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道传承与天下秩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易学与我有一段特殊的因缘,我有六年时间的修道经历和五年时间的修佛经历,我的第一位道家的启蒙老师就在我们这个“全球未来论坛”群里。目前我的易学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太极图理论,主要是揭示易学中的思想方法;第二个方面是卦序理论,主要是研究六十四卦次序中的哲学内涵及社会秩序含义,并试图理解古人的易学哲学境界;第三个方面是将传统易学结合现实社会及人生实践进行现代阐释,并试图将传统象数思想(比如阴阳五行)与现代西方管理哲学、政治哲学沟通,从而激活基于易学思想的政治哲学(这方面我也有一些成果,当然只是我的浅显思考)。遵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的“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我研究的基本方法。

好了以上是开场白,下面将与大家分享多年研究易学的部分心得,我们这个群里专家学者很多,高人也很多,本人非专业研究仅仅属于个人浅见,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易道传承与天下秩序》,演讲的内容,涉及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易”,一个是“秩序”。那好,我就先从这两个话题展开。

先说“易”,大家知道,“易”也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易学,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体系,能够区别于其它民族,悠悠流传数千载。传说伏羲氏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王天下,观龙马出河而画八卦(即传说中的“河出图”),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先河。西方有《圣经》,印度有《吠陀经》、伊斯兰有《古兰经》,这些经典都是不同文明的文化原典,非常古老,非常深奥,是凝结了各民族并传承数千年的源头文化。中国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就在《易经》,中国人的思想方法深受《易》的影响,就如同一棵大树有根、有主干和枝叶,那么根部就是大树最初萌芽的地方,也是成长的根基所在。
自汉代开始中国就将《易》作为了群经之首。自古以来围绕易学的学问很多很广,总体来讲《易经》可以说既是卜筮之书,它同时也是哲理之书、教化之书、修养之书、实践与决策之书(还是自然哲学之书)。自孔子《易传》传出,后世对《易经》的哲理与德义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广泛传承,易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深深溶合于中国古代人文与自然文化的方方面面。

《易传》对于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大家对太极图并不陌生,几乎妇孺皆知,太极图的“太极”就来自于《易传》之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思维是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刻的思想方法。我们今天说的“文化”与“文明”都来自于《易经》,《贲卦·彖》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以化”就是文化;《乾·文言》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由此可见《易》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绝无仅有的。

再说另一个关键词“秩序”,这个秩序我认为包含三部分,第一个是“心灵秩序”,第二个是“社会秩序”,第三个是“自然秩序”(前两个为人文秩序)。“社会秩序”包括“社群秩序”与“政治秩序”。“心灵秩序”主要就是指我们的精神归宿、心灵依托、人文道德境界等等方面(主要涉及宗教与生命信仰);“社群秩序”就是社会基本关系的构成(比如家庭、宗族、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等),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关系,各类社会组织关系等(主要涉及的是社会与人伦);“政治秩序”是社群秩序的延伸,主要涉及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国际关系等等(政治制度是其核心要素)。

“自然秩序”是自然界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形成的物理结构,自然秩序包括从微观到宏观的一切现象。自然秩序是自然科学家(如物理学家)所关注的,现代物理学、生命科学越来越多的证明易学中的“科学性”因素,比如遗传密码有六十四个,与六十四卦暗合;自然界有正电子、负电子,正质子、负质子,正物质、反物质等,也有时间与空间、质量与能量这样的相当于阴阳的概念(时空可以相互转换、质能也可以相互转换)等。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都与易学思想相合。易学中本来就应该包括自然秩序学说的,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中医学等就与易学有很大关系。另外,经济学与社会学中也有一些与自然秩序有关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不多谈自然秩序的内容了。

人文秩序的构建离不开文化,文化是秩序的粘合剂,“易”为中国文化之源,因此中国的秩序观自然也就与“易”道传承有关。天下秩序是中国人对世界格局与秩序的看法,对世界格局与秩序的看法离不开中国的(易学)哲学思想。

下面谈一谈易经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想方法。

一、易道传承了什么思想?
1.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自伏羲画八卦开始,易就成为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也可以说是生命信仰,易的思想就是天地人合一思想,她不同于西方、伊斯兰世界的神学思想,也不同于印度教的大梵思想。
第一,易经看待世界,认为天、地、人乃至万物都是同根同源的,万物是变化的,我们看到事物的不变只是暂时的表象,变化是永恒的,《易传》中说:“易者,易也。” 就是变化的意思,东汉郑玄解释“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个内涵。万物能够变化的那个要素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万物之“心”、生命之“本”,我称之为“能动性”(这个“能动性”,佛家称之为“佛性”、“空性”;儒家称之为“知性”,易曰“生生”)。我们之所以被称作生命就源于生生不息。

第二,易经认为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易经描述事物的变化的原理是理、象、数,阴阳是变化的基础,事物变化无非就是朝两个方向(如变高了、变矮了,变大了、变小了;变冷了、变热了;变美了、还是变丑了;变好了、变坏了等等,都是对立反向、互补的),这就是最基本的变化要素──——阴阳,《易传》中称之为“两仪”,阴阳之中仍有阴阳,就是四象,四象之中再分阴阳就构成了八卦。比如一年分为两个阶段就是寒暑,分为四个阶段就是四季(春、夏、秋、冬),分为八个阶段就是八节,故有四时八节之说,这里面就包含了象和数的关系。

第三,易经认为万物是有层次与结构的(这也可能是今天的自由主义者和中国左派最不愿接受的,他们对儒家的秩序持否定观点,认为是尊卑上下的渊源。但世界确实就是有秩序的,正象宏观宇宙中的星体和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都是有层级与结构的一样。易经有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八卦有三爻,分别可以象征天、地、人;也可以代表上、中、下三个层级;也可以代表左、中、右三个向度等。六十四卦有六爻,可以表示事物的六个层级,也可以代表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等。

易经中的阴阳不是简单的二元论思想,易经认为阴阳是一体的,只是事物变化呈现的两个不同趋向而已,事物未现阴阳之前称为太极。也就是易的本体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元典文化的最大特点,易经中有三才定位的说法,就是人与天地并列三才,在西方元典文化中虽然没有天的概念,但有上帝,这个上帝与人没有并列平等之说,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自从上世纪MKS主义进入中国后,辩证法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有学者认为易学就是一种辩证法,甚至有学者从辩证法角度解说易学。易学中的确具有丰富的辨证思想,有些观点甚至与辩证法有点类似(如,阴阳与矛盾类似,易与辩证法都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但易学与辩证法并不完全相同,易学的内涵要比辩证法丰富许多。第一,易经中的阴阳不同于辩证法中的矛盾,在易经中阴阳*具有属性,比如阳的特性就是刚健,阴的特性是柔顺,比如作为男人的性情特征应该是刚健,女人应该是柔顺,而辩证法中的矛盾没有这些属性;第二,矛盾只是变化的两个方面,而阴阳可以再细分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第三,辩证法中的矛盾强调的是对立关系,而易经中的阴阳既有对立关系,也有互补关系,还具有平衡的因素,中正和谐是易经追求的最佳境界,而辩证法强调的是矛盾的对立、否定与斗争;第四,易经中描述的事物的阴阳状态与层级多种多样,从而形成了一套象数体系,有三才定位、五行生克、八卦与六十四卦结构次序等不同的模式,从而从不同角度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而辩证法只是一种思辨方法,其只相当于易经的阴阳变化层次,达不到更加精细的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境界,通过易学中的理、象、数关系组合演绎的事物变化的规律是辩证法中无法具备的;第五,本体论不同,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马克思),还有唯心辩证法(黑格尔),唯心唯物是西方文化对世界的二元分离的一种认识,中国文化中似乎没有严格的唯心唯物的分离,易学思想是一多融合的思想体系(不是二元论,也不是类似于西方宗教神学或机械唯物论的一元论),中国思想史上基于易学的理解虽然有理学、心学、道学、气学派的不同,但不是简单的唯心唯物学说;第六,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易经将修身与证道融为一体,学习易经就是要明天时、知进退,向圣人、君子接近。而辩证法本身并不强调修身证道。

前面谈到了易经思想与辩证法的差别,易经在中国传承数千年,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辩证法从西方传来毕竟不到百年。中国文化的根在易学,我们可以将辩证法的一些精华吸收到易学之中。

谈到秩序,就涉及到价值观,易学中从本体角度来讲,没有本体的善、恶之说,在阴阳未分之前为“太极”,太极不可言说,怎么会有善恶?所以,易经中没有性善性恶的概念。也就是人可以成善,也可以为恶。按照易学中的观点,是到了阴阳阶段,才有了好坏、善恶、高下之别。从易经中的太极图来看,善恶只是相对概念,站在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当然在正常社会特定秩序下就有正常秩序下的善恶观念,止恶扬善、公平正义,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平衡运转的重要因素。

再说说易经中的平等思想。易经认为阴阳变化的机会是均等的,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阴以阳为本,阳以阴为基,事物的变化离不开阴阳两方面要素。虽然事物变化中阴阳要素同样重要,变化的机会均等,但是并不认为阴阳本身就是平等的(毕竟阴阳中会有高下、好坏、正反之别),有些人认为《易经》思想扶阳抑阴是造成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乃至封建专*制的罪魁祸首。这是时代的误解,那只是特定时期对阴阳尊卑观念理解不同,表现的社会秩序不同而已。中国古代为农业社会,农业的收成主要依靠劳动力,以劳动力为尊,因此劳动力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男人作为劳动力优势在这样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男女有尊卑地位的差别。今天的社会,以社会商品经济为主,劳动力的主体是机器,而不是人力,男人已经没有了体力上的优势,所以现代社会强调男女平等。今天世界正进入智能化时代,男女体力的差别会越来越小(未来很多体力和复杂的活可能都让机器人来干了,社会的形态还会变化,这是后话)。我们今天的社会现状是,女才子、女强人、女企业家、女总理、女总统越来越多,说明男女相对地位也来越平等嘛。

但我想要表达的是,任何秩序下都有尊卑次序的不同,都有主次的差别,都有上下级的分别(比如在崇尚自由平等的美国,也是有秩序存在的,在美国公司普通员工与老板也不会平起平坐的,这就是上下之别,中国古代使用尊卑这个词)。《周易系辞》中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样的说法,这是讲的阴阳上下这个秩序。上下秩序不妨碍人性平等。

中国的思想(易学)是真正的一元本体论,易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神我合一、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的合一(也就是说,心灵中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一体的,易学的目标就要在世间建立人间净土,使我们的世间就像人间天国一样美好,当然易学还讲时运)。

后代儒家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发明了诸如天人感应、物我合一、知行合一、理事合一等说法。

与中国文化不同,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属于神我分离的文化,其将世界分为了世俗世界和天国世界,而且两者是不能合一的。虽然最高的主宰者是一元的,但在神与我、天国与世俗之间是不能超越的,因此最终还属于二元论。

前面讲了易经中的本体论与方法*论,笔者有一个《太极图解说》系列,重点介绍易学中的这些思想方法,从某种角度讲是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继承与发展,将辩证法思想与中国易学哲学结合,将中国传统的修养哲学、管理哲学,乃至政治哲学进行融合是我的目的。

2.建立在易经哲学思想下的礼乐秩序
在易学的本体论、方法*论的支撑下,建立了天人比拟的对应关系,《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天地、男女、夫妇、父子、君臣是阴阳相互对应的一种比拟关系。传说周文王推演出了周易卦序,周公旦则按照文王思想附上了卦爻辞,从而形成了《周易》古经的文本框架,周公又依照《周易》的天人对应关系建立了一套以宗族体系为主的人天相应的仁义亲尊的礼乐制度(记载在《周礼》中,《周礼》共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这种天人秩序如果用六十四卦的次序来描述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通行本《周易》卦序,卦序分为上下经,上经言天道,下经述人伦,故上经之首为乾坤二卦,下经之首为咸恒二卦,咸恒为夫妇之道,夫妇为家庭的基础,也就是宗族社会的基础。这种礼乐制度反映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一直延续三千年(其间个别阶段或改朝换代有所破坏,就是说的“礼崩乐坏”,但整体来讲还是延续到了清末),中国由此也被称作礼仪之邦、礼乐之国。

今天我们中国已经看不到这个礼仪之邦、礼乐之国的气象了。要看的话,只能到博物馆、历史书,或者古代文学作品中去品味了。唯一能够领略中国古代文化境界的就是古代建筑与艺术品了,比如我们到故宫博物院参观就像进入了艺术殿堂,可以看到从生活细节到建筑文化融进了数不清的中国人的哲学智慧,每个宫殿的结构、廊柱的数量、房檐的雕刻、门窗的花格等等都充满了深邃的寓意。古代国家所有重大的礼仪活动都遵循一定的天时,所有礼仪次序都遵从天地之道;古人从生活用品、生活方式、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等等都是精雕细作的艺术精品,就连房上的一块砖、家具上的一块木头都要做出各种镂空或浮雕的造型,古人实际上是生活在艺术的世界里。今天的科学尽管很发达,生活资料也很丰富,但是生活方式是快餐文化,因为没有古代的天人哲学思想体系的支撑,没有古人的艺术修为,达不到古人的心灵境界。有人说中国古代是半人、半神的世界,可能有一定道理(好的时期,某种意义上就如天国)。未来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就看未来中国文化如何演绎与发展了。

在易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下,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是如何演绎的?下面介绍

二、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1.儒家向来推崇尧、舜、禹三代传贤不传子的禅(shan)让制度,尧、舜、禹成为中国历代颂扬的圣贤。这说明,尽管儒家重视宗族孝道文化,但是在国家治理的传承上更倾向于公天下的贤能政治。
2.夏代自夏启继承父位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也标志者古代早期国家的建立,从《尚书.洪范》记载来看,大禹传承的洪范九法说明作为国家治理理论的成熟(即传说中的“洛出书”)。《洪范》九法核心,一个是大中至正(启用皇极),一个是五行生克平衡思想。

3.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继承了商朝制度而进一步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弱化了对“神”的崇拜,代之以天人宗亲关系下的礼乐制度,将亲亲尊尊放到了礼乐秩序之中。周代实行宗亲分封建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孔子对这一套治理办法比较赞赏,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的一生都在试图恢复周代的礼乐秩序。但是孔子的理想终究在他的一生中没能实现,而且天下秩序也越来越不堪,孔子最后也不得不感叹:“河不出图,凤鸟不至,吾已矣夫!”。虽然孔子的圣世理想没能实现,但是他将后半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著书立说,《易传》思想也是孔子晚年形成的,为后世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安抚中国人的心灵奠定了基础。

4.战国末期秦采用法家思想(法家实际上是儒家的一个分支)统一六国,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治理的制度,秦始皇开始的皇权制度规定:行政、军事、经济等大权由皇帝总揽,皇帝的称号、皇权制度等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一体制后世王朝一直沿用,直到清末延续了两千一百年。自秦代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辖郡,郡统县,县管乡)。以此改变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按田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书同文、车同轨。自秦代开始奠定了中国大一统格局,后代各朝的政治制度只是在秦制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没有大的改变。文化方面自汉武帝开始推行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实际上是以儒家为主体多家融合的文化制度体系。

秦代奉行法家思想,国家秩序依靠的是严刑酷法、野蛮暴政,而不是亲民顺民思想,以至于人们称强秦为虎狼之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十六年后,因陈胜吴广起义而灭国。

汉朝建国之初名义上废除了秦代的法家思想,但国家管理体系仍沿用秦制,意识形态上代之以阴柔的黄老道家思想,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开启了“文景之治”。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认为黄老思想过于阴柔,不利于汉武帝的励精图治,经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最终将儒家思想奉为正统,后代各朝都沿用这一思想体系直到清末。

我们通常说中华5000年文明史,中国历史大约每经历1000年左右(不是精确的),中国的思想体系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政治体制也会随之有一次较大的变迁。
第一次是夏禹时代(大约公元前3000年前后),初级国家管理体系建立(家天下秩序的建立,三代之前与之不同);文化传承的典范是《洛书九畴》,也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哲学思想;
第二次是周初(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易学发展、建立礼乐文明);文化传承是《周易》、《周礼》等;
第三次是秦汉(大约公元前后,儒、法思想争夺,最后归于阳儒阴法,大一统、郡县制);儒法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行政制度以及人伦道德的建立影响巨大;
第四次是宋明理学的建立(大约公元1000年前后,宋明理学的建立是基于隋唐之后佛道学的压力,应运而生的儒家学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贡献卓著);宋明理学重于个人修为,弱于政治架构的创新与改善,终至宋后多次亡国。
第五次也就是当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国破家(儒家)亡的衰败,李鸿章讲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实这第五次文化变局应该是五千年未有。1911年结束了历史记载的宗族世袭帝制,开启了民*主国共和理想。世事变迁,百年沧桑,历史走到了今天,东西文化的碰撞以及我们先辈的孜孜追求,带给了我们什么?说到底就是取消家族世袭帝制,换来了贤人政治(或精英治理模式),带来了科学思维,带来了民*主思想。

我们今天仍处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五次转型时期,这次转型历时百余年,已经逼迫我们不得不进行政治创新与制度变革,实际上是补自宋代以来缺的那一课,因为宋代本来应该进行制度创新的,但是没有大的变革,所以自宋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国破家亡。

这第五次变局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很大,我们再回顾这一百五十多年中国近代史发现,其实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打破了承传数千年的宗族社会,而儒家思想是这次社会变革中受冲击最大的,儒家思想几乎遭到了最彻底的否定。上世纪以来很多著名学者都在批判儒家,真心守望儒家的学者寥寥无几,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文化几近断绝。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与改变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此开始了中国文化反思与否定,这股风一刮就是60年,整整一个花甲子周期,特别是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达到了极致。

易经中有两个卦一个是“剥”,一个是“复”,“剥”尽然后“复”来,今天国学(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归中华大地,中华文化复兴的春天来了。从大的层次来讲,这次文化变革成功后有望延续千年,在这千年时间里,中华文明将再创新辉煌。中国文化包括儒家思想将凤凰涅槃,重放异彩。

三、当代社会价值的建立
1.当代格局
前面讲了,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从政治经济秩序方面来讲中国文化的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宗族世袭体系,这种变局不仅仅表现在中国,世界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法国大革命之前,西方也是家族世袭专*制。今天我们看到,家天下的皇权政治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竞选或推选限期执政制度,当代西方国家普遍采用洛克、孟德斯鸠创立的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即由两党或多党(多元)相互制衡竞争的限期执政制度,尽管还有一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象英国、日本、荷兰、挪威、芬兰、泰国等,但国王通常没有实权,也不参与国家治理);以家族为基础的士绅体系不存在了;以家族为主体的农商作坊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商业企业制度,企业普遍实行董事、经理人制度,而不是家族传承),虽然一般企业初创时期,大部分还属于家族式创业模式,但一般发展到了中、大型企业规模,就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家族式管理被经理人制度所取代。这一切表明从夏代开始的宗族世袭政治,到1911年终结(确切的说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M时代还属于终身制)。虽然作为组织体系的宗族社会不存在了,但是家庭仍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天下”观念也将发生变化,就是有过去的“一家天下”,变成了“天下一家”。

上个世纪不仅是中国的重大变局期,也是世界范围的重大变局期,在世界范围掀起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东西方较量(实际上是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较量),最终以苏联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失败而告终。上一世纪世界秩序的发展很耐人寻味,一方面私有制经济战胜了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公天下(贤能政治)战胜了私天下(世袭家天下)。很多国家在上个世纪经历了经济转型与政治转型。
上世纪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转型影响深刻,越南、印度等国家也经历了经济转型,特别是印度,1947年独立后政治体制实行的是西方多党民*主制,但经济一直推行国有计划经济,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私有化的市场经济,近年来经济增长表现良好,说明计划经济不论在任何政治体制下都是存在问题的。

2.中国现实
虽然中国在上个世纪选择了前苏联式的SHZY道路建立了新中国,但是由于公有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率先在19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首先由农村推行土地承包私有化。由于中国有深厚的儒家思想底蕴,没有选择苏联式的休克式政治改革,而是走了一条比较稳妥的先经济后政治的渐进式改革路线,避免了休克式改革的巨大成本。但是我们的改革会走的相对漫长一些,直到今天我们的改革还在进行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尖锐复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政治治理、法治建设、利益分配与平衡、知识创新与保护、文化教育体制、环境污染等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信仰缺失、价值体系紊乱问题。当前中国还称不上是文化大国,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比较紧张,还缺乏诚信观念,诚信体系也还未建立起来,政府的公信力还不够,国际上对我们的崛起还持另样的眼光,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担当意识。未来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政治环境改善和社会文化建设将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
未来中国文化朝向什么方向发展?我想首先应该处理好当前影响中国的几方面要素。

由于上述历史原因,影响当代中国的思想,有左派、右派、中间派,这里的左派一般是指MKS主义思想派,右派是指自由宪政派。通常来讲左派看重平等,右派强调自由。当代思想界还有一种分法就是中、西、马,就是中国传统思想、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还有马列主义思想。

这三个思想要素,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劣势,MKS主义在党内还有政治影响力,但真心信仰的并不多(主要是上世纪的共产主义实践挫折与当代世界政治形态发生变化有关),所以也很难走出国门;西方自由主义价值,在国际上有广泛的认同感,但在国内很难完全推行,需要有选择的吸收(主要还体现在经济领域);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深厚的底蕴,但近百年的批判与反思,人们已经不知道哪个是婴儿,哪个是洗脚水了,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人才匮乏,真正塌下心来做功夫,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学者不多(依靠这个行业赚钱的不少)。中国当代思想界似乎还处在相互攻驳的战国时代,缺乏一种合力意识,这是我对当前中国这三个思想资源现状的简单看法。

3.西方“自由”价值观解读
当代中国很多百姓对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趋之若鹜,但对自由真正理解的并不太多。大多数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理解西方的“自由”。
关于自由主义的所谓“普世价值”,自由、平等、民*主。平等可能好理解一些,就是本性平等、机会平等、权利的平等。但中国人对西方自由的理解则有偏差。

“自由”可能是自由主义者追求的最核心价值,但是天底下有绝对的自由吗?没有,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准确地来说西方追求的自由只能是心灵的自由(或者说是规则下的自由)。西方为什么提倡自由?因为在西方人的心灵世界里,上帝一直是他们的主宰,获得心灵自由就是他们的最大解脱,这也与西方中世纪的宗教专*制有关,文艺复兴打开了西方的自由之门。
中国人的心灵始终是自由的,在中国没有过宗教专*制,作为个人来讲,你可以信“天”,也可以信佛,信道,也可以信“山神”、“土地神”、甚至“财神爷”等;而西方人的心灵世界始终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犹如慈父般看护的独立存在的主宰——“上帝”,所以对于西方人来讲,除了享受慈爱以外,获得自由是他们的最大诉求。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与自由主义复兴实际上是对中世纪教会束缚的反叛。自由传到中国已经失去了本来的含义,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本应该是自由的,中国人理解的自由更多的是“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在一个有序的社会这怎么可能?今天中国人追求的自由,也许只能是规则下的自由,用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来解释“自由”可能最恰当不过了,这个“矩”就是规则,就是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的底线。中国的佛教中也有类似自由的说法,那就是“自在”,佛教中有“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有序的自由。

我们可以结合“秩序”来谈这个 “自由”,人一生下来就没有所谓的绝对自由,我们一生下来就隶属于家庭,上学后还归属学校教育与管理,走向社会以后则归公司、企业、政府等来管理,都要遵循这些组织的规矩,如果信仰宗教的话还要遵守宗教中的清规戒律。实际上天地间只要是有秩序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所谓绝对的“自由”,即使超出地球之外也没有绝对“自由”,比如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和其它八大行星都是绕太阳旋转的(它想绕天狼星或者是织女星旋转行是不行的!),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是一年时间(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宇宙间一切都是有秩序的,只有一些宇宙尘埃可能是自由飘荡的。从哲学角度来讲,自由与秩序是一对矛盾,自由过了头就失去秩序,过于强调秩序就失去自由,所以应该在自由与秩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即规则下的自由)。

我理解的自由应该是尊重别人存在价值的互容,根据太极图理论中的三极(无极、太极、皇极)思想,并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我于2012年8月提出了平等、互容、合作(与太极之三极对应)这个富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普世价值”【参见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2-8-15/923833.aspx】。2013年我看到中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备忘录中都提到了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这样的价值表达【见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3-6-8/975291.aspx】,说明这个“普世价值”是具有生命力的。

互容就是对自由的真正理解,互容就是相互包容,最可能的不伤害对方,尊重别人的存在。这个互容也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容。

5.中国(政治)秩序的出路
近代中国文化与政治秩序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919新文化运动——1949新中国建立——1979年改革开放。
1949——1979主要思想是马列毛主义+法家集权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架构沿袭前苏联模式,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发展基本停滞。
1979年中国走了一条渐进式改革道路,到2010年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但积累下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论中国经济、中国社会,还是中国文化都进入了重要转型期。中国经济也发展到了重要关口,中国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人均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也就是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这期间如果不能够推进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如果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治治理问题(包括腐*败问题、慵政问题),如果不能够平衡好收入分配问题,如果没有有竞争力的创新发展战略,如果没有充满活力的、公平的、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错失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机遇。

未来中国该走怎样的政治道路?是多党竞争的民*主道路?还是完善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民*主宪政?关于这个问题,学界争论很激烈,我也做了一点点思考,我认为要从世界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来综合考虑这件事,不能仅从西方鼓吹的价值观来考量。我们说天下秩序包含心灵秩序与社会秩序,心灵秩序涉及宗教文化与民风民俗,社会秩序涉及社会治理与社会制度,只有两者统一有序时,整个社会才是稳定有序的。我在2007年根据易学中的阴阳平衡理论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一元宗教信仰加之多元(多党民*主)政治这样的社会构建才可能形成稳定的结构;反之多元信仰加之一元政治也能构建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但如果是一元信仰加之一元政治,往往会形成极端原教旨特征的社会结构(如今天的朝鲜、一些伊斯兰国家、中世纪的欧洲等);如果是多元信仰加之多元政治,从长久来看这样的社会结构难以稳定。

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多元政党政治难以掌控局面,只有一元政治,才能够构建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是我的基本认识。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以后探讨。

四、未来世界秩序的思考与中国的天下秩序观
目前美国仍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二战之后奠定了美国、苏联主导的处于冷战状态的全球秩序,1990年代之后美国成为唯一霸主。其主导国际事务的方式主要有四个:第一个是鼓吹并不断输出自由民*主价值观;第二个是充分利用联合国的影响力;第三是建立北约军事联盟;第四是建立世界银行掌控金融主导权。美国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要素提高竞争力来维持其国际主导地位,一是自由的、宽松的市场经济与科技创新环境;二是相对自由的金融与贸易环境;三是积极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全球军事威慑;四是吸引全球人才汇聚美国;第五是美国式全球干预与均势平衡策略。

目前中国周边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上还都是美国的属国(追随者),比如日本、韩国、菲律宾、台*湾等,特别是台*湾成为美国制约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将是中国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只有中国的周边基本都是中国的属国(追随者)的时候,那么说明中国已经是国际秩序的主导国家了。

中国有句古话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有一句话叫做“风水轮流转”。从人类几千年发展历史来看,还没有永不败落的帝国。911事件成为美国国运的转折点,08年美国金融危机成为其经济实力的拐点,霸权思维仍是导致美国发展走向没落的主要因素。

今天的科学日益发达,通信与交通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交往变得方便快捷,全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有对应于全球化趋势下的价值体系。我认为这个价值体系就应该是“包容天下不同文明,视天下为一家”的思想,这将是中国“天下秩序”观的现代升级版。以美国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为基点的西方霸权思维显然是不能堪当未来世界和平使命的。

当今世界从综合实力来讲,中国目前是唯一能够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能够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所以美国有重返亚太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针对中国的遏制战略。无论美国如何遏制,中国崛起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当然我们自身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功课,这也是近一阶段中国转型的关键,所以也不要盲目乐观),中国也是最有能力担负起新的国际秩序主导者角色的国家,首先中国文化是普世的、是开放的、是包容的,中国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有数千年的治理经验,中国古代有成功的天下秩序观。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基于“朝贡体系”,“朝贡体系”遵循一定的礼仪往来,中国与属国之间遵循亲邻、睦邻、惠邻原则,中国与属国之间常通过建立联姻亲属关系等,实现与邻国的友好往来和互利互惠。

当今世界格局并不太平,霸权主义盛行,世界发展极为不均衡,地区性矛盾也此起彼伏,垄断与霸权是造成矛盾凸显的根本原因。我认为世界格局正在变化之中,新的秩序正在形成阶段。中国正在积极参与新秩序规则的建立,承担更加重要的国际责任,同时也在妥善处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在世界大博弈中不至于走到冷战与对抗的境地。一带一路、亚投行、上合组织等是中国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平台。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中庸、包容、开放的特点,有“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的气度,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中国的重要发展理念,平等、互容、互惠、合作、共赢等是中国信奉的普世价值,相信这一理念会带给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未来。随着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经济总量与质量的不断强大,传统以儒家为主体多元融合的文化自信得以恢复,国家“软实力”将会呈现,就会得到周边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追随,我们将成为了世界价值的输出国,而不是现在的进口国,我们在世界上就拥有了支配话语权,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大家每一位做出不懈的努力。好了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儿。
谢谢大家。

徐治道:
感谢郭顺红先生的精彩讲座,讲座从“易”与“秩序”这两个关键词谈起,认为人文秩序的构建离不开文化,文化是秩序的粘合剂,“易”为中国文化之源,因此中国的秩序观自然也就与“易”道传承有关。天下秩序是中国人对世界格局与秩序的看法,对世界格局与秩序的看法离不开中国的(易学)哲学思想。并从易道传承了什么思想、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发展、当代社会价值的建立与未来世界秩序的思考与中国的天下秩序观等四大方面作了讲论。认为世界格局正在变化之中,新的秩序正在形成阶段。中国正在积极参与新秩序规则的建立,承担更加重要的国际责任,同时也在妥善处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在世界大博弈中不至于走到冷战与对抗的境地。一带一路、亚投行、上合组织等是中国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平台。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中庸、包容、开放的特点,有“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的气度,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中国的重要发展理念,平等、互容、互惠、合作、共赢等是中国信奉的普世价值,相信这一理念会带给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未来。随着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经济总量与质量的不断强大,传统以儒家为主体多元融合的文化自信得以恢复,国家“软实力”将会呈现,就会得到周边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追随,我们将成为了世界价值的输出国,而不是现在的进口国,我们在世界上就拥有了支配话语权,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大家每一位做出不懈的努力。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19 18: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