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0|回复: 1

对鞠曦:孔子与易学研究之里程碑--首届“羑里论坛”述评 的讨论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10 1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鞠曦:孔子与易学研究之里程碑--首届“羑里论坛”述评 由信奉儒家先生先发在国学,易学探奥版,现又由乾坤客先生发到本论坛。并小结说:这一次会议确实是一次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没有收取与会学者的会务费,连旅费和食宿费都提供了,学者们确实谈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学术内容。 乾坤客先生再次转贴此文,意在引起本坛易友的关注,并希望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我支持。
   我的消息闭塞,仅从网上得到一些不全面的信息看,2011年国内易学界,最大的动作就是这次会议了。(也可能有别的动作,无人愿意在网上报导)也可以说,这次会议代表了中国学者2011年易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我非常想看到此次会议上学者的全部论文。乾坤客先生将丁四新先生的文章发出来了,非常感谢! 为了帮助易友深入讨论,我将国学易学探奥中的全部跟帖转贴到这里,请易友们接着发表自己的高见。
信奉儒家: 3# 发表于 2011-10-28 07:39 | 只看该作者 “丁四新问题”很有意思,本坛多位易学大家,谁来说说?
邓荣继 4# 综合字面意思,说的是——丁家老四的柴火出了问题。想必是,丁家老四由于柴火问题引发出一系列联动效应,故楼主认为“很有意思”。
古越中兴 5# 一别羑里已八年,论坛依旧故人稀。儒易新知与时兴,华山论剑又春秋。
万神通 6# 发表于 2011-10-28 20:53 | 感谢楼主在一篇文章里,让我们看到这么多易学论调。感觉当前的易学大家,都背离了易学的本质,特别是所谓“丁氏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顺便说说,易学与孔子扯到一起,就有点牵强,但总算说得过去,孔老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因此,易,就不可能是孔老二修理过的,《十传》呢?他是用来解释《易经》,当然是符合孔夫子的信条,我也认为是孔夫子写的。问题在于,孔夫子写出来解易的东东,我们越看越糊涂。原因有三种可能,一是孔夫子也不知道,二是孔看到的《易》与今天大不相同,三是到今天的《易》大部分内容丢失。本人认为是第三种可能,孔子看到的《易》内容比今天的人多,但他看到的也不完整。再来说丁,硬生生的把《易学》与《哲学》扯到一起,还要走向国际。而且自已也觉得为难。大家想想,这也算个问题。将易学哲学化符合当前国内需要,容易弄点经费和名号,但这不应成为易学的主流。当前首要问题是解决易学的本质问题,易既然原于河洛,那么就要解决河洛是什么,它就怎么会成为八卦,八卦又是什么,它又怎么成为易,易又是什么,他又怎么成了易经,易经是干什么用的。追求枝端末节,怎么让易学走向世界。怎么让人信服,你们的这些哲学。个人研究易,也有很多年头了,对这些问题倒是有些思理,可惜,发到象样的期刊要请客送礼,随便寄出去又怕剖窃,哎,想混成“大家”真的很难。
郭志成 7# 发表于 2011-10-29 01:47 | 感谢楼主转来会议总结,尽管我们不同意其中的一些论点,但帖子中传来的大量信息,是值得我们重视并研究的。楼主大功德也。
信奉儒家 8# 综合字面意思,说的是——丁家老四的柴火出了问题。想必是,丁家老四由于柴火问题引发出一系列联动效应,故楼主认为“很有意思”。邓荣继 发表于 2011-10-28 11:55 呵呵!更有意思了。
信奉儒家 9# 感谢楼主转来会议总结,尽管我们不同意其中的一些论点,但帖子中传来的大量信息,是值得我们重视并研究的。楼主大功德也。郭志成 发表于 2011-10-29 01:47 郭先生客气了,等您的高论!
郭志成 10# 发表于 2011-10-30 20:23 | 复9# 信奉儒家 高论不敢当。 唐先生说:这是当今在学术商品化的庸俗氛围中的一次没有被异化的令人振奋的学术会议,体现了学术的高标准、深层次,其学术成果表明,与会学者的学术修养有很高造诣, 这当是与会专家的共同认知了。也是自我评价吧!鞠先生唐先生都是我的师友。我在这里也期冀国内能有高水平的会,取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祝贺他们!我现在取得信息的渠道只有网络,这也是我对楼主感谢的原因。
郭志成 11# 发表于 2011-10-30 20:35 | 茶余饭后,一些青年学者向余表示,此前,他们看不到中国哲学及学术之希望,而通过这次论坛,他们看到了希望之所在。 青年人的期望很可理解。鞠先生称此会是孔子与易学研究的里程碑。 关键在于论文中的新论点。是否是里程碑。还需了解。
邓荣继 12# 发表于 2011-10-31 14:54 | 呵呵!更有意思了。信奉儒家 发表于 2011-10-29 08:53 以前断断续续的看过鞠先生的言论,不置可否。这两天确实认真看了一下。虽有偏颇,但鞠先生学识纵横广阔,恢宏博大,数十年的涵养功夫并非浪得虚名,非我等后辈所能比拟。
郭志成 13# 发表于 2011-11-2 20:00 | 羑里论坛不谈周文王,而大谈孔子,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事。称为里程碑不错。
郭志成 14# 发表于 2011-11-2 20:07 | 从鞠曦的总结看,本次易会,给我的印象是周易姓孔不姓周了。
郭志成 15# 发表于 2011-11-2 20:14 |我认为孔子对易的传播,功大于过。从史书载孔子喜易,到本次学术正名孔子作易。确是一次历史的变革。里程碑之第二义。
信奉儒家 16# 发表于 2011-11-3 09:16 | 从鞠曦的总结看,本次易会,给我的印象是周易姓孔不姓周了。郭志成 发表于 2011-11-2 20:07 这次会的主题即“孔子与周易”。
信奉儒家 17# 发表于 2011-11-3 09:18 | 羑里论坛不谈周文王,而大谈孔子,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事。称为里程碑不错。郭志成 发表于 2011-11-2 20:00 主题所在。
信奉儒家 18# 发表于 2011-11-3 09:23 | 我认为孔子对易的传播,功大于过。从史书载孔子喜易,到本次学术正名孔子作易。确是一次历史的变革。里程碑之第二义。郭志成 发表于 2011-11-2 20:14 先生偏颇了。以我看,“里程碑”义有两点:一、传为孔子序、经为孔子述;二、“丁四新问题”。
郭志成 19# 发表于 2011-11-3 21:35 | 周易,首先是一本书.长期以来,学界只知道通行本周易这本书(乾文言,彖象附乾卦名卦辞之后者).与通行本不同的,据说是彖象辞单列的,十二卷本.帛书易出来之后,学界就说不清哪个本是原本,哪个本是后本了.
大道无积 20# 发表于 2011-11-4 01:19 | 里程碑说的是首届“羑里论坛”了。吹捧吧 郭志成 21# 发表于 2011-11-4 01:21 | 但不论哪个本,卦符和卦辞是基本相同的。不同在卦序。我们可以说,这两个版本相同的卦符和卦辞,应该是早于孔子的吧?孔子对卦符和卦辞做了什么工作了呢?
郭志成 22# 发表于 2011-11-4 01:24 | 再说卦序,帛书卦序,排列简单,后学易知。通行本卦序,艰涩繁杂,后人不晓。这两个卦序,哪个是孔子所定?还是和他没有关系? 郭志成 23# 发表于 2011-11-4 01:27 | 讨论了这两个问题,再论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大体上就能够看清楚了。
大道无积 24# 发表于 2011-11-4 01:28 | 19# 郭志成 原本指的是周文王所作的吧?如果从《史记》上讲《易》传承来看,孔子传子夏的应该就是原本了,而这就应该是通行本。司马迁的父亲是懂易的,如果说周易有着不同的有影响力的版本,他应该会提到。
郭志成 25# 发表于 2011-11-4 01:36 | 丁四新问题,是鞠先生归纳出来的。这个问题对儒家易、经学易、哲学易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但对于非儒家易……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羑里可以说是周易的诞生地,但它不是儒家的诞生地,不是经学的诞生地。周易与儒家易,经学易,哲学易是不同的。我还是赞成丁四新先生,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难为儒学,难为经学。
邓荣继 26# 发表于 2011-11-4 08:55 | 先生偏颇了。以我看,“里程碑”义有两点:一、传为孔子序、经为孔子述;二、“丁四新问题”。信奉儒家 发表于 2011-11-3 09:23 从“羑里论坛”里边的叙述得知,学者无非是预先设定一个立场,且首先假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是正确的,然后从四书五经里边寻找一切有利于这个立场的片段,再用连词进行拼接,就形成了所谓的“论证”,最终得出“传为孔子序、经为孔子述”的结论,将“易”除去卦符之外的所有文字部分都归为“孔家原创”。 但有一个令人喷饭的事实:文章中所有列举的学者,他们之前并没有认为“传为孔子序、经为孔子述”这样的观点,认为“经为文王作、传为孔子述”的观点居多,且个个都引经据典加以论证且信誓旦旦地说这才是正确的理解——事实上,他们无论“朝论夕改”多少次,总敢以“正解”的面貌公诸于世。谁敢保证,他们今天认为“传为孔子序、经为孔子述”为“正解”,明天会不会又另立新的“正解”呢! 其实,说白了,很多与会者都是因为“面子”“捧场”或其它原因才出席“论坛”,并不一定就表示认同“传为孔子序、经为孔子述”的观点。但本文的论述者不可能在文中交代这一点,而是运用语言技巧,突出“传为孔子序、经为孔子述”的主题,给人一种“众口一词”的感觉。 谁都知道,在中国二千几百年来的历史中,许多都以“传为孔子序、经为文王述”的事实为主线或支线展开论述。“羑里论坛”看似只为论证“传为孔子序、经为孔子述”的观点,但其实是妄图更改二千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 ——区区一个“民间聚会”,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价值。
重庆吴戈 27# 发表于 2011-11-4 09:40 | 此会选址有问题,应当在曲埠,不当在羑里。
信奉儒家 28# 发表于 2011-11-10 16:06 | 从“羑里论坛”里边的叙述得知,学者无非是预先设定一个立场,且首先假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是正确的,然后从四书五经里边寻找一切有利于这个立场的片段,再用连词进行拼接,就形成了所谓的“论证”,最终得出“传 ... 邓荣继 发表于 2011-11-4 08:55 民间不见的就“区区”。当时的文王演易与孔子序易也是民间。
信奉儒家 29# 发表于 2011-11-10 16:09 | 丁四新问题,是鞠先生归纳出来的。这个问题对儒家易、经学易、哲学易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但对于非儒家易……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羑里可以说是周易的诞生地,但它不是儒家的诞生地,不是经学的诞生地。周易与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1-11-4 01:36 郭先生见地深刻!
邓荣继 30# 发表于 2011-11-10 16:40 | 民间不见的就“区区”。当时的文王演易与孔子序易也是民间。信奉儒家 发表于 2011-11-10 16:06 每一个易学者——特别是当代易学者——都来自“民间”,个个都坚称自己是“正解”,甚至敢跟文王、周公、孔子等一比高下。 我不明白,为何易学者就那么的慢心巨大,难道这是“职业病”? 纵观当代易学界,怎么说话怎么解易那是一点都不重要的,关键是看有多少钱去建设推销渠道。
华叶 31# 发表于 2011-11-10 17:40 | 每一个易学者——特别是当代易学者——都来自“民间”,个个都坚称自己是“正解”,甚至敢跟文王、周公、孔子等一比高下。 我不明白,为何易学者就那么的慢心巨大,难道这是“职业病”? 纵观当代易学界, ... 邓荣继 发表于 2011-11-10 16:40 是呀,他们都是“演员”,哪里是搞易的“学者”。走的都是“捧红”路线。
万神通 32# 发表于 2011-11-20 18:30 | 如果说,《传》确实是孔子所作的话,那么,孔对于易学的哲学化,或者说对于后世能产生哲学易,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从这个意义来说,讨论一下孔子与易,也末尚不可。但有些学者不顾历史事实,扯出“孔子作经”,就很不地道,正如邓先生所说,碍于面子,曲意迎合罢了。
 楼主|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10 1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鞠曦   字白山,号时空散人,大*陆新儒家、哲学家。1952年生,1964年读初中,1968年上山下乡,1970年招工回城,1990年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读初中时逢文化大革*命而废学,由此开始漫长的自学历程。八十年代中期始隐居长白山。创办长白山书院,任院长。

      1968年,他下乡到抚松县农村,当地人看病难,一种助人的强烈愿望促始他钻研中医,看书自学,在自己身上试针,后来又跑到县里找老中医请教,17岁就可以给当地农民看病、配药。

  1970年,他被分配到露水河林业局当电工。“18岁,电工水平超过六七级老电工。”一些老邻居至今仍佩服他。可更多的是排挤,因为“红而不专”,他三次失去推荐上大学的机会。

  1971年,他到党校学“马列”,第一次系统接触哲学,就像儿时爱上无线电一样,产生强烈兴趣。他广泛阅读马列、哲学书籍。这方面的书难买,他和书店经理拉关系,买到很多内部书。

  鞠曦全面研究哲学是从“9·13”林彪事件后。“这事给我巨大的警觉。”鞠曦说,他用自然科学逻辑判断当时政*治和理论问题,发现其中主观性太强,于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后来,拓宽到研究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
 楼主|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10 12: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專著:

              《〈中国儒教史〉批判》 (鞠曦 著)自序(附《后记》《目录》)

          鞠曦著《中国之科学精神》(附《追寻中国精神丛书》主编琐语及作者绪论)

            《段正元语要》(鞠曦主编)编者前言(附目录)
         《段正元儒学思想辑要》(全书)
编辑本段其他资料 《天符经》、《天符经解》点校(鞠曦 点校)(附 [韩]姜孝信:《天符经定义》)



  编辑的著作

《段正元语要》(鞠曦主编)编者前言(附目录)
         《段正元儒学思想辑要》(全书)
编辑本段其他资料 《天符经》、《天符经解》点校(鞠曦 点校)(附 [韩]姜孝信:《天符经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14: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