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论坛 - 中国环境保护网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永章谈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众所周知,全球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科学家也预测说,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5摄氏度,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将对全球大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天《羊城学堂》请来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永章在广州图书馆献上了精彩的一课——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对策,在座的听众受益不浅。

气候变化是事关生态与环境保护、能源与水资源管理、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事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人类活动的温室效应致气候变暖

当代全球气候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周永章教授认为,气温上升不仅是人为因素,而且还是自然因素。但是,有关当代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至今在科学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关于当代气候变暖的原因,国内外主流科学家一致认为主要由人类活动的温室效应所引起。但在国际上也有科学家认为近30年来太阳辐射在增强是不可忽视的。国内一些从事天地生人综合研究的科学家认为,人为温室效应和自然因素两者都很重要、均不可偏废。后者主要是80年代以来太阳活动在增强以及九星地心会聚引起气候的千年尺度周期变化当前处在增暧阶段。认为天文因素是气候变迁的基础性原因,至今不可轻视。此种结论与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准确地讲应是天地生人统一观)相吻合。西方科学的机械的线性思维和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很难适应气候异常变化此种复杂巨系统的探索研究。

  气候变暖也有自然因素

  当今不少科学家忽视天文因素对当代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合适的。更为重要的是关于气候变暧的后果,与许多主流科学家的看法相反,历史气候变迁的事实至少在千年和百年尺度上时的气候变暧期,往往是全球(尤其是夏季风边缘地区)严重自然灾害的相对较轻、较少时期;而在气侯变冷期,才是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的群发期。现今的气候模拟理论也存在重大缺陷,其结论有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当今一些气候研究存在着一种简单化倾向:每当某些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严重洪涝,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往往简单归结为“是气候变暖或厄尼诺事件引起的”,而用不到具体论证。事实上根据我们研究,去年盛夏重庆的特大干旱和去年我国发生的多种极端天气事件,主要都是由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而引起。

  应对气温上升——减缓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长期应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分析预测了世界的“减缓(气候变化)潜力”,认为如果尽早采取减缓措施,可能在付出较小代价、甚至经济获益的条件下,达到减排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

  尽管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压力,中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体制建设。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巨大挑战。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现实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农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沿海和生态脆弱地区等领域; ——中国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大力度落实《国家方案》提出的201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和增强公众意识与管理水平等目标。

  2、多搞碳排放工程

  中国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倡导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取得了明显成果。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66%;2006和2007年累计节能1.4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3.35亿吨二氧化碳;2007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万吨、落后水泥产能5200万吨;2007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约2.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约5亿吨二氧化碳;2006和2007年风电新增装机305万千瓦,年均增长148%;截至到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2600多万户,每年可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4400万吨二氧化碳; ——中国在农业、森林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海岸带及沿海地区等脆弱区,积极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果。大力增强了农业、林业的防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强化提高了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初步建成了海洋环境立体化观测网络。

  中国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大力倡导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民行动;中国积极参加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新能源、清洁能源不单是经济制度、经济市场,而且还是政治任务,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主导世界的新规则,商机无限,前景广阔。

来源: 大洋网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wechat_share!!wechat_share!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环境保护网 ( 湘ICP备11011689号

GMT+8, 2024-4-25 22:5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