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视角:代际公平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于振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代际公平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农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代际传递,实现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研究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福利与资源分配问题,要求每一代人保持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并且传递给后代人,同时,每一代人也享有与前代人至少相同的权利。在代际传递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的质量应得到保持,文化资源中的消极成分被舍弃,优秀成分被传递到下一代并注入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资源。当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前代人对当代人的利益损害时,当代人不应该把损失扩大并传递给下一代,而是要把通过利用资源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进行适当扣除后,补偿到后代人的损失中去。代际公平状态实际上是要维持“帕累托改进”的代际关系,当代人在不损失自己收益的前提下,使后代人的福利增加。

  农村代际公平问题是代际公平理论在农村“域”的应用。它包括经济学意义上的农村物质财富和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以及环境科学意义上的耕地自然生产力保持、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存量的维护。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基本特征,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体现了农村代际之间物质资本拥有量上的公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有利于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存量的维护,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使农村人力资本得以优化和传递。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一方面使农村人力资本得到增长,另一方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代际公平理论中的利益补偿原则,当代人要留给未来人足够的科技知识,以帮助未来人使用资源节约型技术、开拓利用资源范围,补偿未来人利用资源机会方面的“损失”。通过义务教育和免费技术培训等方式,潜在的农村人力资本可转化为现实人力资本。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人力资本的“天资”(禀赋)不足,如果不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不足的“天资”会随着“路径依赖型”的农村发展进程不断得到强化,并会传承给下一代。新农村建设是突破“路径依赖”的驱动力,通过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村人力资本“天资”不足问题得到弥补,现实人力资本拥有量不断积累、优化,并对后代人的素质产生积极影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新农村建设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特征,体现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农业经营模式和农民消费模式转变的要求,有利于降低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代际冲突度。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冲突意味着代际之间在分配、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时形成了对立关系,而非合作关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循环农业和循环工业,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农村的自然资源被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存量不出现大的波动,从而在农村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社会。“节约”、“循环”文化的浸润又会使农民的传统消费模式逐渐得到转变,实现“乡风文明”。所以,新农村建设是手段,农村代际公平是目标,对目标的追求反过来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新农村建设的“硬件”是“新设施”,即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既是发展经济的“固定资本”,也是留给后代的物质财富。代际公平理论中的利益补偿原则还体现在当代人要留给未来人足够的物质资本。农村基础设施的不足不仅制约了农民增收,也是制约农民扩大消费能力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状况、安全用水、使用清洁的能源、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统一规划利用耕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加、公共服务得到改善,从而当代人传递给后代人一定数量的“天资”或者禀赋。这些禀赋既可以补偿前代人消耗的资源和遭到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又可以使后代人以此作为“人造资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代际公平视角下新农村建设途径有:

  1、通过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提高并延续农民的民主素质、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使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力量,从而使人力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在实践中实施民主教育来实现。为解决人力资本的时效性和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力资本从积累、优化到延续、传递的途径是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2、进行制度创新,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协调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农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和小工业。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会遇到思想观念、资金、技术、规模和路径依赖方面的障碍。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国家要进行适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在制度设计、全局规划和区域协调方面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地方政府应选择已在本地形成产业集群、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行业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当生态环境保护伦理与追求收入的经济伦理发生矛盾时,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实现农村物质资本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代际公平的实现。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代际公平”范畴,需要当代人既重视建设、又重视维护。从城乡关系的角度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社会公平”范畴。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属性,所以政府投入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来源。同时,在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形式吸引民间资金注入。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7 19: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