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6|回复: 0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理论指导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 发表于 2018-6-19 10: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搜索去年中国发展的十大关键词,“低碳”绝对是最亮眼的词汇。经过去年底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增温发酵,低碳伴随着国家颁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减排40%到45%的指标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今年两会期间,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政协一号提案,参与讨论的各级行政官员更是将低碳当成拉动地方经济的法宝。然而,这个人人都能说上两句的概念经过媒体的放大后反而显得有些空乏。低碳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发展低碳经济到底有无理论依据可循?本报记者特邀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的发起人和学术委员会主席、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为读者解答。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炒作’”

  低碳经济现在很热,有人说是炒作,是赶时髦。在复旦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有人就对我提出过挑战。我回应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炒作”。因为,第一,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普及,很多人还没有弄懂什么是真正的低碳经济,有些地方喊得很凶,去了一看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第二,这也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低碳经济是一门新学科,需要很多人共同研究。我现在参与运作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邀请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汉斯·德尔担任顾问,就是想从罗马俱乐部那里学到一些创新的东西。罗马俱乐部曾经出过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提出了一些当时看来耸人听闻的观点。但是,这份报告集各个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之大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了一门新的学科“环境经济学”的诞生。这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论。有人讽刺说环境学本身就是杂学,经济学不是科学,两个不着边的学科怎么能弄到一块儿?但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环境经济学已成重要学科了。

  发展经济学的诞生也是这样。我们现在也面临类似情况,应继承这些好的传统,致力于创新。我在回应“炒作”疑问时说,今天我在这里讲低碳经济学,我敢预言,3—5年内,低碳经济学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出现在中国大学的课程目录中。现在看来我的预言要慢于现实,因为今年3月,一些大学已经向教育部申报了“低碳经济学”新专业。我们的《低碳经济学》一书也将问世,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只是时间和成熟度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低碳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全球尚无一个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发展是盲目的,容易出问题,这就急需我们创建这门新学科。这也是研究所的最大目标。我们的所“庙小和尚大”,汇集了像曲格平、德尔、郜若素、西岗秀三、张坤民等世界顶尖学者,他们的理论功底很好,都是创新型人物,因此我们有信心做到这一点。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

  我执教的名古屋大学已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我所在的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也是著名的“雁形发展模式”的发源地。我跟一些朋友讲过,我已知天命,不期望得什么奖,而是期望能为提出一点像“雁形模式”那样能持续一些年的理论,为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做一点实际贡献。我发起建立这个所也出于此意。研究所的成员都有中国情结,大家愿意参加进来。像郜若素,他曾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爱吃中国菜,儿子孙子都会讲中国话。他提倡中国应当转变为“低碳国民经济”,一再强调中国已在碳减排方面做了很多,但国际上并不知道,所以中国要积极参加气候谈判,要进入国际体系。名古屋大学井村秀文教授曾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成员,去年他写了一本书说中国的环境问题日本也有责任,应当协助中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学者,他们都很敏锐,因为中国经济崛起,中国在碳排放方面受到国际关注,研究中国是热点,也就是吸引力吧。这不是哪个人的吸引力,而是中国经济的吸引力,是事业的吸引力。有这么些“好事者”为中国出谋划策,相信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创建低碳国际经济体系。低碳经济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其意义在于重新定位人类生命的价值:我们不是为GDP的高增长而活着,而是要活得有质量。这是一种新的文明和哲学理念。人类不能再过于追求“大跃进式的高增长”了,而环境、气候、生活质量,简言之“生命”,应该成为发展的目标,成为新的检验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

  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发展的传统模式提出了警告,创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催生了环境经济学。我们要继承这种勇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提出“低碳适度增长”的新发展观,创建低碳经济学。希望几年后,人们一提到低碳经济学就会联想到我们这一群人。(中国能源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23: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