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面认识农业特点 不断完善“三农”政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姬亚岚 

用不同的相应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从认识论上讲,正确认识农业的特点,是正确处理“三农”问题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课题之一。我们要把深化对农业特点的认识,与深刻理解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大政方针,与进一步创新完善我国的“三农”政策紧密结合起来。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自然依赖性。农业生产虽然也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但与其他行业的本质区别在于,农业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交织。所以对自然要素的依赖是农业生产最为本质的特征。由于要素的自然依赖性,使农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抗风险能力差,而风险主要来自自然灾害。第二,生产分散而难以组织。因为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地是开放的、广阔的、分散的、不规则的和不可移动的,这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分散和农民居住的分散以及组织和沟通成本的高昂。第三,对劳动力要求多数较低。第四,对资本和技术要求低。不可否认,现代农业中,良种、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等对生产率提高的巨大作用,但这些技术多数只能改善动植物的生长条件,并不改变其基本性质和特点。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二是目标产品弹性低。广义上说,农产品应指农业活动所产生的一切结果与效应。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与服务;既包括有市场价值的经济品(私人产品),也包括没有市场价值或根本没有市场的非经济品(公共产品)。但目标产品一般是粮食与棉花等私人产品。以粮食为例,第一,需求弹性低。这是因为,作为维持生命能量来源的基本消费品,受生理限制,在人数一定、消费习惯一定时,人们对粮食的消费趋于一个稳定的量。第二,收入弹性低。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并不增加多少粮食的消费;随着收入的减少,人们也不减少多少粮食的消费。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三是多功能性,多功能是指一种生产活动可以制造多种产品从而可以同时服务于多种目标。农业的多功能或多功能农业(multifunctionalityofagri-culture)是指,农业除了生产粮食和纤维等具有市场价值的经济品外,同时还能产生形形色色的非经济品。农业的多功能特征主要源于农业的联合生产特征以及联合产品的多样性。所谓联合生产是指同样的要素投入可以同时产出多种产品。严格说,任何生产都是联合生产,联合生产并不是农业所特有。农业之所以有别于其他行业,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一,要素的自然依赖性。第二,要素的不可分配性或不可追索性,即无法判定每种产品所消耗的要素的量或比例。第三,产品之间,或产品与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技术刚性,尤其是生命物质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关系。第四,联合产品的丰富性与多数产品的公共产品性。农业联合产品从食品、木材、纤维,到田园风光、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与文化传承等等,清单之长是任何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同时,除了经济品或私人产品之外,大量的联合产品是非经济品,它们具有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的性质,包括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谷子”(goods)和负外部性的公共“稗子”(bads)。作为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或外部性是其最大特点。生产、消费或分配这些产品会影响他人的福利,但这种影响不反映在价格中,因此在市场条件下生产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惩罚,这就是市场失灵。

  农业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三农”问题出现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只是在各国的表现不同而已。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很大程度上与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三农”政策方面对市场的过度依赖以及对农业特点的认识不足有关。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战略方针,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大幅增加了财政支农拨款等政策措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使“三农”问题呈现出“柳暗花明”的前景。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的兴起,我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牢牢把握农业特点,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其一,要在正确认识农业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三农”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认识农业与农民对社会的贡献,给农业以应有的保护,给农民以应有的补偿。

  其二,要在正确认识农业特点的基础上,清醒认识市场手段的局限和政府干预的必要,大力增强国家在“三农”问题上宏观调控的力度。自然依赖性决定了农业天然不是其他新兴行业的对手。在农业内部,自然条件差的地区也无法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竞争。但农业又关系到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与社会所需要的非经济品,主要农产品、多数联合产品以及农业资源的独特性,这决定了农业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不能够在竞争法则下被淘汰;低价格弹性决定了不论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如何,农民收入都很难上去;低收入弹性决定了务农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他行业,农业无法吸引资金、人才及土地;如果市场是获得回报的唯一途径,就意味形形色色具有正外部性与多功能的非经济品是农民对社会的无偿贡献,如果生产非经济品耗费了成本,市场选择的结果就是公共“谷子”的供给不足与公共“稗子”的供给过剩。所以必须同时给农业以人力、财力及制度上的支持,加大对农民的补偿力度及对公共“稗子”的综合利用与治理力度。

  其三,多功能性要求系统考虑农业政策。不仅在“三农”之内考虑,而且在“三农”之外考虑。因为联合生产,农业的多种功能不是分别出现的,所以政策必须同时考虑。又因为联合生产,各种功能之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所以政策必须是系统的、一致的与相容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农业经济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但如果我们对环境与资源进行了不可逆的破坏,如果我们的农民持续地均质地贫困下去,如果我们只关心GDP的增长,而忽视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欧盟近年来强调欧洲农业模式的多功能特性,并以此为依据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改革。改革尽管引起了不满与争议,但表明欧盟充分意识到了农业的特性。与欧盟相比,我国农业具有更多的其他功能,具有更强的文化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与生态功能,所以对以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政策的需要更为迫切。其四,需重视改变农村居民结构。在自然经济时代,中国农村居住着各种身份和职业的人:上至皇亲国戚、退休的官僚、地主贵族、读书人,下至自耕农、雇农、手艺人等。这种居民结构不但有利于乡村的公共事业建设,也有利于乡村的文化和道德建设。而近年来,不仅考上大、中专院校的人离开农村多一去不返,而且绝大多数青壮年男女也离开或者半离开了,这些农村精英和骨干成员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缺席,导致农村基本事务乏人问津,更谈不上发展。而在城市,尽管多数人的根在农村,但他们已经与土地和农民减少甚至割断了联系,乡村建设已经不是他们的份内之事,也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和关心范围。加之他们常年生活在城市,远离农村,他们的情绪和认知能力使他们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怀趋于淡漠。退休后也多无告老还乡之意。改善居民结构首先需要打破户籍制度,其次通过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生活和服务设施,吸引各行各业的人到农村居住。如果农村的环境变得宜人,各项服务及公共设施能够基本满足部分城市人并不太高的生活要求,农村完全可以以它的自然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7 14: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