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72|回复: 0

先秦历法的三个基本概念:岁首、正月、置闰

[复制链接]
扬州一怪姚大鹏 发表于 2018-2-15 1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岁首:  

  “岁首”的概念来源于原始的祭祀,“岁”本身就是一种祭祀名称,“岁首”是新一轮祭祀的开始。祭祀是有周期的,祭祀周期一是根据季节,再是根据祀典长短,季节的周期性和祀典的周期性也就规定了“岁”的周期性。商朝的祀典记录非常发达,由于祀典周期与先王数量有关,所以是逐渐庞大的,直到商朝灭亡祀典才固定。祀典周期精度是以干支计算的,所以祀典的周期非常精确。商朝祀典周期用“祀”表示。商朝的“岁祭”是与求雨相关的,所以“岁祭”的季节性很强,季节性祭祀和祀典结合是季节与干支的结合,其周期自然可以用来纪年,秦汉时期就普遍使用“岁”作为纪年单位。用“年”、用“祀”、用“岁” 作为纪年单位是有概念区别的,在殷商后期 ,有三者同时出现在一片甲骨里的记录:“癸丑卜,贞今岁受年,弘吉。才八月,唯王八祀。”(《甲骨文合集》37849)“祀”在当时用于纪年,“年”在当时表示谷物成长周期,“岁”在当时是一种祭祀行为。总之,“年”与季节直接相关,“祀”和“岁”主要与祭祀周期相关。有一种影响广泛的观点认为,“岁”用于纪年是因为木星(岁星)周期与十二个回归年周期接近,这是没有可靠的历史依据和坚实的科学根据的观点。在《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木星》里可以证明,早在秦汉之际人们就已经观测到,十二个回归年约为十一个木星黄经周期。

  现在的农历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自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岁首”和“正月”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在使用上就合而为一了,这对研究先秦历法的人造成了混乱,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这两个概念理所应当是一回事,并且历来如此。实际上汉人之前的秦人和楚人的历法,其“正月”和“岁首”是分离的,通过深入的研究得知,其实古人在秦汉以前是实行两套历法,一套是“民历”,另一套是“神历”,而“正月”的概念属于“民历”,“岁首”的概念属于“神历”。进一步地说,“正月”的全称是“春正月”,是春耕的开始,也是“民历”一年的开始;而“岁首”之月实际上是“冬正月”,是祭祀的开始,也是“神历”一年的开始。在西方的历法里,也有神历和民历共用的情况。用下表比较中西历法的神历和民历成份:


季节
楚历
英文
拉丁文
孟冬
冬亦
一月
Janrury
守护神
Januarius
仲冬
屈亦
二月
February
洁净
Februarius
季冬
遠亦
三月
March
战神
Martius
孟春
荆尸

四月
April
开花日
Aprilis
仲春

夏尸

五月
May
生命神
Maius
季春
享月

六月
June
婚姻神
Junius
孟夏

夏亦
七月
July
儒略大帝
Julius
仲夏
八月
八月
August
奥古斯都
Augustus
季夏
九月
九月
September
“7”月
Septem
孟秋
十月
十月
October
“8”月
Octo
仲秋
暮火
十一月
November
“9”月
Novem
季秋
獻馬
十二月
December
“10”月
Decem


  诗经国风里有一首《豳风·七月》,这是至今发现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历法记录,这里面是神历和民历并用,神历月份用“之日”表示,共记录四个“之日”;民历用一般现在通用的月份表示,从四月到十月共有七个月份记录。岁首从“一之日”开始,经过“二之日”到“三之日”,这种以“之日”为月名的历法,相对于《小正》(所谓《夏小正》①)历法来说,可以称这是《大正》②历法,也称“神历”;正月从“四之日”开始,正月和“四之日”同属一个月,从正月到十月属于《小正》历法,也称“民历”,其节气物候与《小正》一致。从十月开始又与“一之日”重合,十月和“一之日”同属一个月。《豳风·七月》所用历法,神历岁首从“一之日”开始,民历正月从“四之日”开始,冬至日在“三之日”所属月份,惊蛰在正月(四之日)。四个“之日”加上十个月份,两个“之日”与两个月份首尾重合,正好是一年十二个月。这种历法符合“民神杂糅”的传说,只是长期以来对此没有正确的理解和合理的解释。这种“豳历”的神历岁首起于冬正月,是《大正》历法,民历正月起于春正月,是《小正》历法。

豳历、楚历、秦历与《小正》物候比较表:


历月序
《大正》历法
《小正》历法


日同
十月






正月同四


















豳历物候































其蚤

历月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暮火


12



秦历
月序








正月
















小正物候











启蛰



























①清王筠《夏小正正义》曰:“传文‘小正’字凡四见,《竹书》亦云颂‘小正’,知此本以‘小正’名,‘夏小正’非书之本名。盖大戴以其书最古,特题‘夏’也。”
②《大戴礼记》:“南门者,星也。岁再见。壹正,盖《大正》所取法也。”

  《豳风·七月》是春秋或西周时期的历法记录,但是其历法与《包山楚简》的楚历十分吻合,豳历冬季前三个月用《大正》月序,与楚历冬季前三月的月序相同;豳历后九个月的月序与《小正》前九个月的月序相同。并且豳历物候与《小正》物候基本一致,这说明从西周到战国,从北方到南方,这种历法是稳定长期和普遍使用的。

  从上述“豳历、楚历、秦历与《小正》物候比较表”来看,楚历按照《大正》历法统一了豳历的两种月序,《小正》也用自己的月序统一了豳历的两种月序,可见《大正》楚历和《小正》的基础都来源于豳历。而且将《小正》的十月前移为岁首,就是秦历的月序,所以《大正》楚历、《小正》秦历都和豳历一脉相承。

  《大正》历法和《小正》历法的依据都基本是“火历”和“参历”,传说火历来自商人,参历来自夏人。文献证明火历和参历是战国时期普遍使用的历法,周、晋、豳、楚都使用火历,说明先秦历法是统一的,只有《大正》月序和《小正》月序的区别。《大正》历以南门星(张星、天策)为正星,《小正》历以大火星(心、辰)为正星。如下表:

《大正》月序、《小正》月序比较以及各国对参历和火历的应用:(依据《小正》)

大正月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暮火

12



小正
月序








正月
















晨时星相

晋语
鹑火中而旦
周语
火见而清风戒寒


周语
农祥辰正





昴则见



参则见






斗柄县在下则旦
参中则旦



辰系于日
昏时星相
初昏南门正北乡
*


初昏参中
斗柄县在下

参则伏
初昏南门正


初昏大火中
初昏斗柄正在上


七月流火
辰则伏

楚历
暮火月
纳火



说明:
1、火、辰都是指大火心星,斗柄指向也在心星;参指猎户三星;南门指张星。
2、夏秋火历:四月出火昏见,五月升火昏冲,六月大火昏正,七月流火昏伏,八月暮火昏暮。九月纳火昏藏。
  “见”180°,“冲”135°,“正”90°,“伏”45°,“暮”0°,“藏”-45°,“北乡” -90°。
  (见附录四季星相示意图)
3、* “初昏南门见”与“织女正北乡则旦”或错位,或为“初昏南门正北乡”。


春季星相
春季星相.gi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评分

参与人数 3        名望 +30        银子 +33        功勋 +20        收起理由
浪花        + 10        + 10                珍贵资料
高老夫子        + 20        + 20        + 20        伊人的帖子信息量很大啊
zqc4124                + 3                兄好!見面發財!!中秋、雙國慶當很快樂! ...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新手指导--帮你快速熟悉论坛
回复 分享到: 0 举报
吴博君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20:1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1-10-15 20:19 编辑


2、正月:

  对于农业社会使用的历法,月份与季节物候的对应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月份才对农业生产有参照意义。朔望月周期便于肉眼观察,是原始先民最早认识到的历法知识,也是直到现在还一直在使用的一个基本历法单位。但是朔望月周期不能整除回归年周期,使得一个回归年介于十二和十三个朔望月之间,由于节气是固定在回归年内的固定时刻之上的,而朔望月与回归年的这种非整除的关系,就使得在不同的回归年里节气也在不同的月份中移动,也就是说节气不能和月份持久对应。节气是与物候紧密对应的,为了使得节气和月份有基本固定的对应关系,以利于农业生产,古人采用了“正月”的技术,其理论依据一是《豳风·七月》,再是《小正》,三是《月令》。使用“正月”技术可以调整节气和月份的对应关系,使得每年的四季和月份有基本固定的对应关系。

  所谓“正月”技术,就是当节气与月份不协调时,人为地将月份序数调整到对应的节气时刻。正月也称“端月”,所谓“端正”是纠错的行为,纠错后才能确定“岁首”和“正月”。所以“正月”这个词有动词和名词两个方面,当用作动词时,表示是一种历法措施,当用作名词时,“正月”表示第一月。

  “正月”作为一个历法手段,有其地域差别和时期差别,其目的都是为了不误春季农事。在同一时期,南方楚地气候较热使用丑正,秦地较冷使用寅正;在殷商时期气候较热,使用丑正月,到了秦汉时气候较冷,使用寅正月。无论丑正和寅正都是以冬至为参考点的。



3、置闰:

  “正月”是目的,“置闰”是手段,而“正月”技术的一个副产品是过几年就要增加一个“闰月”,“闰月”又要消化在某个年份之内,这一年就称为“置闰年”。“闰月”的放置有很多讲究,有岁末置闰,如“十三月”、“后九月”,也有“无中气置闰”。从甲骨文得知,自商朝开始有文字记录就有“十三月”,从出土的楚简表明楚人使用“无中气置闰”,从秦简记录得知秦朝使用“后九月”,从史料记载得知汉武帝开始又使用“无中气置闰”,直到现在的农历还在使用“无中气置闰”法。

  使用“十三月”和“后九月”置闰可以统称“岁末置闰”,这类置闰方法要求对节气有粗略的观察既可,其依据为《豳风·七月》、《小正》、《月令》;但是“无中气置闰”就必须要求有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所以最晚在战国时期,楚人使用“无中气置闰”法时就已经掌握了二十四节气。春秋晚期的齐人管仲著有《管子》一书,在其中的《轻重己第八十五》有对节气的最初数据表述,这是掌握节气的基础:
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
以冬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春至。
以春日至始,数四十六日,春尽而夏始。
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
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
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
以秋日至始,数四十六日,秋尽而冬始。

二十四节气表:

01


03大寒
05惊蛰
07春分
09清明
11小满
13夏至
15大暑
17处暑
19秋分
21霜降
23小雪

02


04立春
06雨水
08谷雨
10立夏
12芒种
14小暑
16立秋
18白露
20寒露
22立冬
24大雪


节气与月份的对应关系表:

冬至
大寒
惊蛰
春分
清明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仲冬
十一月
季冬
十二月
孟春
正月
仲春
二月
季春
三月
孟夏
四月
仲夏
五月
季夏
六月
孟秋
七月
仲秋
八月
季秋
九月
孟冬
十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3-29 12: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