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1|回复: 0

关于利用缓控释肥治理湖泊面源污染的探讨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4 16: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民说控失肥:施得少用工少费用少,长得好产量高买不到

CAS合肥研究院


8月31日,安徽省副省长田维谦、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张华建等有关部门领导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党委书记匡、等离子所研究员余陪同下,考察了巢湖流域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控失肥”12个示范点之一的肥东县,对“控失肥”示范效果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农户的使用效果反馈。

此前一天,徐根应曾独自对农户进行过暗访,他在车上兴奋地对田维谦说:“我总结农民对控失肥的反映就是——施得少、用工少、费用少;长得好、产量高、买不到。”田维谦回答说:“农民说买不到控失肥,说明农民有需求。省委省政府把推广控失肥作为控制巢湖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60万吨控失复合肥生产落在合肥市,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好这项工作。”

肥东县控失肥示范点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进行。示范点首席专家——安徽农科院绿色食品研究所所长朱介绍了试验情况,他指着示范田对田维谦说:试验材料为杂交水稻,一次性施用控失肥的田块整个生育期长势整齐,穗大粒多,初步预测平均亩产约为700公斤以上。在田头劳动的农民纷纷赶了过来。一位叫施凯发的农民告诉田维谦:“这个肥好,省。”一位自称当过生产队长的老农说:“一次施肥,省事。施别的肥长得猛,后来就不行,要追肥;这个肥悠悠地长,一次就行。”还有个农民说:“七月份旱,我田里缺水,施这个肥的苗还青丝丝的,别的就有点枯了。”在远处劳动的一位妇女跑来说:“在哪里能搞到这个肥啊?他们都省事,我搞不到嘛。”……

田维谦向农民介绍了合肥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告诉大家正是他们研究出来这种新化肥,他还向农民和在场的人员宣传:这种化肥除了可以增产、省工,还可以减少化肥中的氮磷向水体里流失,减少对饮用水和湖泊的污染。

中科院离子实验室主任吴博士在汇报中表示,06年所有试验点减肥20%,单季晚稻略有减产(-1.49%),玉米增产5%。去年是我们实验室自己制作的控失肥,今年与企业合作,攻克了控失复合肥生产工艺,完成单班生产100吨控失复合肥试验;在省农业和科技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在巢湖流域等地设置了12个试验示范区。开展水稻、玉米和蔬菜等作物控失化肥的试验示范。目前,贵池区早稻示范100余亩已经平均单产436.5公斤,与等量的普通复合肥对照相比增产 11.8 %。在粮食增产的同时,氮磷减排效果明显:合肥市大圩乡控失肥试验田暴雨后径流损失水样对照分析结果显示:示验田土壤流失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减少了16.7%、53.4%和52.1%。

田维谦听后十分高兴,他说,今天看到好的结果,我同大家一样十分高兴。国务院把治理“三湖”作为国家工程摆在非常突出、紧迫、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把“三湖”治理好。巢湖是安徽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巢湖、合肥300多万人们的饮用水源。省委、省政府依靠科技创新,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为此省政府召开省长办公会进行专门研究,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支持这两项巢湖治理核心技术产业化、工程化的决心。相信科研人员一定会再接再厉,创造更大的成绩。

匡表示,合肥研究院把其列入重大项目,已经安排了300万元的创新经费予以继续支持,我们的科技人员将全力以赴,争取在巢湖治理上做出更大贡献。 






[ 2007.9.4]

另几则相关报道:

“全国土壤肥力保育与缓控释肥料研究及应用”学术交流会闭幕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7-8-23


2007年8月12-14日,“全国土壤肥力保育与缓控释肥料研究及应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省临沂市如期召开。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翔照处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武志杰研究员等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议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和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山东省临沂市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会议同时得到了临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89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石元亮研究员主持。张玉龙教授首先代表中国土壤学会在会上致开幕词,高翔照处长在会上作了讲话。开幕式结束后,围绕土壤肥力与缓控释肥研究及应用几个专题,冯元琦、樊小林、刘宝存、赵秉强、陈利军等19位代表分别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报告,代表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本次大会同时出版论文集一部,收录论文共计26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会后就沂蒙山区的地貌土壤及农业状态进行了考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高效肥料创制”启动暨技术交流会在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7-7-4




2007年6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高效肥料创制”(2006BAD10B00)启动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京民大厦召开。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教育部的领导,项目下设各课题负责人及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对各课题的实施方案、经费使用进行审议,并对课题半年度的进展进行交流。技术交流会由专家组组长沈其荣教授主持,各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已有研究进展分别作了汇报,专家组对各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审议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项目召集人武志杰研究员根据各课题的汇报作了总结发言并组织各课题负责人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各课题间的配合衔接等进行了讨论。项目启动会议的顺利召开,为圆满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项目实施半年来,各课题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担的“氮、磷肥缓释促释技术”部分成果已经在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产应用,该公司投资2700万元,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缓释复(混)肥生产基地。4月11日,在山东临沂举行了“院企合作,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百万吨缓释肥料基地”签约与揭牌仪式,第一期60万吨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包膜控释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评价项目通过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鉴定。课题通过对聚合物包膜肥料所涉及的包膜材料、工艺设备和评价测试等内容的研究,筛选出平均分子量在3000以下的线型和支链型的聚烯烃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和成膜结构,制造的控释肥料养分释放性能稳定,并可以通过改变线型和支链型的聚烯烃的配比改善成膜结构,达到调控释放期长短的目的。在制造包膜控释肥料的中试设备开发方面,建立起一种基于喷雾沉淀法工艺的喷动流化床包膜成套设备,该设备的雾化系统可控能力强,回收系统能耗低,回收率高。

“新型高效肥料创制”项目紧密围绕国家《纲要》农业领域“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优先主题,是国家测土配方推荐施肥工程、沃土工程、丰粮工程的关键配套技术,是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产学研结合为一体的技术攻关项目,历时5年(2006~2010),投入总经费7000万元(其中支撑计划拨款3500万元)。项目针对制约我国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重点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肥料标准制定和施肥模式研究三个层次共设立10个课题,预计在项目完成时能突破重大关键技术5项,创制新型高效肥料系列产品40个,建立中试、产业化基地6~7个,形成新型高效肥料工艺技术包及生产线4套,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利润1.46亿元,提出建立或修订肥料国家标准建议3项,向国家提交我国肥料发展战略咨询报告1份,初步建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肥料创制的技术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04: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