外鼓励每个员工尽量少用彩色打印机,而且最好利用纸张的两面打印。每到夏天,公司还要求靠窗户的办公室都把百叶窗关上,节省空调的能耗。

  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绿色办公更是写进了法规。在其法定的“办公大楼租赁合同标准条款”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办公楼周一至周五每天7时至18时、周六8时至13时提供中央空调;住户不得在办公室内安装或使用私自带入的小型空调设备,如空调扇、电风扇等。如果超过规定时间,需要使用办公大楼的空调设备,那就必须预先申请。然后办公大楼的管理人员会按照你申请的时段开启你所在那一层楼预留的一套中央空调设备。事后你要做的就是支付这一时段整层办公楼的电费和附加管理费等。

  而在休斯敦地区的各类办公家具连锁店,所有办公家具公司销售人员都称自己销售的是“绿色办公家具”。在一些出售二手、三手办公家具的商店,销售人员非但不忌讳推销二三手办公家具,反而以此为荣,并认为自己是在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楼主|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28 13: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废物回收利用

  日本是一个号称“不产生废料垃圾的国家”,从1981年就开始实行家庭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当初只是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七类,而如今有的城市已经细分到了几十类。每个家庭在丢弃生活垃圾前都要按要求对垃圾进行初步处理,具体方法是:资源类塑料、玻璃瓶、罐头盒等要清洗干净;硬纸箱内的各种包装纸和缓冲材料务必取出,拆开并捆扎好,报纸杂志等也要用绳子捆牢,纸板箱和报纸杂志应放在室内保管,以免被雨淋湿;打火机、喷雾器瓶子等必须用干净,在无火且通风的地方将瓶身凿开若干小孔,以防爆炸;荧光棒、干电池、体温计(含水银)等有害垃圾必须装入不同的垃圾袋,以便和资源垃圾分开,其垃圾袋上必须注明“有害”二字;纸尿布必须除去污物后装袋;碎玻璃及坚硬锋利的物品须用纸包好,以免伤人。

  东京城区街道上基本见不到垃圾箱,每个人的垃圾,甚至连烟灰也是装在一个象钱包似的小袋子中带回家分类再倒的。而回收分类垃圾则使用不同的专用垃圾车,而不是用一种车回收不同的垃圾。分类垃圾被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其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等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提取可再利用的贵金属等;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地等的原料。另外,为便于市民垃圾分类,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楼主|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28 1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芬兰的低碳建筑

  在芬兰,从贸工部等实权部门到瓦锡兰这样的工业巨头,竟然都将大门设在不起眼的小巷内,办公场所既没有富丽堂皇的大厅,更没有不断播放广告的液晶屏,而且电梯大多仅容三四人乘坐。尤为新鲜的是,电梯门竟然都是手动的—木质板门需要推开,仅此一项就节省不少的电力。

  在首都赫尔辛基,随处可见建筑物顶部的太阳能设备。在芬兰,公司可就太阳能装置向政府申领占总成本35%的补助,一般家庭可申领20%的补助。不仅如此,当地绝大多数建筑都履行芬兰环境部制定的建筑物保温隔热新标准:建筑物的墙体必须加装绝热层;室内要有自然通风设备;每间房子的供热装置都要安装独立的自动调温阀门;窗户要求采用两层或三层玻璃。据悉,采用上述措施后,建筑物热能消耗可降低10%—15%。

  而位于卫星城艾斯堡的诺基亚总部大楼,更是堪称环保建筑的典范。这栋几乎完全透明的大楼,体现了芬兰建筑设计师佩卡??海林在设计中对自然的追求。楼体一共使用了2.6万块玻璃,映射出太阳、天空和海洋的景色,自然光线穿透进来既可以节省大量电能又能阻隔很多的热能,建筑内部还种植了大量高大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


 楼主|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7-28 13: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庞大的“骑车族”

  在英国,普通市民拥有轿车已不新鲜,而拥有一辆别致的自行车反倒成为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象征。无论是在大城市的公园、街头,还是在度假胜地的乡间小道,时不时能看到认真训练的专业级选手,当然也有全体出动的“骑车家庭”。

  为了让老百姓出门骑车,英国一些政界名人以身作则。像保守党党魁卡梅伦、伦敦新市长约翰逊等就是伦敦“骑车族”中的名将。他们不仅以骑车作为促进健康的手段,甚至使其成为参加政治竞选、保护自然环境的招牌。

  除了政界名人,英国的富商对自行车也是情有独钟。根据英国交通部前不久的调查,英国最富有的1/5人口每年骑自行车出游的里程,是最贫穷的1/5人口的5倍。也就是说,越是有钱人,骑自行车的越多。

  英国对骑自行车的人有很多照顾。家用汽车顶上或后部挂几辆自行车已是非常普遍;人们带辆自行车坐地铁、上火车也很自然,甚至连航空公司都专门规定,为自行车空中托运大开方便之门。在市区道路上,自行车享有比汽车更大的权利,骑自行车的人不管怎么“晃悠”,开车的人绝大多数会耐心等待。另外,英国有一些自行车专用车道,别看只有一尺宽,汽车绝对不敢“犯境”,更没有占道停车这种事,否则就要挨罚。

  英国人骑车是非常讲究的,有许多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定。首先,车体要齐全,尤其是车灯、车铃绝对不能少;其次,骑车人要有“行头”,头盔是必备,最好穿一身运动装,外面再套件能反光的黄绿色背心。为鼓励更多人骑车进城,政府在从市郊通往市中心的路途上设置多个自行车租赁点,并在部分租车点附近设有淋浴室和更衣室,以方便人们在骑车前后换行头。据了解,英国政府还计划投资9400万英镑,向250万人推广自行车的使用。(作者: 步 赏 《观察与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12: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