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89|回复: 0

湿地公园项目立项申请建议书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3-2 17: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湿地公园项目立项申请建议书目录 第一章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1 第一节 建设条件 11 第二节 用地面积的确定 14 第三节 场址选择 14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6 第一节 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6 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7 第五章 规划布局与方案 18 第一节 规划设计方案 18 第二节 设计方案 25 第六章 环保与节能 33 第一节 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3 第二节 环境保护 34 第七章 节约用地 37 第八章 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8 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第一节 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9 第二节 投资估算 41 第三节 资金筹措 42 第一章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市**新区湿地公园 二、项目承办单位 **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三、项目建设地点 **市**新区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山东省及**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 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二、研究工作的重点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的确定; 3、规划设计方案; 4、场址选择与配套建设条件; 5、环境保护、节能等工程方案;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四节 研究工作概况 我院接受**市**新区管委会关于编制**市**新区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委托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在全面了 解**市**新区总体规划及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有关领导和 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磋商,同时对研究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讨论,在了解和掌握大量 基础资料后,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了全面研究。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征求有关部 门、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经院审核后,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 计量单位 数值 所占比例 规划总用地面积 公顷100.00% 道路用地 公顷 建筑用地 公顷 铺装用地 公顷 绿地用地 公顷 其中 土方挖方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近几年来,济宁市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 完善城市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城区建 成面积已达6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 万人。 规划建设任城新区是**市政府批准并作为任城区"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建设 项目之一,是拉开城区布局框架的重要项目,也是城区 60 多万市民群众的热切期 盼和强烈愿望。建设**市任城新区项目对于做大做强做美城区,完善城市综合服 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 市、组群结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公园为自然山水园林式综合性 公园,公园的建设将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区域发展,很好的提升地块价值, 又可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休闲、运动、娱乐、集会的需 依据**城市规划建设新的目标定位,按照“实施西跨东拓南联北延,加快中心城区突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该方案符合城市总体规 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切实可行。 本项目投资总额 7984.25 为万元,其中:工程建 设费3575.07 万元,其他费用4176.63 万元,预备费232.55 万元。 项目所需建设资金7984.25,部分财政拨款部分自筹。 本项目计划2008 年10 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为1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山东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市城市总体规 划,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之一。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生活、学习、娱乐休闲的优美 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经济建设、 构筑和谐**,加快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社会效益环境效 益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市**区位于鲁西南平原,北靠泰山,南临微山湖,东接孔孟故里,西连水 泊梁山。环绕**市区,地理位置优越,历来为鲁西南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和经 济、文化、信息中心。 全区总面积881 平方公里,辖九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536 个行政村,人 62万。区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湖泊遍布,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 穿境而过。 **历史悠久,夏为有仍国,商为仍国,秦置**县、亢父县,以后建制区划屡 经变迁,1993 年更名为**市**区。 **环城濒湖临矿,区位优势突出。水陆空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矿产资 源丰富,水资源充沛,电力供应充足。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位于山东“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组群结构 大城市的腹地,是**城区拓展的基地和商家投资兴业的乐土。闻名遐迩的京杭大 运河穿境而过,日荷高速、京福高速横贯东西,新石铁路和京沪铁路、327 国道和 105 国道十字交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给**区经济的腾飞带来前所未有的便 利和快捷。 **区拥有 881 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呈包围之势的城乡格局,成为**市目 前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然而,有区无城的尴尬局面使**区的城市建设停留在单 打独斗的较低层面上,而无法实现系统整体的全面开发。 为了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区建设“东拓、西跨、南连、北延” 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为搭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 经**市政府批准,**区政府按照**市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论证了**新区开 发建设项目,并作为**区“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城市湿地公园为新 区规划的一部分。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湿地公园项目及新区道路的建设落实,可有效改善北城区的城市环境,带 动区域发展,极大地提升周围的地块价值。 二、是落实**城市发展规划、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需要。 在**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面貌,绿化美化**,为 市民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环境。湿地公园位于**新区中部,该项目的建设,符合** 市的总体规划,是**新区规划有效组成部分,可为**市民,特别是新区市民提供舒 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休闲、运动、娱乐、集会等需求。 三、是**区城区开发建设的要求 **区总面积881 平方公里,人口62 万,长期以来**区有区无城,**区的各 单位分散在市区,尴尬的局面使**区的城市建设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较低层面上, 无法实现城区的全面开发建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区迫切需要建设自己的环 境优美、基础设施良好的新城区。 四、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市在进位争先建强市征程上阔步前进,经济快速 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实力实现了大的飞跃。但全市的文化基础 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区缺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文化体育等公益活动场 2、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富强和谐**的现实需要。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构成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不仅要靠经济强市,也 要靠文化立市,因此,应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 的统筹协调发展。 3、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建设好文化基础设施,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 现,也是加强**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 开创一个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 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构筑和谐** 具有重要意义,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第一节 建设条件 一、地形地貌 该区属汶泗冲洪积平原区的一部分,受古运河、泗河、黄河、运河多次决 口泛滥沉积,形成了岗地、洼地、浅平洼地、微斜平原和背河连地等不同的地貌 类型,当地有九岗十八洼之称,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平均高程约 37m,北部高达 40m, 南北地面比降为万分之八。地面坡水由北向南汇流。场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为 平地。 二、气候条件 **市地处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 高温多雨,秋季气候温和、降雨稀少。冬季干旱寒冷,雨雪稀少。年平均温度为 13.5 摄氏度,月平均最高温度29 摄氏度,日最高气温41.6 摄氏度,月平均最低气 4.1摄氏度,日最低气温-19.4 摄氏度,全年平均降水量为 701.9 毫米,年平均 蒸发量为1654.7 毫米,年最大蒸发量1819.5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0 小时。 常年主导风向为SSE 风,平均风俗2.3m/s。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厚 度0.3m。 三、水文地质条件 **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梁济运河、老运河、光府河、东鱼河、洙赵新河、 西支河等。**区是北方淡水资源富集区,北湖、京杭大运河、古运河、光府河、 洙赵新河为天然水源,还有龙龚河、赵王河等都流经此地,水面13.7 积的10%。**区地质构造:其覆盖地层系第四系松散冲击沉淀物,最小厚度为 180 根据第四系覆盖层岩性分汶泗山前冲积平原区和滨湖平原区。滨湖平原区: 滨湖平原区大部分位于**区的南部,由东、北、丙三个方向倾斜于湖,地 面坡降在 1/3500~1/7000 之间,总面积为 413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16.1mm。 滨湖平原区为黄泛区,地势平坦,地面开阔,第四系松散沉淀物较厚,发育 良好。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主要为孔隙水,岩性以粘土、亚粘土以 及粉细沙为主,砂粘相间,潜水埋深不大于3 米,90 米内砂层较为普遍集中,为2~4 个含水组,砂层累计厚度一般在4.7~25 米之间,地下水坡降为1/5000。孔隙水以 碳酸盐型为主,矿化度一般为 0.2~0.8 克/升,pH 之间,呈弱碱性,水温16左右。 该区地下水地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周边补给,其次是地表水灌溉回归 滨湖区地下水径流方向为:湖西由西向东,湖东由东向西,湖北进入80 代后受地下水超采地影响,由原来的由北向南改为现在的由南向北。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为人工开采和自然排泄。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当年降水量的大小;二是人工开 采强度;三是上年地下水位的高低。年内水位变化随降水多少而滞后变化,汛后水 位回升。最高水位出现在 月底或10 月初,为丰水期;12 月至次年 月,水位处于稳定状态,是平水期;4~6 月份水位下降,最低水位出现在5 月底或6 月初,此时 为枯水期。 汶泗冲击平原区: 该区位于**区北部和东部,总面积为 407.1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 为618.4mm。 该区为汶泗冲击平原的前沿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地面开阔。基岩深在 14.5m 至300m 之间,其上为第四系松散沉淀物,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为孔 隙水。地质岩性为砂粘相间。含水层为中、细砂,厚度为 7~15m。地下水比降为 1/5000~1/3000。孔隙水以重碳酸盐型为主,矿化度一般为 0.2~0.8 克/升,pH 之间,呈呈弱碱性,水温16左右。大气降水、周边补给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地下水径流大致为东北 至西南流向,与地形坡度一致。地下水排泄主要是人工开采和自然排泄。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滨湖区同步。该区岩性较滨湖区相对颗粒较粗,砂层较 厚,且埋深较大,粘土、亚粘土所占比重较少。加之本区人工开采地下水强度较高, 地下水位升级比较明显,区域水位年变幅4.0 米左右。 地震烈度区为度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 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15g。 四、基础设施条件 新区内的火炬路、琵琶山路、仁兴路等三条主要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中。 道路综合管网(给水、热力、电力、燃气、网通、有线电视)工程正在进行管网的 敷设。三条道路及综合管网计划于2008 月底建成通车,形成新区内城市骨干路网。 投资1400 万元的11 万伏、22 万伏高压线路改造工程已经完成。 五、外部运输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的砖、砂、石子等建筑材料,以及钢材、木材等材料均可 采用公路运输解决,且运力充足,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第二节 用地面积的确定 按照本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与要求及有关规范,本着节约利用土地的 原则,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确定为17.59 公倾,其中:道路用地点.47 公顷,建筑用 地0.66 公顷,铺装用地1.62 公顷,绿地用地板14.84 公顷。 第三节 场址选择 一、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二)适宜的周围环境,有利于社会的互利互补; (三)少投入、早建成。 二、场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一)有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有良好的自然基础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 (三)有充足的土地面积与适宜的形状; (四)有方便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 “三废”处理等。 三、场址选择 根据**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公园的实际用地需求,并结合场地建设 实施条件,本项目选址方案确定为: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新区内. 四、场址条件及说明 新区内地势平坦,且海拔比市中区稍高,区位条件良好,向南通过建设北 路、琵琶山路、科苑路、火炬路等城市道路与主城区紧密相连,向东通过新 327 国道与高新区和兖州、曲阜有着顺畅的交通。**新区生态优势明显,北面背靠李 万亩苗圃的生态屏障,东靠生态河流光府河。作为**区的战略阵地,**新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良好。不仅节约投资,也能缩短工期。经过反复的分析论证, 认为该选址方案基础条件好,项目场址是比较适宜的。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第一节 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项目是为了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区建设"东拓、西跨、南连、 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的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为美化 亮化**新区,为此,本项目的建设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和原则: 1、项目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 新区规划要求,遵循新世纪城市发展方向,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坚持精简节约和科 学、合理、适用的原则。 2、坚持资源共享原则,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使资源优势互补,优化配置。 3、各功能区在布局上要体现功能划分,相对独立。 4、项目的建设规模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建 设资金筹措的可能,做到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 按时完成。 5、项目建设要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实行法人责 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竣工验收制,确保工程质量,创省内一流水平。 一、规模定位 规划用地 17.59 式生态园林。二、建设目标 1、建成省内一流的公园。即一流的规划设计理念,一流的功能,一流的环 2、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地块价值。3、户应城市文化轴线,挖掘文化潜藏,对历史文化再现。 4、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休闲、运动、娱乐、集会 需求。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规划总用地面积 17.59 公顷,其中:道路用地 0.47 公倾,建筑用地 0.66 公倾,铺装用地 1.62 公倾,绿地用地板 14.84 公倾,停车场 3412.4?,景观水体 55143.48?。 第五章 规划布局与方案 第一节 规划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市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河道、跨区 域、大范围展开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发展战略设想; **市规划局已批准相关详细规划;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 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 **市完善城市总体规2;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二、设计原则 文化性:师法自然,传承历史,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生态性:生态与环境影响的闸述。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地人性化: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兼顾老、中、青和少年儿童休闲 活动需要,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 提高生活品质。 三、设计定位 以绿化为体,以水为魂,以文为胜,以人为本的市级总合性自然生态园 四、设计布局及分析1、空间分析 全园中心为大面积水域,沿水岸布置大小、形态不一的景点,形成由中心 到四周,由静到动的空间格局。 2、功能分析: 全园总的分三个区,分别为人文历史区、自然生态区、生活休闲区,体现 出我们文化性、生态性、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文历史区:以体现**及南池历史文化为基调,结合绿地来布置互动性的 项目及景点。 自然生态区:以生态为主要特征。以湿地景观和生态化植被作为具体的表 现式形成生物多样性为特色的游憩区。 生活休闲区:为市及及游客提供较为集中的活动场地与空间。 3、特色活动分析: 在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活动使用在整个公园活动的场地设计中 结合各个区块的特点布置相应的活动场地,使公园真正成为市民使用的绿色开放 空间。 4、交通分析: 交通工具:主要交通工具为电瓶车、自划船等无污染交通工具。 停车场:主次入口均设有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 道路分级; 主园路:联系园内各功能区,满足电瓶车、环卫车及消防车通行,宽度为5 游步道:沿主要水面布置,宽度为1.5米-1.8 5、游线组织分析:公园以陆路与水路两种交通形式并存: 对外交通:设有多处出入口。 内部交通;园内主园路为 5m,以 3m 宽的次级园路结合主园路形成主要内 部交通系统,根据地形地貌以及行为心理将 1.5m-1.8m 宽的游步道作为内部交通 的补充。 水上游线:根据水面与景观的关系,设置水上游,在主要景设有游船码头 或临时停靠点。 公园内采用的交通方式以休闲、环保为原则,分为以下几种: 电瓶车:用于纯观光游览之用,满足部分游客需求; 步行:是公园内联系主要的交通方式; 游船:联系临湖及水上景点,为公园内较为重要的水路交通方式。 除上述道路系统外,为了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在生态湿地区域设置栈桥及 浮桥,在地形坡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设置栈道。 6、水系规划分析: 水系规划在此公园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突现其生态特色的一个 重要方面。 公园现创造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突现北方的水景特色,创造公园蓝绿交融 的独特景观。设计成大水面,形成“湖”景观;更有大面积的湿地,显现自然生态 的淳朴野趣,通过规划设计的浓缩、提炼集中展现于公园之中,形成以富地域特色 的自然水景取胜的规划思路。 利用地形,保持土方平衡。 规划内容:水系整理通过疏浚沟通使河道畅通无阻,为生态保育及游憩创 造好的条件。 水体净化:可采用水生植物净化和生态湿地净化两种方式。水进入公园后 先经过净化在园中流动后流出园区。 7、景观结构分析: 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理念上致力于表达文化、历史、自然生态方面的特 色,在布局上强调了历史文化线和自然生态线,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 在此基础上布置了各景观节点。 自然生态线:对环境与生态的闸述,着重水系统的处理及循环、水环境的 营造、当地自然生态的再生。 生活休闲带:在各景观节点布置供市民游乐与休憩的空间。 景观节点:在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控制线上串联着大小不同、景观各异的 节点,生态岛、滨水景观、文化建筑等,形成了公园内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序列。 8、景观视线分析: 景点是设计的重点并得到尽可能多的加强。 各景点视野开阔,水面前方的大片开放场地,确保从水面游船上可以看到 公园的各个景点。 填挖方规划: 遵循“就近合理平平衡”的原则,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地质条件,由公园 内水体的挖方来平衡高地形的填方。 9、林相规划分析: 生态背景林: 以林带组成丰富的景观视觉,通过模拟大自然景观,大尺度的地形、树林 使人在游园的过程中体验城市中难以体验的森林感受,又丰富了沿街立面形态与 天际线,形成特色化城市界面。 色叶林:**市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采用当地观赏价值突出的色叶树种, 根据自然群落规律,创造变化丰富又协调统一的唯美景致。 疏林草地: 在景观视线较好的地段,采用大乔木配以层次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结 合缓坡草坪,给游人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憩环境。 湿润滩地:湿地公园的主要特色---水生植物,具有调节气候、生态庇护、 改善污染、美化景观等功能,采用品种繁多的湿生、挺水、浮水植物,配置出丰富 多彩的水体景观。 开阔水域: 公园景观的主体。水生植物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水 中的倒影,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形成“水上花园”。 10、种植规划分析: 针阔叶混交林: 主要作背景林之用,既阻隔公园外城市的交通影响,也是整个地块的绿色 背景,挑起了城市天际线,采用针阔叶混交的形式,降低植物病早害对人工林带生 长的影响,同时,林带混交为森林的长久发展提供了生态条件,使该系统最终成为 植物种类丰富,各种类自然共生的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如:水衫、白皮松、云杉、 石楠、刺桂、枇杷、广玉兰、女贞等。 乡土特色林、色叶林:加强公园的文化气息及本土特色,选用本土植物为 主,合理配置和选择植物群落,充分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主要树种如:银杏、乌 桕、丝棉木、白蜡、皂菜、柿树、合欢、泡桐、木瓜、鸡爪槭、红枫、五角枫、 黄连木等。 湿生植物群落: 在湿润滩地与生态疏林草地间起过渡作用,增加内园景观层次。主要有水 生美人蕉、黄草蒲、玉带草、鸢尾等。 挺水、沉水植物群落:集中分布于湿润滩地及浅水区,以及几个主要公园 进水口、出水口。加强水体美感,涵养水源,净化水源按水流方向,在紧邻驳岸的 区域提供了缓冲区,保障湿地边缘生存物种的栖息地与事物来源。色彩绚丽,层次 丰富的挺水植物更增添了湿地植物景观、动物景观多样性。较常用的挺水植特主 要有芦苇、香蒲、水葱、菖蒲、水菖蒲,沉水植物有黑藻、苦草、金鱼草等。 浮叶植物群落: 分布于大水面,大面积的浮叶植物斑块使整个水面生机昂然。显现自然生 态的纯朴野趣,并能与其他水生植物一起净化水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让人们享 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常用品种有睡莲、芡实、萍蓬、浮叶 荷花等。 11、生态保育分级: 根据公园的生态现状,将整个公园内分为四级生态保育区: 一级生态保育区: 整个水域深水区域。利用现代技术使单位体积的水体中生物数量成几何 级数增加,强化湖水的净化能力,改良水质量, 使其短期内达到 III 类水,远期达 到II 类水标准。 二级生态保育区: 包括沿湖边的人工自然式驳岸和自然生态式驳岸地区以及湿地、滩地。 主要结合污水治理选择植物品种,追求植物物种多样性,创造“水与绿”交融的景 观环境。 三级生态保育区: 公园四击生态前景林。背景林带外缘是介于林地内部阴暗、潮湿与外部 艳阳高照与空气流通之间的过度区域,它是逐渐的由林地中的树木,经由灌木丛 区,地表植物然后与草地接融。由于多重的植物层级,所以在边缘区的这些生态栖 息地,是最有价值的动植物栖息地。林地边缘区的植物主要以野花、浆果、根茎 物以及一些高杆树群所组成,它们是昆虫、鸟类等动物与各类生物的庇护所。四级生态保育区: 公园内建设用地。公园内可供游人游览的空间。以传统建筑和当地特色 植物相结合,创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空间。 第二节设计方案 一、驳岸设计 驳岸的处理对于以水为主题的景观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岸线根据 地形等高线自然形成,对其做出适当修整、美化处理,考虑其丰水、常水和枯水的 变化,对驳岸显现的景观,充分考虑。因此,大部分水岸以自然斜坡为主,在湿地处 可以平地驳岸出现,丰富驳岸的形式。 根据功能与景观的要求分为五类:草坡驳岸、木桩驳岸、块石驳岸、石滩 驳岸、平台驳岸 根据岸边植物郁闭度的不同,驳岸又分为两种形式: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岸生耐湿植物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草地---灌木----林地 二、服务设施分布设计 主要满足游客进入场地内的各种基本服务需要,如公厕、小卖部、垃圾桶 等人性化的考虑,此类设施在不同的服务半径条件下游客集中地和不影响景观效 果为布置原则。 还要设置结合停车场的服务中心等管理设施,满足公共空间的养护管理 等要求。 标识系统以游人认知地图为布置参考,结合景点的布置,满足游人的顺利 观赏要求。 三、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10KV 及以下变配电站设计规范GB50053-94;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7、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08-93-2002; 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DB31/T316-2004;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12、根据业主及本院有关专业提供的要求。 二、设计内容 1、10JV 变配电站及10KV 变电站的设计。 2、总体及单体的电力、照明、空调、防雷接地的设计。 3、总体的道路照明、绿化景观照明、绿化喷灌的设计。 4、总体及单体的通讯系统的设计。 5、总体有线广播及背景音响系统的设计。 6、总体及单体的有线电视的设计。 三、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本工程除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它均为三级负荷。 2、负荷容量:总装接容量:3000KW。 3、供电电源:二路独立10KV 电源引自城市电网,进线采用电缆直埋方式。 4、系统接线:高低压系统均采用单母线接线。 5、变配电站:考虑到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分散分布。为简化供电系统,节 省投资费用,又保证用电的可靠性,按适当的供电半径,设置一座 10KV 变配电站 及六座10KV 变电站。由10KVIZ~ O,4KV/O,23KV,分别供各地块照明、动力、空 调等用电设备等。消防用电设备均为二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6、继电保护:10KV 进线采用带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配出线 设单相接地保护及过负荷保护。变压器设温探保护。 7、电能计量及监测仪表:采用高供高呈。设置单独的计量柜,高压受电柜 设电压表、三相电流表、有功及无功功率表及无功功率因数表井设带电显示。低 压进线柜设电压表、电流表。 8、操作电源:高压开关采用真空断路器,采用弹簧操作机构,使用交流操 作,操作电源为220V。 9、功率因数补偿:采用低压集中补偿及就地补偿,满足高压侧功率因数 09 的要求。 四、配电系统 1、电源、电压及配电方式:各用电设备电源均引自附近的变电站,电压为 380V/220V,配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 2、导线敷设方式及配电箱:室外采用YJV22 交联铠装电力电缆埋地直敷。 室内采用无卤低烟型阻燃导线穿管暗敷。室外动力、照明配电箱落地安装在绿化 内,室内配电箱根据容量、回路分别采用落地或嵌墙安装。 五、照明设计 1、照明种类、照度标准: A、本工程由于范围广及建筑的多样性,照明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道路照 明、景观照明及建筑物的一般照明、应急疏散照明等。 B、照度标准:室外道路5-15LX 室外广场50-100LX 办公室300-500LX 餐厅100-300LX 机房50-100LX 室内走廊50-100LX 2、光源及灯具选择: A、室内光源以荧光灯、节能灯为主。 B、室外光源一般采用高压钠灯、金卤灯、节能灯、LED 灯、太阳能灯等。 根据各景点要求,选用不同配光曲线的灯具,达到不同的照明效果。 C、照明光源应具有寿命长、光效高、透雾性强、一致性好并节能的特点。 根据设计功能、级别及周围环境选择相应的灯具。室外景观照明灯具须防水、防 尘、防腐、防护等级符合有关规程规定。 六、自动控制 园区管理用房内设置PLC 集中控制系统,对各地块的道路照 明、景观照 明等进行自动控制,各地块根据用地设备设置户外副控箱,自控系统可根据日落 时差自动调整灯光开启时间,同时可将灯光、水景的运行状态自由组合。 七、防雷及接地 1、园区内的建筑均为三类防雷建筑。高度超出15 米的建筑物及构筑物 屋顶设避雷网防直接雷,利用建筑物的柱内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建筑物的基础 兼接地体,进行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不大于1 欧姆。 2、低压配电采用刊接地保护系统,每幢建筑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作 局部等电位联结。 3、高低压配电设备及重要弱电设备设防雷电浪涌保护装置。 4、室外照明及喷泉设备设漏电开关保护装置。 八、通信系统 1、通讯系统的铜缆引自城市管网。管理用房内设置通信专用交接间,内 设交接箱,输出电话电缆至各建筑物,并预留 数据主干光缆接口。各建筑物根据 不同功能要求设置程控交换机。 2、各建筑物内设通信配线架,室内根据功能的需求,设电话终端出线盒。 并预留信息终端出线盒。 九、有线电视系统 1、前端信号的来源于城市有线电视网的节目和自办节目。有线电视前端 设备设在管理用房内,由此敷设电视光缆送至各建筑物内。 2、各建筑物内设有线电视分接箱,根据房间功能的要求,设置电视终端出 线盒,电视终端电平为683db。 十、有线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1、园区内设置有线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控制系统设置在管理用房内。 2、音乐节目源有 CD 和收音机两种,并扩展一套广播话筒呼叫站,提供服 务性广播。 十一、弱电管线设计 为综合管理,统一敷设,弱电管线设计线缆穿镀锌钢管埋敷设,沿线设置 四、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给排水系统1、给水部分 A、给水水源――区域内公共建筑(以下简称“公建”)生活给水接自市政 给水管网,市政给水压力请不小于 0.3MPa(3kg/cm2)。为尽可能的合理利用水资 源,考虑投资及景观、设备的影响,冲洗、水景及绿化人工浇灌用水尽可能就近自 水域取水,自动喷灌给水接自市政给水管网。 B、给水水量――各区域生活给水、水景补充水及绿地浇灌用水根据不同 的功能要求分质纵给水。 C、给水系统――各区域内公建的生活给水接自市政给水管网。除四面环 水的地区外,各区块给水管按不穿越市政道路、不穿越河道的原则布置。景观区 域设置饮水点。区域内生活给水、水景补充水及绿地浇灌等用水根据不同功能和 要求分质给水。各给水系统分别为: ?区域内各景观建筑内的生活给水、饮水点给水、消防给水及自动喷灌给 水接自市政给水管网。 ?绿化浇灌、场地冲洗、道路清扫用水尽可能取自附近水域。绿化灌溉、 地坪冲洗、清扫给水设洒水栓。 ?公建内热水供应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采用太阳能集热技术来满足热水 供应。 ?因各区域沿市政道路设置,区域内公建均应在市政消火栓系统的保护范 围之内,公建室外消火栓水量宜考虑在区域消火栓的保护范围之内,故公建不单 独设室外消火栓。 2、排水部分 区域内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A、污水系统――区域内污、废水集中,经污、废水管有组织排入城市污 水管网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B、雨水排出――区域内的地面径流雨水经拦截、收集并进行处理,然后 再进入水体,即可避免地面径流的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又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近市政道路的区域雨水就近入市政雨水系统。 3、单项设计 A、利用地形和自然景色设置景观效果,水景布置循环泵,可根据不同的要 求设水净化设施。 B、区域内各建筑室内给排水设计按不同的功能要求采用以下设计措施: 室内给水、排水;移动式灭火器材;热水供应;开水供应;建筑雨水排放等。同时, 按功能要求采用防震、防沉、防噪声、防水锤、防层间变位等措施,并对节能、 环保、职工安全卫生等采取有效措施。 4、管材 A、给水管:室内给水采用给水塑料管(P=1.0Mpa);室外给水采用埋地塑料 给水管(P=1.0Mpa);室内热水采用复合管(P=1.0Mpa)。 B、排水管:室内排水采用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室外排水采用埋地塑料加 筋排水管。 五、建筑设计 公园内的建筑设计运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布局结构方式。同时,公园内生活 休闲区茶室、酒文化区茶室、科普馆等休闲类小建筑则结合了现代的表现元素, 如玻璃等,形成现代中式的建筑风格。 铺地 铺地基于传统文化气息的以灰色、黄色为基本色调,同时考虑到长期维护 和管理路面的方法,以及活动区域等的特特殊功能。保持铺地变化之中的相容性 和重点展示具体区域和空间的特征和特色的需要。铺装设计的宗旨是在保持空间 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实现区域之间一定的多样性。路面将构成连接所有活 动和布局的场地。 铺装所用的材料包括:不同质地和尺寸的花岗岩\木材\卵石\水泥砖\青 砖\石板 第六章 环保与节能 第一节 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本项目采用的环境保 护标准为: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98)253 号令] 2、鲁政发[1987]21 号《山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 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9.《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11.《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 年修订)》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本项目将按照保护环境、清除污染、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设计,项目“三 废”治理工程与项目各建筑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投入使用。只要 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环保措施,基本上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第二节 环境保护 以循环经济的科学理论和环境保护意识为指导是设计的出发点。“3R-减 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应该贯穿于本次规划建设的全过程。 一、本方案设计在策划之初注重引入循环经济理论,积极挖掘地域景观资 源,充分调动信息资源,合理整合,把引进的特质资源减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8 23: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