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湖蓝藻为何越蓝越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有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不是今年春节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的抑制,2008年1月3日在太湖西南地区就已经出现的蓝藻可能已经大面积提前爆发。

  太湖流域无疑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资料显示,太湖流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其中,尤以乡镇企业的发展更为迅速。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太湖水质20年下降了两个等级,现总体处于劣4类至劣5类状况。

  2007年大规模爆发的太湖蓝藻曾一度造成无锡市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诚然,全球气候异常当是今年太湖蓝藻提前爆发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持续了20年之久的治污工程,“不可抗力”因素的背后应该有更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至今,投资过百亿元,但收效甚微。为什么太湖年年治污,蓝藻的爆发却一次比一次提前,且更严重?

  太湖遭污,非常清楚。但太湖遭污的责任,却十分模糊。太湖四周和太湖流域方方面面似乎都有责任,又似乎都没有责任。在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各方分析太湖污染原因,总结自己是如何治污如何减排的,头头是道。但因为太湖是跨界湖泊,是“公家的湖”,管湖的部门也是多头管理,该谁负责任谁也说不清。

  此外,了解太湖的人都知道,太湖污染反映在“湖”,而根子在“河”。流入太湖的有170多条河流,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都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河网进入太湖的。于是,太湖环境问题出现后,处理责任人时就出现了“板子不知道打谁屁股”的尴尬。

  所以要治污,明确责任成为当务之急。沿太湖地区政府和环保部门以及流入太湖的170多条河流的沿线各地政府都应该有明确的环境责任。而居住周边的广大居民同样需要明确,太湖是大家赖以生存的太湖。

  但真正把太湖恢复到鱼肥水美,将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更为巨大的。曾有日本专家经过两年调查,认为太湖水质要在10年内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最少要投入2251.5亿元。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规划中的1000亿元资金可能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作为太湖治污样本的蠡湖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太湖治污责任未被明确之前,蠡湖模式能否被复制,是个巨大的问号?(张岩铭)

来源:《中国经营报》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0 16: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