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帛书《周易》与传本《周易》的先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帛书《周易》与传本《周易》的先后
(原创非首发)
乾坤客

帛书《周易》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盛于一漆盒内。帛幅高约48厘米,宽约85厘米,墨书。由于是折叠放置,历经千年,腐*败后而成片状,残损了不少文字。


1984年的《文物》第三期才发表了帛书《周易》经*文,即《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1992年《马王堆汉墓文物》刊载了帛书《周易》和《易传》之《系辞》部分的全部照片和图版释文。1993年陈鼓应先生主编的《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刊发了陈松长、廖名春合释的《二三子问》、《易之义》、《衷》、《要》传文。1995年后,朱伯昆先生主编的《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又收录了廖名春的《缪和》、《昭力》之释文。《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辑也刊了是二篇的别一种释文。至此,帛书《周易》的经传释文才全部发表问世。

帛易出土后,出现了一个“帛易热”,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篇目结构研究,二是文献学研究,三是流派及与传本相较的先后研究。

由于帛易与传本的卦爻辞实者大同小异,在卦序方面则截然不同,而二者的易传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因此,可以断言,二者的早晚问题,实际上是卦序早晚问题和易传的写作先后及其关系问题。易传只不过是后人对经的阐述,如果不考虑易传的早晚的话,帛易之经与传本之经,必有一方的卦爻辞是附会到对方卦序上的,从逻辑上来讲,晚出的卦序应是附会了早出的卦序的卦爻辞。

关于帛易卦序和今本卦序产生时间的先后,学人提出了相反的两种看法。究竟帛易与传本的卦序哪一个先成的呢?如何考证呢?先看学人们的相关认识。

刘彬先生有文《论帛书<易经>卦序早于今本<易经>卦序》,介绍了各家观点及依据并提出了自已的看法。现摘录如下:

认为帛易卦序早于传本的原因如下:

最早参加帛书《易经》整理的张政先生和于豪亮先生通过与传世《易经》文本的比较,都认为帛本早。张政先生认为:“帛书本《周易》和熹平石经、王弼《注》、朱熹《本义》等本比较,具有较原始的形式。显然,后来的本子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的。……这种卦序的形式很机械、很原始,可见今本六十四卦的顺序和分成上下经的形式是汉朝人改编的,《序卦》也是后起的。”

于豪亮先生认为:“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帛书本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

后来刘大钧先生和金春峰先生通过两种卦序中有相同序数之卦的比较,进一步论证帛本早于今本。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它们有其相同之处。乾皆为一,恒皆为第三十二卦,巽皆为第五十七卦,中孚皆为第六十一卦。……我们认为,这些不会是偶然的巧合。今本六十四卦当初可能是在帛书《易经》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基础上,按照‘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多数卦又重新作了排列。由此猜想,帛书《六十四卦》,似乎确实应是‘较早的本子’。”

金春峰先生通过帛本和今本《易经》卦序的比较,更从逻辑上论证帛本更早:“我认为,帛《易》卦序和通行本卦序可以在事实上同时出现,但在逻辑上,帛本卦序必在通行本前;理由是:两种卦序中,恒卦皆居于中心位置,皆为第三十二卦。这种情况只能以今通行本依照帛本才能解释。因帛本是据一固定原则、机械安排卦序的,无法调整秩序,而今通行本则可以人为调整。”

要之,认为帛易卦序较早的依据为:
1、帛易卦序原始,原始的原因是帛易卦序机械、简单。
2、二卦序中有四卦卦序数相同,因为帛易卦序“是据一固定原则、机械安排卦序的,而今本则可以人为调整”,也就是说,传本可以人为调整这四卦为相同的卦序数。

按传统说法,今本《易经》乃文王所作。若如此,则今本《易经》的卦序在西周应已存在。200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长安县西仁村采集到四件陶拍,其时代下限不晚于西周晚期,其中两件上有数字卦。李学勤先生把采集:2上的数字卦读为师、比、小畜、履四卦,把采集:1上的数字卦读为既济、未济二卦,认为:“由师至履、既济至未济两处局部卦序,不难推想当时所用《周易》的卦序大同于今传本卦序。换句话说,传本《周易》那时业已存在。”因为从师至履、从既济至未济的卦序,正是今本《易经》的卦序。这证明今本《易经》卦序的存在不晚于西周晚期。

面对这一事实,刘彬先生据已认定的帛序早于今序的结论推断:“如此说来,帛本卦序的存在也当不晚于西周晚期,看来帛本卦序的来源确很久远。”

张政烺先生后来改变观点,认为帛本卦序晚于今本卦序。其理由是:《周易》曾经历过一个用竹简书写的时代,这是筮家经常使用之书,翻检频繁,不免‘韦编三绝’,简策散乱。……如果手头没有《序卦传》,要想把散乱的简策复原《周易》的次序就很不容易。筮人一般文化程度不高,为了实用,不求甚解,按照当时通行的八卦次序机械地编造出帛书《六十四卦》这样一个呆板的形式,自然会便于检查。

可见张先生认为由通行本卦序改变为帛本卦序,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筮人检索

对此,欧阳维诚认为:如果仅仅为了这一目的,何以一定要改变通行本《周易》的卦序才能达到呢?筮人即使文化不高,但他们毕生从事此一事业,何至于对为数不多的64卦的排列顺序都记不住查不到呢?”

韩仲民先生也认为帛本卦序晚于今本卦序,其理由是基于他提出的一个新观点:六十四卦早于八卦,不是八卦重为六十四卦,而是由六十四卦提炼出。今本六十四卦是六爻整卦,其排列不是由八卦重合而成,时间较早。而帛本卦序,是以重卦的方法,将上下两个单卦重合在一起,组成了六十四卦。这是经过改编的结果,其时代必然较晚。

此新颖的观点,“就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还不能说这一新说可以成立。而即使此新说成立,也不能必然推理出不用重卦方式排列的今本卦序一定早,而用重卦方式排列的帛本卦序就一定晚。

李学勤先生也认为,帛书卦序不会早于传世本卦序。道理很简单,如果《周易》经*文本来就有象帛书这样有严整规律的卦序,谁也不会打乱它,再改编为传世本那样没有规律的次第,而《序卦》传也用不着撰写了。事实只能是,传世本是渊源久远的经*文原貌,帛书本则是学者出于对规律性的爱好改编经*文的结果这种观点是把卦序的改变归结为人们对规律的爱好。邢文同意此观点,并强调:这种卦序严格的规律性说明只能晚于今本的卦序。

黄沛荣先生也认为今通行本是最早的卦序,而帛书本卦序在后。其理由是:《周易》卦名的取定,已采“非覆即变”的原则,而今通行本卦序恰把“非覆即变”的两卦,编排在一起;如果它不是根据此种卦序,何以能如此?
对此,金春峰先生认为:显然,这是把卦的编纂、取名与卦序的排列混而为一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这种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要之,认为传本卦序较早的依据为:

1、传本虽早,但无严整规律,不易记忆,帛易卦序出于规律性的爱好或为翻检方便而另起炉灶。
2、64卦早于八卦的形成,传本非八卦重卦而成,帛本乃重卦而成。
3、传本卦名的取定本于“非覆即变”原则,卦序合于这个规定。

通而言之,现有学人对卦序早晚的认定基本上集中在对传本卦序的有无象数规律及卦名的命名与卦序有无关系的认定上。

可以说,在对传本卦序的象数规律研究上,当代学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陈壮维、李尚信、郭顺红、郑志雄、郭志成、王易方等人在这一方面都有文论述,尽管尚无一而统之的规则,但对其中的部分规则的揭示,都是不能完全否定的。笔者也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能够自圆自说,笔者的考证结论也有初步检验,正待进一步的完善。

黄沛荣先生“卦名与卦序相关”的观点,具有新意,笔者在此做进一步的补充推断:

1、帛易卦名与传本卦名大同小异,相异的卦名在音或义上相同或相近,二序的卦名必有一方取自于另一方。
2、一种卦序形成与卦名命名如果直接相关,当这种卦序形成后,卦名在同时或不长的时间内应该完备。如此,可以表明,其他卦序的卦名如果采用了“和卦序有关系的命名”,则可以断言这种卦序较晚。

因此,只要证明哪一种卦序的卦的命名和卦序有关即可知谁早谁晚。

笔者做过这个工作,小文《图腾及<周易>卦序成因解析》和已发于本版的《周易》卦名之命名象数规律研究 》中有相关论述。

此处仅对《图腾及<周易>卦序成因解析》做一摘要简介

今本《周易》卦序象数结构逻辑及其成因古来无确解。笔者通过对通行本卦序的结构解析,借助于六个天文卦图和通行本卦序结构“T”型图,推导出《周易》原始卦序初构图、定型图和卦序图腾。经与出土文物比对,并参考西周图腾崇拜背景和卦名、卦爻辞月令信息,复原出近于通行本卦序的《周易》原始卦序。《周易》原始卦序的复原,揭示出道法自然,错综卦有自然原型。原始卦序与卦气的对应,证实《周易》一书本非随机性的巫术卜筮之作,而是西周“序以御政”的卦气历著。《周易》原始卦序的建构包括初构和定型两个步骤,在流传中部分卦发生错位,形成了今本卦序。把握了《周易》卦气学和《周易》历数筮法,则可以掌握《周易律算》绝学,为西周四要素俱全的青铜器历日作出绝对年月日的鉴定,为西周准确断代。在考古中,也可以凭借出土西周数字卦判断其时间。

摘录部分:
“笔者复原的《周易》原始卦序是否正确,应从四方面来验证。第一要看六十四卦在《周易》卦序图腾上的定位和定序是否合理有据,第二要看《周易》诸卦爻辞所透露出来的月令和本卦由原始卦序所确定的月建是否相应,第三要看《周易》卦爻辞所记载的史实与本卦由原始卦序所确定的年月是否与其他文献相关记载相符合,第四要看出土的带有西周历数数字卦(非巫术数字卦)的文物所记载的事件和时间是否与数字卦所确定的时间及文献相关记载相符合。
第二点笔者在第三节已有论证,此处不再重述;第三点和第四点的验证涉及到西周历谱,西周历谱笔者虽已据《周易》原始卦序的历算特征予以复原,并由西周青铜器历日加以检验,但限于篇幅,须另文阐述,本文只就第一点进行分析。
六十四卦在《周易》卦序图腾上的定位和定序是否合理有据,笔者从六十四卦结构类别、《周易》卦序图腾与卦名命名之关联、西周历法与卦名命名之关联、出土陶器纹饰与六十四卦定序关系四方面分别阐述。”

根据《周易历算》及西周数字卦,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
1、帛易卦序不晚于周昭王十六年。
2、传本卦序不晚于周成王十八年。

二者均于西周时期形成,但据卦名与卦序的关系,帛易卦序晚于传本卦序。据卦序与卦爻辞的联系,帛易成书晚于传本成书。

李学勤先生认为帛书卦序不会早于传世本卦序的原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周易》经*文本来就有象帛书这样有严整规律的卦序,谁也不会打乱它,再改编为传世本那样没有规律的次第,而《序卦》传也用不着撰写了。事实只能是,传世本是渊源久远的经*文原貌,帛书本则是学者出于对规律性的爱好改编经*文的结果

这个原因,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完整。传本《周易》卦序本有规律,只是后人没有找到而已,帛本卦序的新成,也并非出于学者的对规律性的爱好而改编,而是帛易卦序在西周时期另有他用,也是一种有别于传本卦序的纪时方法。在西周时期,这两种卦序都和历数数字卦有关。后世小巫不知此二序大用,结合卦爻辞用于随机性的巫卜上了。

附:
刘大钧:帛《易》源流蠡测

帛《易》经传文中的卦名,多依《序卦》《说卦》《系辞》等传文训释,说明帛书传文、帛书经*文皆当为孔门所传之《易》。如:今本 “睽”卦,竹书作“楑”,“楑”字很明显与今本“睽”同。而帛本此卦作“乖”,帛本卦名作 “乖”,显然是得之《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可证帛本卦名作“乖”,是以《序卦》的训释为据。再如今本“履”卦,帛本作“礼”,此亦得之《序卦》: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由此知,今本乾卦帛本作“键”,今本坤卦帛本作“川”,亦皆得之《说卦》“乾,健也”“坤,顺也”。过去读《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总不解先儒何以“天行健”对应“地势坤”,见到帛本后方知,此“天行健”者,乃“天行键”也。因“键”“健”互假,故而“天行健”即“天行键”,而“天行键”亦即“天行乾”也。《象》文是以“天行乾”对应“地势坤”。以此可知,《象》文当经今文经师整理。今本离卦帛本作“羅”,亦本之《系辞》:“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由帛本卦名多以《序卦》《说卦》《系辞》等传文之释为据考之,帛本对原古文本中的古字古义,已经本着“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的精神作了训诂解读,因而留下了田何当时传《易》时,“传通其义”“以今文读之”的明显印记。

简本胜于帛本的文字:(摘自李学勤《周易溯源》)
1、        大畜六五,今本作“豮豕之牙”,简作“豮”作“芬”,音近,帛本作“哭”,过去无解,现知帛本之“哭”为“芬”之误。
2、        睽上九,今本作“匪寇婚媾”,简本作“昏”,帛本从“门”内有“梦”,由简本知为阍之误写。
3、        井之今本“羸其瓶”,简本同,帛本作“累其刑(左土右并)”,多一刑字,刑字因下文而衍。
     今本胜于帛本的文字:
1、        师之今本“大君有命”,简本作“大君子有命”,帛本作“大人君有命”,后二者均有衍文。
2、        咸九五今本“咸其脢”,简本作“咸其拇”与初六重复,帛本作“咸其股”与九三爻重复。
3、        井九二今本“瓮(上雍下瓦)敝漏”,简本“瓮”作“隹”,帛本作“唯”,均为原“瓮”字之残字。
4、        履今本有“履虎尾”,帛本作“礼”,履实为本字。
帛本胜于简本的文字:
1、        頣初九今本“观我朵頣”,帛本“朵”为从手从短,为一音近字,简本作上山下元右反文,不合。
2、        井九三今本作“井渫不食”,帛本“渫”作上世下止,为一通假字,简本作“朻”,对照同卦知为“收”字,文理不通,本上文而讹。

由上可知,仅从个别文字的精当上,是难于断定三个版本的成书早晚的。

十翼是比较有机的整体,当为一派所传习。帛易也当如是。《系辞》是传本和帛本都有的内容,从系辞的篇目结构的安排上,学人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刘大钧先生所言,以为帛易《系辞》中多有孔子及弟*子的言论,其中一些话,非传本《系辞》所有,以此认为传本系辞本于帛易《系辞》。二是,经李学勤先生详尽考证,从结构上来讲,帛易《系辞》多有不相连惯处,以传本《系辞》恰能补入。且传本《系辞》之部分内容散入了帛易的其他篇目中。特别是帛易《系辞》及各种大传中少了有关筮法的部分。足见传本《系辞》事实上更准确一些,帛易《系辞》的多出来的孔门言论为孔易传人在传易中杂入《系辞》中的,也就是说传本《系辞》要早一些。传本《系辞》中的筮法部分与历法相关,正与传本卦序的卦气相应。传本和帛本有不同的师传过程,传本十翼是比较有机的整体,而帛易所传十翼不是十分完整的,多有残缺不全处,从《缪和》的结构中也可见一斑。易传的作者如果参考的是帛易,则写不出与《系辞》相应的文字来。

十翼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孔子的二传弟*子曾写过《乐记》,其中引用了《系辞》中的话。帛易为楚人所传,据文献,楚人在孔子弟*子中,出现在三传弟*子中。

从《序卦》中可以看出,最起码,这《序卦》一派是认定卦名为传本卦名的,而不是借用的另一派的卦名。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0 23: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