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佛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摘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 形势,党的十八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可见,生 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如何推进生态 文明的建设,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将从佛教的层 面提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影响,论述佛教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佛教、净土、价值观、平等 佛教是探索人生苦难的宗教,也是拯救一些, “普度众生” 的宗教, 其内在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也是一笔宝贵的 财富, 对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伦理价 值。佛教的生态和谐理念对于如何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 然的和谐,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佛教对于物质主义的批判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 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索取 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越显突出。所以当代生态文化思潮中许多 思想家讲生态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归于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念” 。所谓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是指以物质欲 望的满足作为人生根本价值追求的文化价值观念。 而物质主义价 值观的发展是由于近代社会启蒙思潮对人的价值, 人的主体性以 及物质利益追求的肯定, 加之以社会政治制度级科学技术发展等 因素的推动。 物质主义价值观将人生的意义等同于物质欲求的满 足,缺乏对人的精神需要和对人生的关怀,导致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人类深陷生 态环境的危机。但是在古代社会中,物质主义价值观则是古代主 导文化观念批判和限制的价值观念。佛教的禁欲主义倾向,本质 上就是对物质主义价值观念的否定。其中,佛教的基本价值取向 之一——涅盘,就是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反思与批判,同时它倡 导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对转变当今社会横行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具 有导向意义。 佛教认为, 人之所以会痛苦, 是由于 “十二缘起说” 中的“无明”以及“无明”所衍生的“贪”欲。 “无明”是追求 各种物质欲望的满足的根源。所谓的“贪”欲就是将物质欲望的 满足作为自身的人生价值取向,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物质主 义价值观的批判与反思。 佛教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批判集中体现 在三方面:一是对物质利欲的贪求视作人生痛苦的根源;二是将 人对物质利欲的贪求与自我中心主义价值立场级主课二分的人 是思维方式联系起来; 三是将克制惹得贪欲视作解决人生痛苦的 方法与途径。 从这些方面来看佛教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对于 转变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念、 促进生活方式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方向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能够为生态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从 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二、佛教“净土”思想对生态的建设 佛教的净土思想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佛教思想最为密切联系 的部分。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佛教的净土思想体现了佛教对于生 态环境的建设愿望, 也体现了佛教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综合来看, 佛教的净土思想对于佛教理想中的生态环境的观念与价值取向。 佛教净土思想本身就是一个人间净土佛方佛国净土, 通过人间净 土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的一种方式。 而佛教净土思想主要是伴 随大乘佛教思潮产生的。佛教比较著名的佛国净土有“西方极乐 世界” “东方琉璃光净土” “弥勒净土”等。拿“西方极乐世界” 为例,魏德东在《佛教的生态观》中从七个方面概括描述了“西 方极乐世界”生态环境的情景:一是极乐世界是一个充满规则秩 序的世界,所有的秩序井井有条;二是佛教认为“水”是生命存 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有者丰富的优质的水;三是极乐世界有丰富 的花草树木;四是极乐世界有净世梵音;五是极乐世界有增益身 体健康的花雨;六是极乐世界有大量的飞禽走兽;七是极乐世界 有美妙的空气与清风。从这七点来看,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生态环 境的和谐有序、水质甘美、空气清新、木盛花肥、人畜共处,不 难看出人们对佛国净土的憧憬,也反映了,人们对周身环境的期 望。而与佛国净土相应的则是人间净土。太虚法师曾在《创造人 间净土》一文中说到: “什么是人间净土?近之修净土行者,多 此土非净,必须脱离此恶浊之世,而另求往生一方好之净土” 。 太虚法师的“人间净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用佛教的思 想来改造人间,另一方面“佛化”人间,把人间升级为佛国。 三、佛教“众生平等观”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生物多样性也是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生物多 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生物物种急剧锐减。据资料显示,现在地 球上平均每天都会有一个物种消失,到 2010 年为止,地球上的 生物物种大概已消失了 21%。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是生物物种消 失的速率的 1/1000。生态环境少了生物多样性这极为重要的一 环,客观上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而佛教中的“生命平 等观” 以其特有的思想深度为尊重生命的伦理提供了深层的思想 理论根据, 对于促进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佛教“众生平等观”从“缘起性定”的角度论证了一切生命本体 意义上的平等, 对于当今社会思想从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来评价其 他生命及将其他生命的存在视为满足自身利益欲求的工具的观 念具有批判消解作用。 佛教从存在整体的角度考察不同生命相互 渗透、相互涵摄,肯定不同生命与整体的内在关系对于当今社会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爱自然, 关爱其他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佛教的“众生平等观”的思想意趣主要是来论证一些生命具有修 行成佛的可能,论证精神净化的重要性。佛教“众生平等观”作 为一种宗教的观念,具有自身的思想内涵和特点:一是佛教平等 观是一种 “理” 的绝对的平等, 佛教的平等是本体意义上的平等, 它的思想是建立在——“缘起性空”根本的理论基础之上;二是 佛教平等观是一种“作为人性、人格、道德完善意义上的平等设 定” ;三是佛教意义上的平等又是一种境界论意义上的平等。综 合来看,佛教“众生平等观”体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强 调了对自然界动植物的尊重与保护。 结语:佛教的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和谐思想,其中佛教对物质 主义的批判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净土观”引导人们对自 然地保护与合理改造, “众生平等观” 引导人们对自然的尊重等。 都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也对当今社会的 生态保护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佛教生态哲学研究》 陈红兵 著 《佛教的生态观》 魏德东 著 《佛教的生态思想及现实意义》 王锋 著 《佛教生态和谐理念的构成要素及当代价值》 梁霞 著 《尊重生命热爱自然_佛教的生态伦理观浅析》 王云梅 著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5 08: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