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73|回复: 0

略论韩非子的消费思想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16 14: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略论韩非子的消费思想
尹世杰
经济史200904


[

要]韩非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在谈到法治问题时阐述了他的消费欲望观、消费道德观、消费与需求关系观、奢侈消费观,这些观点有对有错,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值得深入探讨。


[
关键词]韩非子;消费思想;以法治国;消费欲望


[
作者简介]尹世杰(1922—),男,湖南洞口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学(湖南长沙410081)。


[
原文出处]《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德),2009.1.43—47



韩非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创立了以法治国的理论和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体系,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武器。他的巨著《韩非子》55篇,内容极为丰富。书中直接论述消费经济的不多,但谈到法治问题时,有些却牵涉到消费问题。他在这方面的一些观点,值得研究。因此,我们在这里作些初步探索,以供讨论。

一、消费欲望论


任何人都有各自的消费欲望,人们的消费行为,都源于消费欲望。任何人满足自己的欲望,首先是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要求得到满足,这是人之常情。韩非子对人的基本消费,很重视。他说:“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胜)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韩非子·解老》)“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谁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日无也,皆养生之具也”(《韩非子·定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韩非子·安危》)。


但他又不重视人的消费欲望,认为治民,主要是法治,“不从其欲”,“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韩非子·心度》)他强调以法为本,不能讲人的欲望。他甚至认为“祸莫大于可欲”,“祸难生于邪心,邪心生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育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故曰:祸莫大于可欲”(《韩非子.解老》)。认为一切祸害,都来自人的欲望。这里笼统地反对人的欲望,就有问题了。人的欲望,有正常的、正当的欲望池有不正常的、不正当的欲望.需要具体分析。正常的、正当的欲望,需要尽量予以满足;不正当、不正常的欲望,当然应该反对,“不从其欲”,决不能说人的一切欲望,都会带来“祸”、“乱”。不能把“欲”与“本”(韩非子所说的“法治”)完全对立起来。韩非子在这里不区分人的欲望的具体内容和趋向,一味否定人的欲望,这是不对的。


韩非子还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绝大多数人都贪得无厌,因此他反对“足民”。他还反对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观点,认为“夫以殆辱之故而不求于足之外者,老聃也。今以为足民而可以治,是以民皆如老聃也”(《韩非子·六反》)。接着他以夏桀贵为天子而不知足为例,认为“则虽足民,何以为治也”(同上)。这些说法也有问题。众所周知,人们的欲望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如消费品供应的及时满足)而不断得到满足,怎么能说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知足呢?韩非子发展了他的老师荀子的人性论理论,提出了“自为”的人性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畏罪,人莫不然”(《韩非子·难二》)。“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奸劫轼臣》)。他还认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韩非子·心度》)而且还提出:人的一切行动,都以利益关系为转移,“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样,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物质利益关系,人不成其为人了。


也正因为这样,他完全否认人的正常欲望,只讲“利”,不讲“欲”。韩非子从“自为”的人性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行为,甚至会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韩非子·备内》)。为了利,甚至希望人早死,这还有什么人性呢?在家庭内部,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完全是利益关系,其至不惜杀自己的女儿,“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六反》)说这些话,完全灭绝人性,这是以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来对待人们的一切行为,包括消费行为在内,把极端自私自利的行为,作为人的本性,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还有什么正当的、正常的消费欲望呢?否认人的消费欲望,人怎么进行合理的、正常的消费呢?韩非子这些论述是极其错误的。


二、消费道德论


任何人在消费过程中,必须有消费道德。我们的消费生活,应该反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消费道德,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但韩非子却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相互利用,勾心斗角的关系,完全否认道德的作用。他片面强调“故不务德而务法”,完全否定了道德教化的功能,是一个极端的功利主义者。这样,在消费领域还有什么消费道德可言呢?消费领域没有道德,都是自私自利,以利为本,人们怎么进行正常的、合理的、文明的消费呢?出现这种消费风气、社会风气,人们怎么能安居乐业呢?下面我们就从消费方面简略地说一下韩非子“以法代德”的问题。


韩非子特别强调以法治国,强调竣法严刑。“夫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之所以尊者,权也。……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心度》)。他还提出:“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韩非子·六反》)法律严明,赏罚分明,国家就富强了。


他还明确提出了“以法为本”的问题,“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本治者名尊,本乱者名绝”(《韩非子·饰邪》)。他甚至片面强调法治,不要仁义道德,“故有道之士,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知用民之法也”(《韩非子·说疑》)。“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韩非子·五蠹》)。他其至明确地反对仁义道德,“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故明主急其功而缓其颂,故不道仁义”,“故明君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不道仁义”、“不务德”,那样有些人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会做出损人利己、灭绝人性的事。人们的消费,是社会生活一个极其重要、极其普遍的方面,在消费领域经常出现一些不讲仁义道德的情况,人们怎么去过平安的、和谐幸福的消费生活呢?


这又牵涉到韩非子的人性论了,人性恶,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名利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障士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他还提出为政者搞管理,也必须考虑物质利益关系。他还举了中山国的相国乐池带领一百辆车马去赵国,走到半路,队伍就大乱的故事,引用了那个指挥者的说法:“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之,而利足以劝之,故能治之。”(《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以“利”来解决各种问题。还要什么仁义道德呢?这个社会还能“治”吗?


韩非子还认为,在消费过程中,有的人以佳羹美食对待客人,也完全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利害关系。他以主人雇工耕种能以美食招待雇工为例,“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尽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完全成为一种相互利用的物质利益关系,这种消费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就把人的消费完全丑化了。


韩非子还认为,提倡仁义道德,对治国毫无益处。他还极力反对孔子、墨子等讲的仁义道德,“博习辩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则国何得焉?修者寡欲如曾史,曾史不战攻,则国何利焉”(《韩非子·八说》)。仁义道德,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怎么能否定呢?


韩非子还宣扬古代一些人在消费方面出现不讲道德、导致灭绝人性的故事,“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白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首子而进之”(《韩非子·二柄》)。他讲这些故事的目的,本来是要君主使用一些权术,不让下面的臣子知道他的爱好,以便对付下面的人,以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但提出这些完全灭绝人性的例子,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对社会风尚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有浸透了“利”、灭绝人性的人,才乐于说出这些事例!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研究,韩非子强调法治,有一个观点还是可取的。他提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举了一些例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亲人犯法也要判刑,“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亲不骄也”(《韩非子·王道》)。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否定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错误观点,在古代封建社会有这些思想,是可取的。


韩非子还强调,统治阶层在消费方面也要依法行事,他举了鲁国宰相公仪休嗜鱼不受鱼的故事,“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子仪不受……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公子仪作宰相,不受下面送给他的鱼,以免“枉于法”,这个故事把消费与他们强调的“法”结合起来,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可取的。


这里还有个问题值得研究,韩非子一方面提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同时又提出在消费方面要强调等级消费,要按他所说的“功”安排消费等级,“贵贱不相逾……治之至也”(《韩非子·有度》)。他还提出:如果王公大臣的消费不按等级,君主又不加以禁止,就会造成亡国之祸,“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太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他还举了晋国的例子,“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法律上规定不同官员,在消费方面有不同的等级,要按等级进行消费。讲等级,与前面说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自相矛盾?这也是值得研究的。


三、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论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都取决于收入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必须发展生产。如何发展生产?韩非子强调以农为本。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綦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韩非子·诡使》)“不务本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韩非子·八说》)。他还强调,要增加居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以小功妨大务,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纤,则人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韩非子·难二》)。他强调“富国以农”,“夫耕之用力也多,而民之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韩非子·五蠹》)。


在古代封建社会,强调以农为本,要加速发展农业生产,这是对的,必要的。但农业与工商业要协调发展,才能增加消费品的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因此,强调重农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工商业的发展。但韩非子却又很明确地提出重本抑末的主张,“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也”(《韩非子·五蠹》)。认为工商业囤积居奇,牟夺农民的利益,这种人多,就会影响“治国之政”了。他还把这些工商业者作为“五蠹之民”,要“除”掉!这就成问题了!

从消费领域来说,要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专靠发展农业生产是不行的,必须使农、工、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质量。这些情况,虽在古代也是人所共知的。韩非子反对发展工商业,要把工商业者“除掉”,这对社会消费领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对人民的消费生活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因此,韩非子这些思想,是极其错误的!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即均贫富的问题,韩非子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因此,他反对征税于富人以济贫穷,“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韩非子·显学》),这样就会使“无功者得赏”(《韩非子·奸劫弑臣》)。有人认为,韩非子的这些思想是肯定贫富不均的存在是合理的。但韩非子又说:“论其赋税以均贫富。”《韩非子·六反》)韩非子在这些问题上,是否自相矛盾?是很值得研究的。

还有个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有关的问题,即韩非子提出社会保障的问题,他讲了齐景公“与二弟争民”的故事,要“惠民”,特别对孤寡老人,要加强社会保障,“发禀粟以赋众贫,散府财以赐孤寡,仓无陈粟,府无余财,宫妇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禄米。鬻德惠施于民也,已与二弟争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里值得研究的是,如果韩非子真正认识到“惠民”的重要,真正搞社会保障,那就很好了;如果只是“与二弟争民”,才“惠施于民”,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四、俭奢消费论


俭、奢消费问题,是消费领域的核心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在俭奢问题上争论不休,主俭者有之,崇奢者有之,有的还自相矛盾。韩非子对这个问题,也说得比较多。有些说法也自相矛盾。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韩非子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消费,提出奢侈“养殃”的消费思想,认为统治者贪图享受就是“养殃”,“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入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力以美宫台池,重赋敛以饰子狗马,以娱其主而乱其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韩非子·八奸》)。把这种“养殃”作为“八奸”之一。他还认为,大搞奢侈消费,会遭“亡国之祸”,“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财货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他还以秦穆公伐西戎为例,先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得到后,“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秦穆公得知这些情况后,“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故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他还提出,对下面的官吏们搞奢侈行为,君主不加以禁止,使他们贪心漫延,也会导致亡国之祸,“宫室供养太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因此,他提出:“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韩非子·解老》)这些说法,都是很正确的。


韩非子还强调,人们的消费要量人为出。他说:“举事有道,计其人多,其出少者,可为也。……凡功者,其人多,其出少乃可谓功。”(《韩非子·南面》)他还提出,要“人多”、“出少”,就要节俭,“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人多。人多,皆人为也”(《韩非子·难二》)。“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韩非子·解老》)。“财用足则轻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韩非子·六反》)。“独以贫穷者,非侈则惰也。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家庭的贫富,取决于消费生活的奢侈与节俭,奢侈则家贫,节俭则家富。这些说法是可取的。


他还提出,富贵的人搞奢侈消费,骄奢淫逸,甚至会夭死,“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韩非子·解老》)。韩非子还认为,人福贵了,搞奢侈消费,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韩非子·扬权》)。他还认为,搞奢侈消费,还会“穷身”,“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韩非子·十过》)。因此,他提出消费要适度,“圣人”就是如此,“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韩非子·解老》)。倡导适度消费,这是很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


韩非子还认为,人的生活要安静,爱惜精神调养:“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不爱精神不贵处静,此甚大于兕虎之害。”不爱惜精神调养,比猛虎的危害还大。“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以上均见《韩非子·解老》)。不安静养神,就会为淫奢所诱惑,思想就混乱了。在消费生活中,强调“恬淡平安,”强调精神调养,这也是很好的,必要的。


韩非子虽一般说主张节俭,但在有些情况下又反对节俭,认为统治者也可以搞奢侈消费,“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虽毕戈驰骋,撞钟舞女,国尤且存也。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韩非子·备内》)。过分的节俭,损害了统治者的身份等级,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里又强调等级消费,这和讲节俭又自相矛盾了。


他还反对均贫富,“今上徵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而欲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韩非子·显学》)。认为“徵敛于富人”以济贫民,就会影响“节用”,甚至“兴侈惰”,这就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消费思想,有某些精华,如“法不阿贵”,在法律前面,人人平等;统治阶层大搞奢侈消费,就是“养殃”等这些是很正确的;但也有大量的糟粕,特别是以法代德,把人与人的关系,完全看作是尔虞我阼、相互利用的关系,这种极端功利主义,败坏社会风气,破坏消费和谐、社会和谐,危害很大。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这里,我们认为。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以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并坚持以德为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反对一切奸巧欺诈的行为,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相互关照,和谐协调。这样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促进合理消费、文明消费的基本条件。
第二,要千方百计,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尽量缩小收入差距、消费差距。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第三,在消费生活中要强调节俭消费,反对骄奢淫逸。要弘扬黜奢崇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要提倡高层次的消费欲望、消费需求,反对低级庸俗的东西。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文明消费、科学消费,使消费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从居民消费来说,要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就必须有相应的消费品。这就要发展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从当代的情况来说,不仅要发展农业、工商业,而且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特别是发展文化教育,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这是提高消费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